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强迫自己忘记,却做不到呢?

「今でもあなたは私の光。」
A poem about sunset

很多挽回者都会说到一个问题,我想逼自己忘掉过去放下对方,可是根本做不到,而且这会让我很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很简单的一个要求:不要去想一只白色的毛茸茸的小熊。怎么样?你做到这个要求了吗?是真的没有去想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是为什么呢?


twilight hours
01
效应原理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白熊效应”。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在我们明确的不想去想它的时候,这只白熊还是会闯入到我们的思维中去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内心一直在控制和暗示自己不去想这只白熊 ,当我们试图压制这种想法时,我们就得自我审视自己的心里到底有没有在想这个,而在这个审视过程中,会导致我们原本不会想起的却又反复被我们想起。每一次的压制都是一次强化的过程,你会对它印象更加的深刻更多的想起。这在心理学中也称为“反弹效应”,反弹效应也叫后抑制反弹效应。
light purple


02
约束思维
那么为何我们的思维如此不守规矩不受约束?当我们想要从头脑中赶出一种想法的时候,它为什么会更为激烈地回归?文格纳教授提供了一种简洁的解释称为“具有讽刺意味的过程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后抑制反弹效应并非仅仅是一些大脑如何连接的随机结果,而是压抑过程本身的一个部分。
根据这项理论,当想要停止一次重复的思维时,它的轨迹是这样的:首先我会刻意地联想其他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其次,这里就是今人不解的地方,我的思维开始无意识的监视这个过程:查看我是否还在想我不应该想的事情——你知道,检查意识过程是否在工作。这样麻烦就来了,当人们有意识地要停止转移自己注意力时,无意识过程仍然在寻找想要压抑的事情。任何它认为看起来似乎相似的事情都会激发思维不断地重复,因此我又陷入循环思考我拼命想要忘记的那个想法的怪圈。
About sunset.

03
忘记过去,迎接未来
在过去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违背我们直觉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方式不仅是错误的做法,而且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有时会觉得思维与我们自身好像不是一个整体的,明明想睡觉,但思维却清醒着,不停地回忆过去的往事。对这种无论是相对轻微或者致命严重的心理角力,人们的典型反应是努力去忘记,将它推回我们思想的对立面,或者将其代表的主题改头换面。所以会出现当你逼自己放下一个人或者忘记过去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反弹效应。你的这种强求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不安,回忆变得更深刻。当你面临这种困境时,你要学着去接纳原有事情本身带给你的情绪,面对事实,积极的争取或者平常心的接纳。而不是逼迫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