2020年成人高考复习攻略
先帮大家算一下时间——
10月份,不用说,享受完十一假期,再缓一周收拾心情。多数人都是在考前一周开始紧张备考,或者在考试前一天挑灯夜战。
9月份,正式报名以及现场确认,再加上日常上班,根本没有学习的想法。
所以,学习时间其实就剩下6月,7月和8月。目前,6月第一周马上结束。
3个月中,有效的学习时间并不多,因为平时除了工作,也还有其他事情,比如:
逛街?聚会?看电影?追剧?游戏?陪女(男)朋友?陪孩子?企业培训?出差?运动健身?......
当然,懒癌晚期患者就比较简单:玩手机,睡觉。
所以,有效的学习日没有多少天,而其中每天学习的时间也很难确定,一般不会超过2个小时。所以,如果你的基础为零,或是平时没什么业余时间,又或是你报考的院校(专业)分数线较高,那么,不想裸考,就要从现在起,认真花一点时间制定一下考前的复习计划了!
每年都有一大批同学,到最后,只能被迫加入“裸考”的行列,有的裸考通过了,实力与运气俱佳,值得庆祝;裸考没过,那么耽误的时间、即将错过的机会是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的。
鉴于每位同学不同的状况,主要总结并推荐以下这四个渐进阶段,对于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就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安排吧!
第一阶段:阅读。
基础相较薄弱的同学,适应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主要为两方面的提升:1.提高阅读速度 2.提高理解能力。不论是做题,背书,或是写作,通过阅读是否可以抓住中心思想就成为影响其效率的关键。
当然,阅读,主要还是专科的语文、英语,或本科的政治、教育理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民法等等。
虽然成人高考本身难度不算高,但如果没有任何基础,平时也不怎么学习,那么,可以先从每天花上1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文章、短句开始,除了考试,对于平时的说话方式、为人处事都会有所帮助,毕竟,读书使人明志,思想,即灵魂。
语文教材中,都是精选课文,很多文章都值得多读几遍,反复推敲;如果看得比较枯燥,读一些小说、诗词、文摘等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政治,涉及到较多哲学问题,所以不易读懂,那么只要记住重点即可。政治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重点都会标出来,即文本的脉络是 总——分 的结构。所以如果不是专业人士,不必研究太过深入,对于哲学上的一些辩证关系,记,往往比理解起来要简单得多。
第二阶段:网课+教材+练习。
如果有一定知识基础,经常看书、涉猎文章,那么完全可以同步网课进行学习,了解重点难点及做题方法,以应对考试。这样对于单一科目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和轮廓。
当然,网课也不需要学习全部,因为网课也有很多“废话”,学习的知识尽量保持是新的,这样才会有积累,重复的内容完全可以跳过,因为重复学习已知的知识点不会有成就感。
我个人是很喜欢网课对照书本来进行学习,一是学习起来不会无聊,不易分心;二是可以一边听一边在书本上做标记,有助于大脑记忆。
对于考前辅导课程,在这里只是提醒大家,完全没必要花费太多,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课程还是算了,一个成人高考,你难道是想当做普通高考来考吗?想多了。而且相比于其它考试,成人高考本身内容量并不多,平均通过率都稳定在80%以上,花费太多的成本属实不值得。
第三阶段:刷题
之前有提到过刷题。整理题库,就是将某一类题型总结归纳,或者专门做这一类题。比如英语的单选题,每套试卷10道,可以做3-5套试卷,只做单选;阅读理解是弱项,就专做阅读理解;作文是弱项,就多读几篇作文......
那么,题库从哪里来?
1.配套试卷
在购买教材时,可以将试卷一同购买,包括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全部做完也是需要花上很多时间的。所以,将这一部分要作为主要题库,这些试卷做完,再做其它。
2.网课app
在学习的网课上,一般都会有章节练习或者针对性的在线题库,其优势就在于可以随时随地,不受环境因素的限制。
上班途中、午休、或是晚上躺在床上,都是可以学习。
3.网络
我本人公众号、小程序或者专栏中,就有很多题库,大家可以自行查找,现有的题库,如有人需要,我也都可以无偿发给大家。
我有下载过有关成考题库的app,个人感觉还算可以的,一个是万题库,一个是学考网。当然,这个只是只作为分享,毕竟我也没有下载过很多。
从浏览器内搜索,也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毕竟手机做题字体太小,时间长了眼睛也会不舒服。不过相对质量好一些、题量较大的平台都要付费的,容易搜索到的通常也都是你反复见过的。不过即使开通全站vip,一般也不会花费多少,而且学习资料本身整理不易,收费也合情合理。
至于浏览器内的题库网站,我就不 一 一 分享了,毕竟也确实都没有人给广告费,哈哈哈......
第四阶段:查缺补漏,考前冲刺
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难度较高的内容没有消化,这部分都会留到最后慢慢“参悟”。如果到考前1周左右的时间,这部分问题还是难以解决,那么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到了这个时间节点,重点是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题不能丢分,什么样的题尽量多得分,什么样的题尽量多写,什么样的题不能预留太多时间。因为最终目的是——通过考试。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看起来只是“虚胖”,也就是常说的“看起来很认真”,吸收同样很重要!
预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
转自: 你的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