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笔记(五)——qrs波(基础)
qrs波是心室除极波。代表心室除极。除极的顺序是:室间隔、心尖部、左右心室。空间向量叠加方向与横面六轴系统平行,呈逆时针方向运行。与额面六轴系统垂直。
(1)在胸导联的表现:

V1、V2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多呈rS型(偶尔呈QS型);V5、V6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多呈 Rs型(或呈 qRs、qR或 R型),V3或V4导联R波与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V1~V5导联R波逐渐升高,S波逐渐减小,但这仅是一个总体变化趋势,在彼此相邻的两导联之间不一定完全吻合,如V4或V5导联R波常常最高。更为规律的是,V1~V6导联R/S比值逐渐增大。
(2)在肢体导联表现:

投影于额面的QRS环体的大部分或最大向量均位于左下方,故造成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而其他肢体导联QRS主波多数向上。
(3)心电轴

六轴系统法算心电轴:分别测算Ⅰ和Ⅲ导联的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代数和,将测得的数值在六轴系统的Ⅰ导联及Ⅲ导联导联轴上标出并作垂线,两垂线相交于点E,连接中心点O与E,连线OE即为该心电图的QRS平均心电轴,OE与Ⅰ导联轴正极一侧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
目测法:看Ⅰ导联和avF
Ⅰ导联和avF同时向上:电轴不偏。
Ⅰ导联和avF同时向下:不确定区域。
Ⅰ导联向上、avF同时向下时,有可能是不偏或者左偏,这时候看Ⅱ导联。Ⅱ导联向上电轴不偏,Ⅱ导联向下电轴左偏。
Ⅰ导联向下、avF向上:电轴右偏。

(4)Q波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或q波(但可呈QS型),aVR导联可表现出q或Q波且无论多大均属正常。其他导联可以有Q波,但其幅度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秒(有时仅在Ⅲ导联或aVL导联超出该范围仍属正常)。超出上述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
(5)QRS波群时间
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多为0.07~0.10秒,最高不超过0.11秒。儿童QRS波群时间略短,一般不超过0.09秒。QRS波群时间没有最短的时间限度。QRS波群时间延长>0.11秒,可见于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高钾血症、左心室肥厚、室性异位激动等。
室壁激动时间(VAT):室壁激动时间是指从心室除极化开始至激动到达胸导联探查电极下心外膜所需要的时间。VAT有时能反映心室壁的厚度。在心电图上是指从QRS波群开始到胸导联R波顶峰垂线之间的时距。正常成人V1导联的VAT不应超过0.03秒;V5导联的VAT男性不应超过0.05秒,女性不应超过0.045秒。V1导联VAT延长见于右室肥厚及右束支传导阻滞;V5导联VAT延长见于左室肥厚及左束支传导阻滞。
(6)qrs波振幅
在六个肢体导联中,QRS波群总的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不应都小于0.5mV;在六个胸导联中,QRS波群总的振幅不应都小于0.8mV。
R波与S波振幅的上限是:①胸导联:V1导联R波不超过1.0mV,V5、V6导联R波不超过2.5mV。Rv1+Sv5代表右室综合电压,正常不超过1.05mV。Rv5+Sv1代表左室综合电压,正常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简单来目测:v1出现高R波右室肥厚、v5出现高R波左室肥厚)。②肢体导联:R 波在Ⅰ、Ⅱ、Ⅲ、aVR、aVL、aVF 导联中振幅分别不超过 1.5、2.5、2.0、0.5、1.2、2.0mV。此外,RⅠ+SⅢ不超过2.5mV,RⅡ+RⅢ不超过4.0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