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其实没有那么恶心
坚信爱情会到来
一切都是为最后的相遇做铺垫

什么时候,才能遇到我的那个ta呢?
现在还单身的你我,总会期待一次美妙的邂逅:阳光正好,走在人行道上,会不会有那种擦肩而过的怦然心动,亦或者是相识多年却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现对方原来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那个ta?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这样的情节少之又少。
面对更多的,可能是被迫与一个陌生人相约,坐在一个灰暗的咖啡厅,听着周杰伦的《简单爱》,脑子里不断的徘徊: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无聊的话题。
那今天呢,柠檬就来和大家一起谈谈:相亲,其实真的没有那么恶心!
为什么很多人会极度的排斥相亲这种模式?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以金字塔的形式展现,而位于金字塔的最底端的,起到基础作用的就是生理需求,其次才是安全需求、爱的需求等等。
相亲是职场之外的另一个微型社会,在这里你能够充分认识到你的优缺点。相亲的场合,极端而言,就是一个赤裸裸的谈硬条件的地方,房有吗,车有吗,工作怎么样。
有人可能会不屑于纯粹的物质至上,但是却没有想过,先有了基本的物质满足,我们才能追求更有追求的。我们之所以会不屑于这些东西,其实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做到能够将这些物质要求不放在眼里,是因为我们还在为了这个要求奔波劳碌。
当然,在这里也要严肃声明,把结婚当成是一场交易,物质换感情的思维模式一直是柠檬拒绝和排斥的。
过度的选择物质生活,而不去认真考虑双方性格是否合适、彼此的行为习惯是否能够接受,甚至在婚姻的忠诚度上面有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这种种情况就断然选择结婚,婚后面临的矛盾就不只是钱可以解决的了,这种案例数不胜数。
所以,在此,我们要正视的是相亲会涉及到物质等硬性条件透明化这个问题,而不是完全追求物质基础,这二者还是要分清楚的。
为什么相亲总会遇到奇葩?
杨千嬅在奇葩说里说:在与每一个之前的恋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去爱,这样在遇到携手一生的人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走下去。
这虽是正面的描述,却也潜藏着之前遇到了很多需求不同的人群。有在乎房子的、车子的、也有倔强于颜值、身高的,还有的始终追求三观一致、性格相符的。
然而,这三种甚至更多种类的需求实质都是一样的,我们所说的「奇葩」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需求不一样,自然索要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
简单来说,我要的是纯粹的爱情,得是兴趣相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致,可对方却一直在提及我的颜值有些低了,我的工作加班时间太多了,我的闺蜜团太大了,希望我在家里做个家庭主妇。
在这个「我」看来,对方的要求真的是太奇葩,但是如果你跳出生活的这个圈子,把对方的要求拿出来单看的话,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会这么「独特」了,因为----需求不一样。
不可避免,我们真的会遇到那种我有的是钱,你只要跟了我就享福的奇葩,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提包、走人,多说一句话都显多余。当个笑话一笑而过。
所以,正确的认识对方的需求,理性的分析自我的需求,那些「奇葩」只是过眼云烟,你要找的是符合你需求的人,这样是不是更有动力了呢。
相亲到底有什么好处?
在接触不一样的相亲对象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自己未来另一半的刻画会更加明确。我们知道了对方身上什么样的性格或习惯,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两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也有了更多的经验。
在相亲到进一步接触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该如何去爱,而不是被动地等着被爱。那个人,那段相亲,教会我们爱。坚信爱情会到来,而这前面的,都是在为最后的相遇做铺垫。
在每一段相亲的过程中,认真对待,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样才会在你更好的时候,遇上更好的ta。
你是什么层次的人,遇到同一层次的人的机率就会非常大。
爱情需要等待,也需要经营。既要经营自我的品味,也要经营自己爱别人的能力。而相亲,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了机会。
另外,万一,在相亲的过程中,就真的遇到了另一半呢?
感兴趣的话就请随着柠檬一起关注「柠檬心理课堂」,回复关键词「相亲」,一起研究一下,好早点遇到那个ta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