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26岁,没车没房没存款,三十而不立:其实三十而不 立,也没那么可怕

这是“耿向顺”开通以来的第238篇原创文章,关于【奔三】。
1
19岁那年,大一下学期,我选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导师在课上,让我们想象十年之后30岁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然后并写下来。
那时候的我,其实对未来30岁的样子毫无想象。读大学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凉山的那个小县城,父母也从未告知也没有能力告知我,将来要怎样,于是我对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可以有什么选择,一无所知。
于是我当时大概写了几个自己的30岁想象:有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要是还是是自己喜欢的、热爱的,还能小有成就,就再好不过了;能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处,能有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有温厚贤良的妻子,可能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现在回头看,如果按这个标准、不出意外的话,我到30岁的时候,还是可能能达到这个预期的。(除了生孩子)。
后来,一直把30岁当成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为30岁,标志着人生到达巅峰,成熟、独立、成家、立业,所以一直都对三十岁的自己充满想象。
以前也一直觉得30岁好像离我挺远的,还有很长时间可以用来探索和挥霍,于是很多人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都按“30岁以前做到xxx”的时间线来制定。
可今天突然明白过来,自己正式奔三了,30岁已经不远了,突然有一种焦虑感涌上来:真的很害怕自己三十而不立。

(2019年7月,四川)
2
今天我就已经26岁了,正式走上奔三的下半段。
回想过去的这一年,想把一段段记忆组合,却始终感觉有些混乱,串联不起来,大概是这一年有半年宅在家的缘故,亦或是过去的突发魔幻事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我竟对原来真实的经历和世界的印象有些模糊了,难以将这些琐碎的影像完整揉搓成真实的模样。
重新看看去年生日写给自己的25岁生日感言,觉得有些许感动和欣慰,过去的一年也没辜负了自己的期望,原来想做的事情,想达成的目标,设定的计划,虽然被突发事件影响了,但也算大多数都完成了,按照原定的节奏在向前发展着。
25岁这一年,身体健康,家人和睦,感情幸福,去学了很多的知识,做了许多从未做过的事情,战胜了一些曾经害怕的困难,有不少的成长和尝试,获得了一些荣誉,终于使得副业收入超过了工资,杂七杂八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章,还尝试了一下输出一些视频,还遇上了一些不错的人,看到了不少的风景。
曾在在百色大山里的大雨滂沱中中奔跑,在曼谷喧嚣的夜市中游荡,在杭州西湖边与微风同行,在烟台的大海边留下脚印,在人来人往的三里屯被淹没进人潮,在大草原上放声歌唱,然后在家里一蹲就是半年。
却也是留着不少遗憾的,原以为在家办公以后,会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思考,却发现堆在书桌上的几十本书堆了灰,只偶尔打开了几本翻看,出版编辑催了半年的书稿至今还未交,杂乱的文件和工作,还有很多躺在TODO list上,曾发誓要减下去的肚子也日渐丰腴,兜里的存款依旧还付不起房子的首付,还没能实现菜市场水果店自由,终日困顿在各种琐碎杂乱的事务中忙碌,未来发展也似乎前程未卜,充满变数。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想要的太多反而容易一事无成,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凡事是很难尽善尽美的,这样想想也就好受多了。

(2019年8月,广西)
3
有在知乎上看到过很多次类似于“奔三的你,过得怎么样?“
总有些同龄人大神,动辄藤校清北毕业、年入百万、企业高管,有车有房,功成名就,貌美或俊朗,于是纷纷在评论区传授成功经验、分享人生观点,确有不少是真知灼见,讲得透彻和鞭辟入里,获得成千上万人点赞收藏。让人有些羡慕,也有些自惭,自愧不如。
但继续往下翻,却也发现有更多人,30岁了,依然落魄,依然迷茫,依然很穷,依然一事无成,三十依旧不能立,这其实才是真实的众生百态。
全国还有6亿人口人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还有全国一半人口月均收入不到5000,房价物价却高的离谱。有人在我的微博下评论:我今年30岁,三线城市,月薪5000,再干50年我就可以买房了。确实有些残酷,却是事实。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是不大相同的。有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此后人生一路开挂走上人生巅峰,也有人出生就在泥淖里,用尽一生的力量也爬不出来,就像有的人寒窗苦读很多年,被权贵子弟顶替了名额上大学。
虽然少有人家道中落,寒门再难出贵子,却还是有人赶上了时代机遇实现人生逆袭,成为了时代榜样,也是事实。出身不好不应该用来让别人怜悯同情,而应该用来让人敬佩。
一个人的命运,被出身、时代机遇、个人运气、个人努力所左右,每个人境遇都不太相同,不用同他人相比,与他人相比只会让让自己不快乐,为自己添堵,为自己带来焦虑,让自己踟蹰不前。
既然出身、机遇、运气,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唯一可以自己改变的,是不怨天尤人,去努力改变这操蛋的命运,让自己一点点变得更强、变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怕只怕自己畏首畏尾,踟蹰不前,不求闻达于天下,不求富贵于一身,但求尽全力、心无愧。
这样一想,内心觉得就算到了30仍然“不立”,也没什么可怕的了,心里也好受多了。
这虚长的一岁,最大的感触,是开始懂得了人性和社会的立体、多面、多因,不再偏执于尽善尽美、面面俱到,也不再用非黑即白去判断是非,更不去挑剔别人也不过分苛求自己的瑕疵,尊重每件事和每个人的轨迹,放过别人更放过自己。

(2019年10月,北京)
4
如果没有北京疫情的反弹的话,我今天也会和去年的今天一样,正在从百色飞往北京的飞机上。
当时在重庆遇上了飞机延误,抵达北京已经是凌晨三四点,但从上空俯视,偌大的北京城,依旧灯火通明,闪闪的灯光一直延到远方的地平线,看着这么大的不夜城,心中有些欣喜,也有些失落、疲惫。
能有机会在这样繁华、有那么多机遇和机会的城市里打拼,我感到兴奋,感到未来充满希望和想象。可城市那么大,我却那么渺小,即使再努力,也终究不属于这里,也终究取不了什么成就,终究在这座城市里难以落脚,更像是漂浮的浮萍,随处游荡,不能留在远方,也回不去的家乡。
当我下了飞机后,,天上有些许繁星,凌晨的机场依然人来人往,道路上依旧有路灯通明,远处有高楼依旧有人影通宵达旦,路边摊的阿姨已经在开始准备食材,无数人依旧在为明天奔波着,劳碌着,奋斗着,都在憧憬着明天,都在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才二十多岁,身强体壮,耳聪目明,头脑清楚,已经坚持奋进了那么年,也不是无德无能无才之人,未来还有很多的可能和空间,我又有什么理由在这里感时伤逝、颓废不前呢?
于是拖着行李继续向前快速走去,等到家的时候,女友已经熟睡。我悄悄躺下,给她轻轻一吻,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开始期盼明天的到来。

(2019年10月,乌兰布统)
作者&编辑:
耿向顺
青年公益人,知名教育/公益/职场领域自媒体作者,2019年十大影响力职场大V,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从事乡村教育发展、品牌传播、青年发展领域的工作,累计撰写各类稿件稿上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