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
查看话题 >2020上半年观展记要
上半年共看18展,含重复1,选取十个展览的陈列品,举例分享,以供观赏。
佛教美术、古兵将另有专题集结,就不在此重出了。展品之外的常展不入本篇。东南一隅的展览,总体质量还是不可与一些文化资源发达的博物馆相比...
【注】
1.山东省博“丝路华章——新疆文物精品展”,与19年宁波、国博、北大三场互见,仅做废片替换用,未选。
2.并非刻意凑数,而是选出的正好是10个。其中苏博“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去年就已参观,入选的其实是今年1月下旬换展的几件,因考虑完整性,所以把去年的部分补全了。
3.没选上的不代表没有上传价值。原想只是选出36张缩略图做个小节,结果工程量翻了一倍多(捂脸)。所写文字仅供解题参考,本质艺术图片欣赏。
●上海鲁迅纪念馆
大汉王朝:中国汉代石刻画展(20.1.5)
本场展览拓片、石刻都来自徐州汉画像石刻艺术馆。
家居安乐图
夫妇坐床榻上抱着孩子逗引。床榻下似乎是几的三足?未详。房屋的柱身有浮雕纹饰。

车马图、轮绠
正面画车。车辐装入毂内的榫和装入牙内的榫都是偏榫,各辐装好后均向内偏斜,从外侧看,整个轮子形成中凹的浅盆状。这种装辐法即《周礼.轮人》所称“轮绠”,这种装置方式能增强车轮对侧向推力的反作用力,当疾驰急转时,纵使车身稍倾斜仍不易翻倒。

羽人戏凤
南朝高级墓葬中有羽人戏龙、虎砖画,如南京博物院常展,构图相类。

斗腕
石椁墓前后挡板之一。二人武氏打扮,头戴巾帻,身穿短袍,比赛时单膝跪地,右臂肘部放在右膝上。

力士
暴虎、拔树、倒拽牛尾扛起(已经超过了《吕览》上记载拽断牛尾,牛依然纹丝不动的乌获)、举鼎(秦武王、项羽等)。当均有典故出处。

水榭、挑栱、胡人射鹿、泗水取鼎、辘轳
在画像石中虽偶尔看到从墙或柱中伸出的巨大挑栱,但它并未和栌斗发生关系,尚未组织在实用的斗栱体系中。
泗水取鼎增加了正面的细腰型辘轳。

●上海博物馆
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20.1.5)
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收藏的艺术珍品。美术赏析详参豆友宣宣的《听博物馆为我们讲述神话和历史故事》、其他网友的《喜欢欧洲的古典油画开个帖子谈谈一些画蕴含的典故》,此不掠美。
尤利西斯被他的狗认出(上)、奥古斯丁·帕茹半身像(下左)、让-雅克·卢梭胸像(下右)

阿喀琉斯之怒

曼利乌斯·托尔卡图斯

雷古鲁斯重返迦太基

厄拉西斯塔特发现了安条克生病的原因

安德罗玛克面对她丈夫赫克托耳尸体时的痛苦与悔恨

朱迪特斩下霍洛费恩的头颅

被乳母欧律克勒亚认出的尤利西斯

赫拉克勒斯斩杀九头蛇

●苏州博物馆
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19.12.31、20.01.23)
日本天平十二年(740)纸本光明皇后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宋绫本范纯仁告身卷

吕大防、吕大临。

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卷

元鲜于枢书札

元赵孟頫楷书杭州福神观记

明赵左《望山垂钓图》

●苏州博物馆
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20.5.18)
清刘世生《桂花仕女图》
双髻上,形制像是步摇(来自 @九木 的提醒),应是唐五代之间的花树钗,这种钗以银质居多,故色白。

清沙馥《梅花仕女图》

清吴穀祥《天香桂子仕女图》

清费丹旭屏条仕女图其二


清胡祥《倚笼仕女》扇页

清嘉庆四年改琦纸本仕女图(崔莺莺小像)

清胡锡珪《梳妆仕女图》

清胡锡珪《二乔观书图》

●上海博物馆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20.5.28)
青釉对书俑
西晋永年二年墓,长沙市金盆岭21号出土,湖南省博。
百闻终得一见,校书二人额皆有隆起的贵相,冠式清晰。

三国吴宫闱宴乐图漆案
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出土,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贵族于宅院(这类宅院在莫高窟北魏、西魏壁画中亦可见,如须摩提女因缘故事等)中宴乐、观看杂技百戏,主人坐于幄帐,宾客分两列就坐(案画上的视角只画了一侧)。

南朝砖画荣启期与竹林七贤
原件在南京博物院常展厅。出土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宫山北麓,南朝刘宋中晚期墓。两晋人因崇拜荣启期,命名时多取义于荣启期(陈直)。砖题“刘灵”即“刘伶”,通。
荣启期、阮咸、刘伶、向秀。

时代较早的“标准”南朝帝王陵墓砖画(南博曾在琅琊王展上展出一幅丹阳南齐帝陵的荣启期与七贤,脸部与动作已程式化、榜题错置。六朝博的羽人戏神兽与人物画更是乱序排在了一起,难以区分,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好坏),拓片上清晰的线条更能看得出人物表情刻画的精妙。
嵇康、阮籍、山涛、王戎(王戎手执如意)。砖画排序似乎以声望为高下。

清罗聘《张天师像》
题诗“有鬼无鬼不须说,风云雷雨瘦日月。若教尽力驱除之,世上懒鬼打个结”,应该是对个人见鬼画鬼行为的解答,藏有一种有意无意的嘲弄(高居翰)。

清任薰《愙斋集古图(上)》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
从右到左,展开部分以古城为中心,从南万年桥向北虎丘山描绘苏州古城民间风情。
本段为阊门外的山塘街。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湖州之远:丝笔茶瓷文化特展(20.5.28)
元赵孟頫书《归去来辞》行书卷

●南京博物院
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20.6.10)
展览免费。反光严重,信息极简。
战国齐错金银铜鼎
南博藏,盖顶有交龙。

龙蛇纹饰组成的“心”形。

原始青瓷鼓座
战国越,无锡鸿山遗址邱承墩出土,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同样也有双蛇交缠。

秦铠甲武士俑、跪射俑

中级铠甲军吏俑,中、下层军吏佩戴梯形长板状冠,一般颜色为朱红色或枣红色。(《后汉书.舆服志》仅言“秦加武将首饰为绛帻,以表贵贱”。)

带帻的是下层士卒,秦俑帻一般是朱红色。与尚黑之说不同,只有高级军吏黑冠。

中山侯铜钺
战国中期。铭文:“天子建邦,中山侯㥯,作兹军钺,以警厥众”,周天子赐斧钺以征伐不臣者,是权利的象征,起仪仗作用。

越王铜剑(上)、吴王夫差剑(下两把)
越王剑铭文在剑格,由于刻得较浅又细,置放在灯下直射,看不清内容,介绍也没说是什么内容。

王子午鼎、匕
春秋晚期楚。河南博物院。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东周时期匕甚少见。王子午鼎匕与稀见的铜俎当合放。
鼎样式为春秋中期至晚期,长江中下游诸国通行,为国君或高级贵族使用。较国博的无盖。

底下合铸的痕迹。

镂空铜俎
春秋楚,河南博,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传世和出土的青铜俎甚少。

蟠兽纹鼎
河南新郑出土,春秋中期郑器。河南博物院。直口、平缘、宽腹、斜立耳、兽蹄足式。

秦陶瓦当“千秋万岁与天无极·千金”

青玉虎形佩

青铜车马
战国晚期齐,南博藏,涟水县三里墩出土。驭手在中间。

青铜错金兽首形辕头
战国晚期齐,南博藏,涟水县三里墩出土。

钱树座
汉代陶器,南博。羊在天禄上。其下有数人在摘书上的钱。底下龙衔钱币。

汉代鎏金铜象、汉代犀牛灯

西汉动物纹金带扣
穿洞用以结带。还有一个呈镜像。

汉代分格鼎
南博藏,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西汉分格铜鼎,反应了特殊意义的礼器转为实用器具的过程。

●南京市博物馆
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文物联展(20.6.10)
市博每月十号免费。
唐代伎乐飞天纹金栉
扬之水以其镂空工艺展现的昳丽婉妙,推为唐代梳篦制作精好之最。

元代白釉褐彩龙凤纹罐

西周鸳鸯形三足铜尊
镇江丹徒大港母子墩出土,镇江博。

东晋王闽之墓志
南京象山王闽之墓出土,王兴之长子。王兴之墓志原件在六朝博(市博为仿制品),本件为不见于诸家常设馆展。王兴之与王羲之为从兄弟。晋代现存、以及近期出土碑志笔法皆有方意,略带隶意,与潇洒的《兰亭序》全然不同(陈直)。

三国吴季札挂剑图漆盘
禁三,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青瓷羊尊
三国吴-西晋,征集,芜湖市博。与众不同的呲牙,有翼。同展三国吴朱然墓的青瓷羊尊无羽翼,代之的是缠绕腰腹一圈的“布”。

●山东博物馆
六合同风——秦文化特别大展(20.6.11)
票价75的设定与展品,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展览...
吴王孙鼎
春秋晚期吴,凤翔县博物馆,陕西凤翔县高王寺村出土。吴王孙无土,不见经传,未详。

陶纹瓦当
战国早期,凤翔县博物馆,凤翔县雍城遗址出土。

黑夫木牍
战国晚期·秦,湖北省博藏,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墓出土。邢义田认为四号墓出土了文具、黑夫与惊需要自备衣物、能书写这么成熟老练的秦隶,可以证明他们是军官或吏而不是卒。当然邢于《今尘集》中主要是要将其排除在可用于证明秦汉平民读写的材料上,所以也只是一种推测。

右起第一行“...辛巳,黑夫、惊...”。

杜虎符(复制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第四版)》P93已有辨。诚如所言,所见国博秦阳陵符、周至县文管所秦东郡符、南越王博西汉铜虎节、国博北魏河内太守符与杜符形制皆不同。马承源在《中国青铜器(修)》中认为是最早的虎符。


汉代海内皆臣方陶砖
山东博物馆藏,胶东文管会移交。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大型宫殿铺地砖,可供天子践踏(李零)。

●苏州博物馆
鲜虞风云——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展(20.6.12)
铜圆壶、司马赒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河北省博。比河北省博光线更好的铭文拍摄体验。中山国相邦司马赒,有克燕功绩。努力汉化的中山国文字,除了书法可看外,同样也是同时期少见的长文铜器。
铭文全文:“胤嗣□□(音子次)敢明扬告:昔者先王慈爱百每,笃周无疆,日夜不忘,大去刑罚,以忧厥民之惟不辜,或得贤佐司马赒,而冢(重)任之邦。逢燕亡道易上(照片上一段),子之大辟不义,反臣其主,惟司马赒詻战怒,不能宁处,率师征燕,大启邦宇,方数百里,惟邦之幹。惟朕先王,苗蒐田猎,于彼新土,其会如林,驭右和同,四牡汸汸,以取鲜犒,飨祀先王,德行盛皇,隐逸先王。呜呼!先王之德,弗可复得,潸潸流涕,不敢宁处,敬命新地,雨祀先王,世世毋犯,以追庸先王之功烈,子子孙孙,毋有不敬,寅只丞祀。”

●吴门书道馆
求真于斯:龙门二十品真伪拓本对比展(20.6.30)
杨大眼造像记
清代同光原石拓本→民国原石拓本→当代原石拓本。展出清代拓本“文”字已灭,“孝”也损去一半。(仲威)

硅胶翻模拓本→石制翻刻拓本→宣纸印刷本。

始平公造像记
清代道光铲底本原石初拓本→民国原石拓本→当代原石拓本。“周”字起笔尚存,故清拓本当是铲底后拓得较早的本子。(仲威)

硅胶翻模拓本→石制翻刻拓本→宣纸印刷本。

【参考资料】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版)》
武利华《徐州汉画像石通论》
陈直《文史考古丛论》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修订本)》
仲威《碑帖鉴定概论》
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邢义田《今尘集:秦汉时代的简牍、画像与文化流播》
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
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
扬之水《中国古代金银首饰》
20.07.04修订。
苏台栖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汉熹平石经 | 上海博物馆藏 周易残石其一 (17人喜欢)
- 苏州博物馆 | 宋绫本范纯仁告身卷 (18人喜欢)
- 水神、龙属与木头 | 小说探源习作 (39人喜欢)
- 读东山西坞《刘公猛将神祠记》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