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周刊
欢迎您来到东方文化周刊
2008-11-19 20:52:08 来自: 东方文化周刊
我们的东方文化周刊,是江苏省最大的文化时尚杂志,月发行量25万份。
我想同行会因为这个刊名,而永远嫉妒我们的:东方文化——一个宏大到可以海纳百川的概念,印度咖喱和海南鸡饭并行不悖,二黄西皮和街头舞相安无事,吴哥窟和迪斯尼各得其趣,古老的、前卫的、博广的、微小的、高雅的、世俗的……一切角色和趣味,均能以文化之名包罗万象。——不会再有一个比它更精彩的名字。
曾经的它似一只蝉,光顾着餐风饮露、诉说高洁,却忘了山外已千年,无菌杂志在波涛汹涌的市场环境下,惟有夭折告终。再后来的它竟似落草为寇的文人,有股子看破红尘便破罐破摔的劲头,俗道上,不回不顾,一路到头。
从四诗风雅颂,跌回神仙老虎狗,这一段向市场不断低头——终于低到尘埃里去的过程,却始终未能在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
2006年易中天于丹的大热,让我们震惊,更让我们感动,震惊并非由于他们的牛叉,而是那一堆“将相权谋、子曰诗云”的故纸堆前,真的排起了一队长长的购买人龙,感动的是原来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并不缺乏对文化的热爱,缺乏的仅仅是对文化阐释的角度。
于是2007年里,我们尝试走上那些曾经忘掉的路。
物质的、时尚的、前卫的、生活的符号,我们从未放弃,而且会更加执著,谁说油盐柴米就不是文化?知道一碗茶如何甘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知道用哪眼泉的水、什么树的柴、以及怎样的心情和姿态煮出来的茶,才是最回味悠久的。
精神的、传统的、古典的、文化的符号,我们将剥去裹在它们身上太长的历史,一切被过度阐释了的文化,只会解构为时尚叙事背景中的一部分,大幕拉上,我们不施脂粉、轻装上阵、本色演出。
当你拿到这期东方时,会发现曾被刻意矮化的文化二字,又被高高祭上了神台,而这种回归是螺旋式上升的回归,决非从终点回到起点。经过七年风风雨雨的熏陶、浮浮沉沉的变迁,《东方文化周刊》宛如浴火的凤凰,涅盘重生,而我们也将把你们,和这个城市,一起深深记录。
2008-11-19 20:52:08 来自: 东方文化周刊
我们的东方文化周刊,是江苏省最大的文化时尚杂志,月发行量25万份。
我想同行会因为这个刊名,而永远嫉妒我们的:东方文化——一个宏大到可以海纳百川的概念,印度咖喱和海南鸡饭并行不悖,二黄西皮和街头舞相安无事,吴哥窟和迪斯尼各得其趣,古老的、前卫的、博广的、微小的、高雅的、世俗的……一切角色和趣味,均能以文化之名包罗万象。——不会再有一个比它更精彩的名字。
曾经的它似一只蝉,光顾着餐风饮露、诉说高洁,却忘了山外已千年,无菌杂志在波涛汹涌的市场环境下,惟有夭折告终。再后来的它竟似落草为寇的文人,有股子看破红尘便破罐破摔的劲头,俗道上,不回不顾,一路到头。
从四诗风雅颂,跌回神仙老虎狗,这一段向市场不断低头——终于低到尘埃里去的过程,却始终未能在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
2006年易中天于丹的大热,让我们震惊,更让我们感动,震惊并非由于他们的牛叉,而是那一堆“将相权谋、子曰诗云”的故纸堆前,真的排起了一队长长的购买人龙,感动的是原来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并不缺乏对文化的热爱,缺乏的仅仅是对文化阐释的角度。
于是2007年里,我们尝试走上那些曾经忘掉的路。
物质的、时尚的、前卫的、生活的符号,我们从未放弃,而且会更加执著,谁说油盐柴米就不是文化?知道一碗茶如何甘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知道用哪眼泉的水、什么树的柴、以及怎样的心情和姿态煮出来的茶,才是最回味悠久的。
精神的、传统的、古典的、文化的符号,我们将剥去裹在它们身上太长的历史,一切被过度阐释了的文化,只会解构为时尚叙事背景中的一部分,大幕拉上,我们不施脂粉、轻装上阵、本色演出。
当你拿到这期东方时,会发现曾被刻意矮化的文化二字,又被高高祭上了神台,而这种回归是螺旋式上升的回归,决非从终点回到起点。经过七年风风雨雨的熏陶、浮浮沉沉的变迁,《东方文化周刊》宛如浴火的凤凰,涅盘重生,而我们也将把你们,和这个城市,一起深深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