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变迁与融合《中国古代史上——阎步克》
好友介绍我看的这辑北大阎步克教授所讲的中国古代史隋唐部分,终于收听完了,收获颇多,中间有各种感想也与好友讨论分享了。可惜,能记忆并消化的始终不多。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点小确幸,人生的意义之一。
阎老师课中讲到了各种历史故事和史实,很多都为我们所不知,因为理科生的历史书上没讲到,各种非严肃的历史小说也不会提。比如汉武帝,世人皆歌颂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却没有看到他的穷兵黩武,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差点步了秦始皇的后尘。大多人的看法都受到流行文化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偏离事实。诸葛亮没有我们想象或歌颂得那么雄才伟略,他治下的蜀国经济欠发达,人口增长微乎其微,他的能力只不过是曹操麾下的一小吏。而号称枭雄的曹操却被史家平反,他父子三人的文才武略冠绝天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诸葛亮虽居小国却仍多次起兵攻曹则是因为凝聚人心的必要,以战固人心,否则会因为国人失去目标而成为一盘散沙。
历史本来如此有趣,却能被那些不思进取不精业务的中学历史老师们讲得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真正的历史学家不仅要有文学素养,而且必须精通古文,还要关心最新的考古发现,古文中有史实也有谬误,考古发现不断推翻或重建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学历史不仅是知道一些史实,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史观,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评论一个人的功过不是看他是否杀人如麻,是否背信弃义,而是他是否为国为民,是否对社会起到进步作用。
阎老师讲王莽的时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儒家对人的道德要求太高,压抑了人性,所以造就了很多伪君子。好友说王莽不是伪君子,他是真心相信。但我觉得他是,他是进行了自我欺骗和自我催眠的伪君子。
阎老师花了很长时间讲五代十国,这虽然是一个乱世,却乱中有序,隐藏着生机与活力,孕育了隋唐这样伟大的朝代,也激发了学者的各种观点产生,思考和研究。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华文明非一成不变,而是多次民族融合的结果,汉族也非单一血统和基因的民族,而是中华大地各名族的混杂。而备受歌颂的唐朝开国皇帝的汉人血统也只有几分之一。汉代就像是中华文明的少年时期,广收博采各种其他文明的优点和特色。唐宋则是青年,活力四射,接受的同时也给与。明清则如同人到中年,变得保守,害怕甚至拒绝改变。
阎老师说五代十国是胡化与汉化的角力。北魏的鲜卑实施了全盘汉化,导致失去民族特性最后造成了民族的灭亡。这一点看来,满人的坚持和励精图治倒是正确的做法。
有空的时候希望能够再听一遍,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