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的超现实并非真的超现实
闲来无事读小说,正好读了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大概是最新的作品了。2018年的中文版。
“刺杀骑士团长”是书中一幅画的名字,画作藏在书中知名画家雨田具彦身体健康时所住的房子阁楼上,被小心谨慎地封存,没有画家之外的第二个人知道。
书中主人公“我”是一位年轻画家,才刚被妻子抛弃,一来二去住进了雨田具彦的房子。届时雨田已经九十多岁,因丧失记忆去了养老院一样的地方。房子空置几年,刚好需要有人看守。房子在山上,到达不易。画家这样的人住着正好。老画家的儿子雨田政彦是“我“的美大同学,与”我“是一直关系很好的朋友。
”刺杀骑士团长“,阁楼上的画,有一天被”我“发现。这幅画大概有这些要素:(1)日本画法的画。(2)有唐·璜的故事情节。年轻人唐璜持剑,刺杀了一位老人,情妇女子在旁边惊愕。另有一长脸人顶开地面上的井盖探头偷窥。(3)全部人物的装束均为日本古代的。
“我”觉出该画强烈的张力,是识画者会觉得的一幅好画。然而为什么画主人没有公诸于世,还要封存起来,也许暗藏了画作者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或情感秘密。
有一种叫做“理念”的东西,本身没有形体,但可以借壳显形,并且对观者显形的样子会千人千面。“我”借住的房子附近有一处杂木林,里面有个从来就有的小庙,应该是日本小庙,很小的那种。小庙后面坍塌的石堆下面不知何时何人修过一个深坑。一个理念就从那里出来了,对“我”显形为那幅画中的“骑士团长”,出没无序,行迹不寻,大概能读懂“我“的心理活动,常常会给予”我“照耀性的指引。
但是,只有理念是不够的,理念也有应付不来的地方。这时就需要隐喻,隐喻也是一种指引。当然也有其显形。
”我“在理念和隐喻的指引下,看懂了日常世界底下的关联性。小说第二部便进入了隐喻所暗示的关联性(连接性)。它是一个看不见、想不透的世界,然而借助暗示却能大概有所觉察。此即人们评论中所谓的超现实性,不过就我看却是最现实的。
那么,理念的照耀性指引有哪些?隐喻的暗示又有哪些呢?
关于理念的照耀性指引,现在马上想到的是关于笊篱的道理。那晚,以骑士团长显形的理念对”我“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话语:有些人总是不让笊篱沉到水里。这是”我“认识免色——一位山谷对面的邻居——不久,总是沉入对免色是怎样一个人的思考时听见”骑士团长“的话。”骑士团长“那天夜里刚好显形来到”我“所居住的雨田具彦老画家的房子,好像是第一次对”我“显形,对”我“说了这样的话。这一照耀性的指引让”我“想到了免色是这样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有所作为,不仅有意志,还有能力。理智方面的能力也好,财力方面的能力也好,统统都有。总体说是对事情的把控和掌控的能力,但凡想做的事情没有难的,不能做的事也有不去做的把控力,甚至于”人为“设置一些所谓不能做的事,比如不能结婚、不认女儿这样的人为戒律,好像专门为了锻炼自己的控制力。在以骑士团长显形的理念看来,这就是让笊篱浮在水面上。
然而“我”与免色的区别应该也在这里。免色只能做一个出色的俗人,他只能对自己有信念,而“我”是可以训练成为有自己之外信念的人,比如信赖理念的指引,接着,是信念隐喻的暗示。
于是,当“骑士团长”明示理念也有边界,有力不可及的东西的时候,就在养老院雨田具彦的病房内,将“我”指引给了以画中顶开井盖偷窥的长脸人显形的隐喻。不过,“我”进入隐喻世界前必须将理念牺牲掉。理念必须被杀死。这样,那幅画的情节就再现在病榻上老画家雨田具彦的面前。“我”拿着料理刀刺杀了“骑士团长”,引出了病房地面上顶出井盖的“长面人”隐喻。老画家的表情首肯了形象上来说的事件的真实性,确定了老画家的一段人生故事,而以骑士团长显形的理念也死了。理念的死去,表明世上以逻辑可理解的事情消止下来,而以暗示即隐喻途径可感受的事情活现出来。而后者的世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关联性(连接性)。
”我“是为了救秋田真理惠——一位可能是免色女儿的小姑娘——而被“骑士团长”理念引去见“长脸人”隐喻的。这里的寻和救实则可以看作“我”的精神世界与秋田真理惠的精神世界终于的会面。然而即使会面也是一种隐喻,并不实际发生。
“长脸人”对“我”在临行前讲的话大概是,隐喻的世界充满了连接性,但我们不能刻意去把握那种连接性,要细心而敏感地等待它们的出现。连接性有时也会带来危险,”双重隐喻“出现的时候就是这样。
关于隐喻世界的连接性,对于”我“来说出现过许多,包括自己早年夭折的妹妹小路及跟她隔于时空的连接,比如真理惠、室等等。”我“与前妻的连接。
最终,”我“通过隐喻世界里觉悟到的连接性,重新从山上的寡居世界回到日常世界,与前妻柚复合,世界归于静好,各人都有美好的归宿。
而老画家雨田具彦的山居房舍,也终于有一天意外发生火灾,全部烧掉了,包括那幅《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作。由此,画作所传达的种种信息,无论世界的信息,历史的信息,还是画家个人的信息,以及借由其中人物显形的理念和隐喻,都不见了。不再是”我“所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