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二闹三说不要,这是娃打针常态?
有一个地方,吵闹声堪比大型屠宰场,哭喊声此起彼伏,抑扬顿挫,阵势比产房宏大,气场犹如赛前般严肃,阵容堪比大型春运现场。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防疫站,给家娃打疫苗的神奇地方。

产褥期后,我开始负责娃的疫苗事宜,娃十个月前,身体无特殊情况,基本每月打一次疫苗,和大姨妈探访时一样准时。
这是我第一次只身带宝宝来防疫站打针。
虽然大脑已经描绘了无数次防疫站的宏观场面,但经历后,还是刷新了自己的认知程度。
果然,现场观摩各种打针状态,真的是比网上视频看得爽多啦。
看到这些小朋友的大型嘶叫现场,原谅我不厚道的笑出了猪叫。
哈哈哈哈哈哈。
比如,在排队时,有些个小孩,特别是已经上学的,早已嗅到了危险气息。惴惴地站在父母身后,一只手紧紧拽住裤腿,神态紧张不语,内心有一万个要拒绝的理由。
刚脱口而出:“妈,我不想打...”,就无情被驳回。
最后手续办理完成,被妈妈拖着往护士站方向走,此时,五官已经逐渐被揉搓扭曲,仔细一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比如,有些小朋友,悲伤早已逆流成河,先哭为敬,有低声呜咽的,有干嚎的,有哇哇叫的。
还有些垂死挣扎,猴哥附身,上窜下跳,若不是周围人帮忙,恐怕早已逃脱站点结界,奔向自由。

比如,有些小朋友,一副刘胡兰慷慨就义的神态,不屈不饶,仗义附身。解开衣袖,坐直,咬紧嘴唇,像等待黑夜般严阵以待。
不过,有时候事情往往你准备得越充分,结果就越出乎意料。
不出所料,护士姐姐刚把针头插下,一声巨大的、稚嫩的的哭喊,立马传出。

打疫苗痛哭流涕的小孩真是看着委屈极了,哭红的双眼,拧巴在一起的眉毛,张大的嘴巴,还有像断了线的泪珠,无不狠狠敲击每个做爹娘的脆弱心灵啊。
宝宝年纪小还好应付些,对将来发生之事懵懂无知。而越发长大的小朋友,情绪井喷,越难处理。
我曾经一遍又一遍想象,小花生打疫苗时会如何挣扎拒绝,会怎样大哭特哭。
于是我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景,不同时刻,做出了不同方案,每个方案不只有plan A,还有plan B。
总之,事前做好沟通准备,事中做好临场应付,事后做好善后呵护。
剧本复习了无数遍,连安慰话术都趁着宝宝睡着之际,独自练习好多遍。
上一次这么拼,应该是小学时第一次上台发表获奖感言吧。
灯光摄影师相机就位,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小花生的小情绪爆发出来。

首先,打针前一直和他说“打针针”,安慰他“不怕怕”(有娃后当妈的就爱说叠字)。
结果是,宝宝没反应,自己玩自己的。哦,那应该是宝宝月龄还小,听不懂吧。
然后,在排队时,我使劲了浑身解数,一直逗他玩乐,当自己累得像条狗一样在旁边嘿嘿嘿时,回头看看小宝宝,一副淡定的表情。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暴风雨前的宁静?
倏而,听到机器叫号,身上条件反射般弹起来,表情凝重,抱着小宝宝的手,又紧了下。该来的事情还是会来的,这一届的家长要学会成长。
按照医生指示,扶直,宽衣解带,露出胳膊。看着医生掏出针头,麻利地吸入药剂,针头闪着一丝诡异的星光。
看着针头逐渐扎入宝宝幼嫩的皮肤,老母亲本能闭上眼睛,等待娃嚎叫时刻。
娃,不怕,有妈在啊。
一秒过去了,没声音。
两秒过去了,有哭声,哦,没关系,是隔壁的小孩。
第三秒……
“疫苗已经打好了,你可以走了。”
睁开眼睛,发现医生一直在搓我胳膊,兴许是我太紧张,都没感觉到。
“好的,好的,谢谢医生。”低头看下宝宝,一副淡然的表情。
确认过眼神,还是一副看着智障母亲无可奈何的表情,一副这一届父母真难带的表情。
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宝宝居然没!有!哭!

纳尼?怎不按照剧本走,现场活脱脱就像是宝宝带着他老母打针啊。
这不,我手心都出汗了,风一吹来,背后有一股凉意。
于是,第一场疫苗实战,就这样悄无声息,风平浪静,无风无浪度过了。
不过,我还是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也许这只是假象,说不定,下一次就如火山爆发。
一切是我多想了,宝宝第二次没哭,第三次没哭……一岁内最后一次打疫苗也没哭。
最疼的一次是发现他眉毛皱了一下,然后跟没事似的风轻云淡。
事实证明,我家宝娃不怕打针啊!
小宝宝的形象在我眼中一下子高大起来,真是一个勇敢的小小男子汉呢,长大后想必是个铁血真汉子,man男,男友力爆棚,老公力不掉线的啊!
从此,我在小区遛娃社交圈杀出了一条血路,从我家娃不怕打针说起,成功融入,晋升社交精英。
哈,生活对我温柔了许多呢!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手职场,一手育儿,中年妇女要顶整个天。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花生妈 ,欢迎关注,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