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你好太原
2017年12月30日。
坐了一夜火车,一寸一寸到了平遥,约了Miss赵。她从太原来,小傻子跑错了火车站,差点误车。开车大概十分钟突然想起我们是一列火车,抱着书包 找她,一年多未见,一米七的个似乎又长高了许多............
穿过人潮拥挤又混乱的火车站,左手边的路一直走进去,绵延的古城墙像遗世独立的姑娘,是了,是我心里的平遥了。卷起风,吹落了墙壁上淡淡的黄土,跳动在一个27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城。坍塌了一半的老房子,被风吹一吹就要碎掉,早已脱尽了朱漆的木门,半掩住深处的庭院,和院落里堆放着的落了许多灰的被人遗弃的物品。不知是被谁弄丢的,老故事。摆弄着烤箱里的红薯的小贩,和旁边的村民说着话,走过七拐八转的小巷子,高墙上有风落下来,像是一句一句古老的诉说。踩着被磨的发光的青石板,恍恍惚惚的想起前世的乡愁,也不知这一生是被什么东西牵引着,在这世上不知疲倦的寻寻又觅觅。
相穿千年,来到一条熙攘繁华的街,每一处镖局、票号、住宅,走进去看都是狭窄的矩形,被一座和门一样高的屏障掩在身后,进门之后突如其来的紧张感。每一间屋子也都是狭窄的矩形,逼仄的院子里摆放着圆形的缸,听说一是为了聚宝二是为了蓄水,古人就是这样处处都希望得到上天的庇佑。进到每一座宅子里,是隔了千年的安安静静。出门便出了世,叫卖的小贩、腾着热气的食物、流转的彩色风车、流浪的小狗和闹哄哄的人群。充满了烟火的地方,总让人觉得很有安全感。没有空旷的路,没有孤单悬着的红灯笼,和曲折幽深看不到转角的房。虚虚实实,大概也是生活的无尽的魅力吧。
那一场又见平遥,是行走在几百年前的小镇,即将远赴沙俄的勇士们洗浴净身,临别前和心爱的姑娘缠绵的道别。声嘶力竭的告诉远征的路途,我不是懦夫,一走七年,故事就这样气势磅礴的开始了。本以为会是一个失传多年的江湖故事,却以保住了王氏血脉得以传承,意料之外的结束了。单单看每一处的表演都精彩之极,以村民的视角走了一程,洗浴,灵魂归家,选妻......只是接受着21世纪教育的我,虽然深爱着传统文化,对牺牲了232名勇士只为换一条血脉传承的结局实在是有点愕然。大概是才疏学浅无法领悟到又见平遥的深度吧......想起今年夏天看过的三多堂·春芽。也是一个感人的关于晋商的故事。他们的诚信,隐忍和一身的江湖侠义,还有一个被迫委身卖艺的苦难的人,情节慢慢发展,有着自己的呼吸和节奏,时而缓时而急。一个平平淡淡的普通人的故事,在那个偌大的冷气十足的大厅里却常常让我心生温暖。

你好太原
大概是因为三毛的缘故,今年突然爱上了看画展。到了太原,美术馆和博物馆自然是要去的。“旷其盈视”是到太原的第一感观,宽阔的马路,连馆址都比国家美术馆宽阔许多。虽然国画很多,却少有喜爱的。一副卢平的荷塘映月倒是喜欢的很,看了许久,小舟里美丽的姑娘,无所心事,悠然自得。我想明年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一定要乘一叶舟去到荷花深处,听听清风吹。
博物馆是最后一天去的,每一展馆的取名都很有意思,民族融合的壁画也颇有海纳百川的的胸怀,看了从周到清的钱币,还有土木华章馆,算是弥补了没有去到乔家大院的小小遗憾了吧。
这两天走了许多的路,尝了很多当地的食物,一不小心就从2017晃到了2018,冯1/4小仙问我跨年怎么过,我回敷脸早睡。去到一个新的地方,越是长大,对一些事情反而没了热情。所以就越是平淡的过,才觉得真。各个城市张的千篇一律,所见所闻却各有质地。回家的火车上,遇到很多大学生年纪的学生,一直在热情高昂的聊着天,左右不过课业和感情。突然觉得到了23岁,不对,2018年了,已经24了,这个年纪挺好的。有了自己稳定的审美和独立的生活,能简单的活着,有时间听喜欢的歌做喜欢的事,听Miss赵讲了两遍的故事也还能耐心的再听一遍,有能谈粗茶淡饭能聊人生理想,有趣又坦荡的朋友,实在是此生的幸事了吧。享受每一天和每一个人哪怕是陌生人带来的温暖,感动和思考,由衷的觉得这个年纪真好。
一年又一年,就这样不急不慢的过了,谁还能记得谁最好的年岁呢。最好的年华又在哪里?
木木桃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留德博士日记 2025 | “满船清梦压星河” (8人喜欢)
- 一个人在纽伦堡 (7人喜欢)
- 一切的一切都很立陶宛 (5人喜欢)
- 德国读博日记 “千山鸟飞绝” (1人喜欢)
- 2024年轰轰烈烈地参与了我的生命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