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的快递劳动力是怎么被加盟制剥削的
平常我们说起民营快递公司,会简称“四通一达”:中通,申通,圆通,百世汇通和韵达。这里不包括另一家民营快递公司:顺丰。
为什么把四通一达和顺丰区别开?因为顺丰是直营模式,而四通一达都是加盟模式。
加盟是快递运营的基本背景。
如果留心一下,普通淘宝店很少发顺丰。顺丰走高端路线,价格贵。其他快递便宜。对于淘宝店这种大宗客户来说,一单运费五块钱。
这五块钱都怎么分呢?
我先来梳理一下一个包裹是怎么跑到客户手里的吧。
假设散户从云南大理寄一个包裹到四川南充。给快递小哥打电话上门取件,快递员揽件后进入大理本地的门市部,这是一级站点。晚上门市部将收来的包裹装上货车,送往昆明的转运中心。昆明转运中心再将其发往成都。到成都后,南充门市部的货车来转运中心取货,运往南充门市部。南充门市部同为一级站点。南充门市部的快递员将它投递上门。
乡镇级的小站和快递哥一样,记件收入。乡镇小站一般不投递。经常是小夫妻俩开个小铺子,自己买一辆小面包车来一级站点门市部拉货,回去在铺子上等客上门。有生意头脑的人会同时兼好几家快递,多挣钱。
淘宝店大客户有可能直接将货物运往转运中心,不经过门市部的揽件过程。门市部老板打印好发货标签在省会转运中心和客户汇合,给货物贴标签,直接发货。
淘宝店生意都是门市部老板来谈。普通快递小哥不沾这一块业绩,快递小哥只揽零售散户。
每一层都要从这五块钱当中分一杯羹。大家分享收益并没问题。但是这些环节中,风险却不共同承担。
说起快递生意的风险,读者朋友们能想到什么?
破损,丢件?这都是比较小的风险。而快递门市部老板跟淘宝店谈长期合作生意的时候,他们的谈判筹码也是N件免赔付。
最大的风险在于,淘宝店拖欠运费,不跟门市部结算。越是大客户,越爱拖欠货款。而门市部又不敢得罪大客户,每天收货就必须发。
在发货那一刻,门市部必须和总公司结算。总公司不承担拖欠货款的风险以及催债的工作。
这就回到了开篇我说的,加盟制。
直营很容易对付拖欠货款的客户,不结算就不发货。一手交钱一手起镖。
有些淘宝店能拖两个多月都不结算运费。全场满49块包邮就是这样实现的。
快递门市部还雇一个做文职的服务人员,比如客户打电话来说快递破损啊,需要退货啊,暂时不要投递,都是文职人员处理。
门市部必须跟快递小哥按月结算。我2018年去调研的时候,快递哥投递一件一块钱。前几天我又跟他们联系,一单变成了8毛,但是货物量没有变。说明利润变得更薄了。
我调研的地方没有丰巢,但是有个菜鸟驿站。快递小哥把包裹投递到菜鸟驿站,分给菜鸟驿站三毛钱,自己留五毛。
运营一个快递站还有房租开销,另外还有货车开销。
货车部分是外包的,按月跟卡车老板结算。用多大的车,雇几个人装货,卸货,开货车,都是卡车老板说了算。门市部不管。
快递小哥和门市部也不是雇佣关系,而更像是自由职业,承包下投递最后一环。他们骑的电瓶车是自己买的。电瓶寿命大概一年,成本一千块钱,自己承担。
还有个隐形风险,就是扫描派件,扫描签收,这些数据会同步到服务器,顾客就能看到包裹状态。如果忘了扫,或者扫错了,那快递员就要扣钱。有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想做这行,但是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一个星期都坚持不下来,钱都被扣光了。
比如一个顾客当天不在家,快递员要把包裹收回快递站做“问题件”重新投递,如果这个流程没做到,即使最后投递成功也要扣钱。
他们还怕在最后环节丢包裹。丢了也要自掏腰包陪。这也是快递哥愿意购买丰巢服务的一个原因,降低丢件风险。微薄的利润就被丰巢撸一把。
省会转运中心像一个巨大的货仓,三维空间内不同高度都是传送带。转运中心内只有传送带是自动的,全靠人工分拣。因为人工比机器便宜。而且人工来自劳务派遣中介,他们也不是四通一达的雇员。
这里钻了一个劳动法的漏洞。按理说每天工作八小时就是劳动关系,需要遵守最低工资标准,需要正常缴纳社保。
将劳务外包,用派遣公司派遣零工,就躲开了社保开支,不用遵守加班费制度。
加盟制在收货过程中把一切债务风险都集中在门市部,同时还在中途设置壁垒,赚门市部的钱。
货物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小件包裹丢失,就将小包裹都装到麻袋里。这些麻袋是货物运输过程的刚需,上面有编号,总公司就要求加盟店从指定地方购买麻袋,不能自己找厂商。
麻袋价格还卖得特别贵。
加盟制总公司通过销售指定器材来反撸加盟店羊毛是常见套路。
读者朋友可以观察一下加盟的餐厅啊奶茶店之类的。总公司会要求他们升级固定设备,甚至每两三年重新装修一次,装修要统一,最后利润都被总公司抽回去了。加盟店老板攒不下什么钱。
想加盟个网红奶茶店赚钱的同学,我劝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一部分利润进入房租,另一部分利润不停地被总公司撸走。自己起早贪黑挣个生活费而已。
我采访了十几个快递哥,只有一个人做了三年。因为他的路线上有快鸟驿站。他觉得这个钱赚得比较轻松。
其余快递哥大概只能做一年就会转行。多数人无法忍受每天重复劳动。
而我采访的顺丰小哥,到现在还在岗位上。因为他的工作有底薪,有社保。
有些人会觉得快递哥不靠谱,不守时。靠谱和守时都需要时间的沉淀。熟悉流程的人可以精确告诉顾客大约几点到某个小区,大约几点可以去揽货。
从业人员流转高,新手多,熟手少,自然就不靠谱。
加盟制,劳务派遣制度,让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变成了手停嘴停的散装劳动力。
丰巢柜存在非常合理。
丰巢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投递问题。而且智能货柜一定要收费,免费资源注定流转效率低。
但是这过程中,因为都是散装劳动力,无论是快递哥,还是顾客,都没有讨价还价的机会。谁来出钱,出多少钱,不应该由大资本arbitrary地决定。
成本、损耗、收益、风险,全都摆到桌面上来谈。
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到底该怎么摊?
我做一个非常理想模型的设计:
如果快递门市部不是加盟店,淘宝店拖欠货款就总公司不发货。那淘宝店现金周转不过来,从49包邮变成99包邮。
如果快递哥不是散装劳动力,是受保护的雇佣工,到点下班。
四通一达总公司出格式合同,写入服务条款:“投递时间限于朝九晚五。投递三次不成功顾客就上门市部取件,除非另有指示。”
顾客在下单的时候稀里糊涂点一个“我同意”就接受了服务条款。
顾客一看,如果没收到包裹,跑一趟门市部车费油费时间都比用智能柜价格高,那我就让快递留在智能柜里,顾客出智能柜的钱。
或者顾客一看肯定工作日收不到包裹,改投公司地址,也可以绕开这些成本。
智能柜价格呢?如果这块市场是开放的,小区业主委员会可以公开招标,打破垄断局面。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都要喊:卧槽,物业都是爹,我还能让他公开招标智能货柜,异想天开吧。)
现在正因为散装模式,让快递门市部,快递哥,都失去了和其他方面谈判博弈的机会。
⬇️这是我以前写过的快递日记,当时避开了很多背后运营的东西。
推荐阅读:
叶眉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调查出来多种银行账户,都很适合维护亲情 (149人喜欢)
- 也许,你只需要找个人聊聊 (3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