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对于一位女性意味着什么?
查看话题 >给德国人当妈
五四青年节时看了何冰老师的 “后浪”,演讲激昂,振奋人心。之后几天,我辗转反侧,内心激起了千层浪。因为既要面对前浪的教诲,却又心生对后浪的羡慕,作为一名职场妈妈我不能像后浪一样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但我愿以己之力分享我所经历的德式养娃经验,陪伴你的为人父母之路。在这里是不是浪,什么浪都不重要,咱们一起溅起不一样的养娃水花哈。

若干年前,我本着后浪的生活态度 “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变成世界的”,立志于世界因我而改变的理念,放弃了安稳的工作,来德国读MBA。毕业很顺利地在德国找到了比较好的工作,以为自己也快实现白骨精的理想了。
可对女孩来讲,30出头确实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
我曾有一年和国内朋友聊天说:德国人27,28岁才刚刚大学毕业,30来岁在德国是很年轻的,一切都不用着急。
朋友回我两句:女孩30来岁,在国内就已经比较麻烦了,你得抓紧。难道德国人都活到200岁吗?
这个简短的对话在那一年间一直徘徊在脑子里,我决定不违反自然规律,还是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更稳妥 - 准备生娃。虽说弯路可以让你在前行时看到更多不同的风景,但我很庆幸自己有几个中国和德国的好闺蜜,让我在育娃道路上捷径前行。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这里想给你分享我是怎样头胎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的。
准备阶段
打算要娃的时候,朋友敦促我一定要有一个好身体。好身体是指健康,各项指标正常。在准备阶段,我每周都会跑3次步,每次5公里。长了我也跑不下来,但是坚持了3个月,确实让我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毕竟怀孕后期,确实是个力气活嘛。
同时我会有意识的加强腹肌训练。当然准备阶段一定要吃叶酸,我当时的好闺蜜推荐了我吃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我觉得也很好。自己调整身体状态是一方面,医生的专业检查更重要。
来德国这么多年,我和很多小伙伴一样基本不生病,所以什么医生也没有。我立刻找了离家最近的家庭医生和妇科医生,离家近真的很重要,因为你到后期检查的时候,离家远会很辛苦的。我在两个医生那里都很顺利的做了全方面的检查,证明身体一切正常,可以开工啦;)
孕期开始啦
我很幸运的很快就中标了,马上去DM买了个验孕棒。测了两次都是两道杠,之后立刻和我的妇科医生预约检查,如果医生也确认后,会给你建档,领到Mutterpass(我就翻译成妈妈档案吧)。上面记录你所有的孕期指标,可以说这个在孕期比你的保险卡还重要。在德国生娃不花什么钱,大部分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支付,我打算之后专门出一篇相关文章。
在德国孕育小娃,我们必定会碰到很多文化冲突。我的原则是客观对待,不管别的,以医生的指导意见为准。否则,只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坐飞机及休假:
之前询问了医生,德国医生很支持飞机旅行,只有36周以后不建议飞,因为可能会引起早产。在我怀孕16周时,做了将近4个小时去得加纳略岛休假,没有不适反应。
同时医生也很鼓励在孕期休假放松自己,我在8个月的时候和老公开车去了奥地利,度过了了属于二人世界的白色圣诞节,毕竟要享受暴风雨来临的每一天,让自己每天都保持一个好心情。
游泳或是桑拿:
这个我的妇科医生不建议,会有感染危险。
运动:
我认识的朋友即使怀孕了,还去健身。但我怂,没有继续跑步。不过只要能走着去的地方,我就尽量不坐车。从7个月开始,我每天坚持走1万步。
覆盆子叶子
德国的偏方是在第37周开始,可以每天冲泡这个当茶喝,有助缩短阵痛时间。助产士和医生有确认,但说效果因人而异。我尝试着喝了。
针灸
说实话我接触中医机会很少。但在德国,中医却很流行。我所去的医院推荐针灸,用于减缓水肿,助产。从第37周开始,我每周做两次,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起没起作用。整个孕期,我没有任何身体不适或水肿。
万能的助产士(Hebamme)
在你刚知道怀孕的时候,就应该寻找助产士(Hebamme)。一般他会提供产前培训班大约12节课,会给你介绍一些产前瑜伽,生产“流程”,如何准备自己,选择儿医等。其中有2节课是爸爸也可以参加的,毕竟这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我当时选择的是下班后,每次上课我都觉得很放松,助产士会带着你做一系列动作,音乐放松你焦虑的心情。
在这个班里,你会认识和你差不多时间的准妈妈,大家线下讨论下养娃经验,约着一起出来遛娃等。其实是你在家带娃这一年里很重要的社交圈。
在你从医院回到家的第三天,你自己的助产士会每天来家里看你给你解答关于新生儿的一切问题(体重,黄疸问题)。大约回来1个月左右,当时小娃脐带就是助产士帮助精心照料的。找到一个可信任的助产士,是准妈妈的福利。他们真的是随叫随到非常精心的一对一解答你的问题。而且你不用花一分钱,因为保险公司承担费用。
生产中
我是在傍晚的时候开始觉得不舒服,晚上11点多感觉要发动了,就立刻去医院。
医生检查完说:宫颈还有2厘米,宫口也没有开,也许需要持续几个小时也许几天。住不住院自己定,老公想休息很重要,而且我家离医院也不远就回去了。可是阵痛并没有定下来,夜里两点半,我把老公叫醒。准备再去医院,出发前,我们给医院打了电话,让他们做好准备。
3点一刻我们到了医院,没有进入病房区,而是直接去了待产室,一个小屋子,一张小床,各种仪器和厕所。助产士开始检查,说开了3指了。我很庆幸,立刻掏出提前填好的十几页打无痛针的声明(声明是我在这医院做针灸时要的),我很怕疼一定要上无痛,但等的之间要求先上点别的麻药,不能干等着啊。上了麻药,医生说抽血化验结果1个小时后出来,然后决定能不能用无痛。
过了二十多分钟吧,实在很疼,我就让老公叫助产士来。结果他一检查说宫口已经全开了。我坚持说我要无痛PDA,结果助产士补充到,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不用上了,直接可以生了。WHAT?这和我听说的生娃过程不一样啊。
待产室和分娩室隔着一个走廊,不知道助产士是不是看我还那么硬朗,在她的搀扶下自己走去那里的。

分娩室有不同设备,可以拉的带子或者瑜伽球,水下分娩是要提前说一下的。我就接着来个传统的吧。在德国生娃,老公就在分娩室陪着,说实话他也起不到什么实质性作用,但是还是比较心安吧。当时屋子里就我,老公和助产士三个人。两个人看我一人“表演”。
我老公之后回忆说,他也之前特意看了看一些生产相关知识都讲先是小娃的头,肩膀,身体一点点分娩出来的。而我家娃是乒一声“飞”出来的。过了几分钟,医生来了,说够快的,都出来了。:)我觉得这一切和平时的运动有很大关系。
就这样我就以光的速度当上了德国人的妈!
无痛分娩(PDA),侧切,剖腹产
我感觉德国是一个特别崇尚自然的国家。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给你进行侧切和剖腹产,理由是这对妈妈之后身体恢复会更好。无痛针因为要打在腰部的脊椎里,很多妈妈之后会有腰疼后遗症,所以也不建议。
剖腹产一般是由你的妇科医生建议,之后你要和你选中的医院进行会诊,共同商讨一个适合的方案。一般只有胎儿头位过大或者胎位不正或者准妈妈身体确实无法负荷等特殊情况,医生才会建议剖腹产。
我很幸运,我的产程超短。把这个经历作为小礼物,送给打算当妈的你 - 希望下个母亲节你也可以正式隆重的度过啦!
更多有意思的文章见公主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