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后金融危机时代看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
青山七惠,1983年出生于日本,代表作有《窗灯》、《一个人的好天气》、《温柔的叹息》、《碎片》等。
2005年9月,21岁的她凭借小说处女作《窗灯》获得第42届日本文艺奖,该奖项被称为“芥川奖的摇篮”。
2007年1月,23岁的她以第二部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摘得日本芥川文学奖,成为该奖历史上最为年轻的女性获奖者,和她同样年纪获得该奖的是日本知名政治家石原慎太郎和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
2009年,25岁的她凭借短篇《碎片》一举拿下川端康成文学奖,成为最年轻的该奖获得者。
在日本文学界,她似乎成了天选之女,一个写着“轻飘飘”的小说的她,或许并没想到,在日本后金融危机时代,她的文字,成为了人们最爱的那场毛毛雨。
而这一切的开始,要从1990年说起。
1990年是日本经济的拐点,从90年开始,日本进入到迷失的三十年。金融上是房价、股价暴跌,生活上是逐渐开始进入到低欲望甚至无欲望的社会,更深一层,日本开始不结婚不生子导致超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社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泡沫经济崩溃是日本“消失三十年”的直接原因,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则是深层次原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次冲击日本经济,日本率先进入到了零利率时代。
2001年互联网泡沫爆发,日本率先进入了负利率时代。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日本央行持有的日本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日本GDP。
截止2019年日本国家债务总额达到1103万亿日元(约合72万亿人民币),政府债务占日本GDP的比率高达238%,成为全球最高。
日本经济逐形成了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福利、高货币、高债务的“三高三低”模式,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逐渐向沙漏型的不健康模式走去,是一个“坐吃山空”的不归之旅。
在如此经济状况下,日本一大批年轻人开始逐渐变得低欲望,丧失成功欲,只在乎小确幸。可以打零工、不结婚、不出门,甚至严重者产生厌世心态。而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恰好写的就是这群人的生活状态。
文中女主角知寿没有上过大学,在一家商店打零工,借住在舅姥姥吟子家里。
她到了独立生活的年纪,但却非常佛系,没有什么抱负,也没有理想,觉得生活怎么样都可以,就连恋爱也非常佛系,觉得双方可有可无,毫无任何激情。
但表面的低欲望不能抵御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她经常喜欢从身边人那里“偷”些小东西,比如吟子的俄罗斯套娃,男朋友的香烟,陌生人的打火机。她用这些物品来填补自己空虚内心。
这个故事没有所谓的结局,生活仍在继续。
这一段时光改变了知寿吗?或许改变了,又或许并没有改变。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只有20岁才能看懂的小说,因为书里面充满了那个年纪的心态。但是从社会宏观角度来讲,该书记录的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下这一代年轻人的生存心态,他们没有过多的享受到国家的崛起和红利,但是却真实的见到了有人因金融危机而受到的重创。他们面对社会的心态和整个生存状态,是时代和国家给与的,已经脱离了简单的个人行为。某些意义上讲,《一个人的好天气》像是日本的《在路上》,它成为了一代人的标杆。
2016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有文章指出:“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世界经济正转向日本模式”,这似乎向我们传达了一个讯号,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会不会将来也会面临如此的状况,也会有如此的状态?
这或许,要几十年之后才能知道答案。
但或许,我们还可以拒绝被动等死,从今天开始自我革命,产业转型,逐渐向更上层的核心技术突围,期待另一个经济盛世的到来。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 [日] 青山七惠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ひとり日和
译者: 竺家荣
ISBN: 9787532743513
书评人:小怡
一个永远迷离在生活之外的少女。
豆瓣:小怡
微博:@小怡简白
微信公号:@野生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