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真正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
查看话题 >生而为gay
直到发现自己不同,才惊觉“谁是卧底”这个游戏神使鬼差的玩了我已经十五年了,原来周遭的人都拿着和我不同的文字牌。从那时起,我便不得不开始了接下来人生里真正的“卧底”游戏。
自认生来平庸,“游戏”中必须具备比其他人更强的洞察力,所有的东西都会放大检视,无论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也无论是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恐惧、敏感、消极、忧愁这些高级的情绪词汇,15岁时的自己早早就体会的淋漓尽致。为了在游戏的进程里“不露馅”,手持卧底牌的人其实无形中会增强技能,乐趣感也会强。如果这个“游戏”真的只是游戏的话,我笃定很多人都想抽到卧底牌。
01
事实上许多事要做的不留痕迹很难,“做自己”三个字,就是有些人他没办法啊,但必须得自己消化,因为我们是“卧底”啊。一年多前舅妈来成都看我,聊天很深到凌晨3点,她说:你知道舅妈最喜欢你什么吗?是平衡。打小你就懂得察言观色,其实大人们都看的出来。
也就是在这之后,开始有勇气真正分享自己生活在豆瓣里。网络平台给了人社交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人某种权利。我特敏感,别人一句话就会无意识的放大检视自己之后的言行,这是当“卧底”的职业伤害。因为相信每个同性恋者从小受到的诋毁都不少。
其实我五年级就离开家读书了,来往西安至北京到天津二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拉满了我的整个童年对自己的探索。我出生在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从小父母会帮我钻研哪种学习方式更适合我,极力寻求我最舒适的生活状态。最终他们的结论是:没有所谓的方式,而是专注。为了验证这个结论,他们借用外力试过用多种教育方式来提高我的数学成绩,直到他们发现我在专注一件事情时,一定会有超好的成效。便从那时起,他们给我了高度的自由与权利,所以在这种氛围里我的“卧底”工作相当顺利。在这个环境下成长,我一直以为人都是这样的,可终于有一天走出去后,发现原来世界从来都不完美。要维持整个身边的平衡是很难的,得学着拥抱不完美。舅妈说的没错,就是平衡,只有妥协才能有某种意义上的平衡,不是吗。这不是认识世界的委曲求全,而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好的方式。
02
发现自己的十五岁后,就憎恨“不同”,生而不同已经带来很多麻烦,甚至走路的样子都怕会受到他人的侧目。以至于那时老希望自己是空气,不被别人发现。可作为“卧底”必须在任何状况下要用镇定的状态呈现。可悲吗?不,还挺幸运。
练就最大的本领之一就是镇定,或许你不相信,我人生从来没有紧张过。可笑的是,有人会认为这是厚脸皮。这也是“不同”带给来的乐趣,因为我能多角度的检视别人,归正自己。日常里无论是善意或是恶意,我没办法当锋芒逼人的侠客,或许我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例如我曾无组织的去一个乡镇当志愿者八年,免费教当地小朋友美术(美学对一个人太重要,另一个话题)。可免费带来的后坐力就是扰乱市场收费秩序,反而影响人们对美术的重视,最后我不得不离开服务八年的地方。反过来,当碰到别人伤害你时,最后却无形的帮了你一把。看吧,对错好难,正邪好难。地球上的人就是如此。
不完美是常态,放过自己更要是常态。因为“不同”产生的恶意太多,大龄青年所承受的压力只能是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重。社会的宽容度有时候竟然可以接受一个人无止境的去伤害一个人,但是没办法接受一个人去深爱一个人。所以人必须寻找一个舒服的位子活着,要不然得多难过。
03
我鉴貌辨色这个本领很强,在感情里也是如此。即便对方的某种行为不是故意的,但就怕无形的出现更可怕。我觉得那是一种羞辱,即便星座专家说,有的人越爱指责你就是在乎你的表现。即便我很爱对方,但是那不是我舒服的状态。
常怕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恋人,有阵子特别懦弱,把分手的过错都推给自己。直到听到了一首老歌,里面有句歌词:做不成你的恋人,我仍感激。突然我好想安慰自己,老套的话题说要爱自己,要怎么爱自己?送自己豪华的车子或包?有个方法,就是想象一个爱的人,你用什么方式保护他,你就用什么方式保护自己。一下子坎儿就过了。
知好歹很重要。我家玄关有一面镜子,出门前就会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问会不会和自己交往,想的原因是什么,不想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知道,只有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明白适合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爱情好难哦,可这个话题没法寻求父母的帮助,一旦描述不准确,答案也会似是而非。这是“卧底”的身不由己,所以人要勇敢的接受自己失去。
这么多年,我还是会被生理现象搞鬼。遇到喜欢的人被感觉拉着走,接受之前根本不能接受的行为或观念。大脑里的帮助细胞传送脉冲化学物质只会让我想做爱而已吧?其实那不是爱?
斗转星移,我还是会夹着尾巴生活吧,不敢去做甚至不敢尝试的事情还很多。我没什么梦想,但不会对爱的工作丧失热情。“谁是卧底”的游戏只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而不同,因为不想用“骗”这个字,因为,对我而言,这样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