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洗澡》及后续
杨绛所写的“洗澡”,指上个世纪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被迫自我检讨,认错的过程。从灵魂上批判自己,狠狠抽自己耳光,里外蜕一层皮,故名为“洗澡”。这是个极大的贬义词。
但有趣的是,微信读书上《洗澡》的书评,最高赞的竟是:“洗澡乃荡涤人类灵魂的行为,当下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书中知识分子的“洗澡”行为。”我忍不住叫骂,痛心的不是有个蠢货写了虚假的评价,而是这个虚假的评价能占据舆论的主流,得到最高呼声。不好理解的话,换个更生动的例子,《霸王别姬》中蝶衣小楼菊仙陷入疯狂,互相构陷,狠狠扇自己耳光,我们呢,都应该去学习。总之,先读书,不要轻信书评,也不要根据书评去设想一本书,书评写得好的也只是废话,写的不好的,纯粹是误导了。
《洗澡》分三部分,不甚连贯。
第一部讲余楠和胡小姐的蝇营狗苟。精彩之处在这两人的刻画上,前者有家室,伪文人,登徒子,丑态尽出地追求胡小姐。后者心不在焉,另有盘算,两人就在这种虚伪下大显浪漫,最后余楠想借胡小姐谋得好职位,不想胡小姐与别人成婚,失神落魄,写的真是极好。出彩的还有余楠的原配,勤劳朴实,看得出丈夫的虚伪,识得出生活的道路,让人不免扼腕惋惜。
第二部分,写许彦成与姚宓,以及杜丽琳。许彦成一身文人风骨,但偏偏在爱情上残忍自私,不喜欢杜丽琳却与之结婚,而且能自洽这种错误,专心搞研究。姚宓秀外慧中,有责任,为照顾母亲与未婚夫决裂,兢兢业业工作。杜丽琳作为标准美人,主动追求许彦成,安心与其相伴,即使在察觉出许姚的情愫后,仍能自持,不失分寸。她对先生许彦辰的爱我觉得是伟大的,能在自卑失落中保持分寸,且一直帮助许彦成,她实际上很聪明,只是不表露出来。许姚的感情发乎于友情,后不能自已,精彩之处也在于两人不能自已时的矛盾与进退,读的让人大呼过瘾。
第三部分,写知识分子洗澡。节奏忽然就连不上了。文章全部笔力放到了知识分子的检讨身上,许和姚的感情,第二部分的情节发展,突然断了。只在最后,姚表现出惋惜的样子送别许,感情似乎已经结束了。但追溯回去,上一次两人正决绝地要比翼双飞,怎么突然就蔫儿了?第三部分结束的仓促,让人措手不及,因为情节很不完整。
三部分不衔接。杨绛。丈夫的《围城》,自始至终写方鸿渐,虽结尾之时情节还可以写,但停了下来,不影响读者的感受。但《洗澡》的三部分,并不连贯,突兀,尤其是第三部分,碎了第二部分的铺垫,整篇小说如残篇。
杨绛在近20年后又写了《洗澡之后》。但续作一读,人物完全换了风貌。许先生从之前的文人风骨,变得莽撞市井。许夫人也从之前的坦荡自持,变得小气细碎。小说整体的文笔,已经从写实的拿捏,变成了童话的演绎。文学作品的续作,最关键是风格的延续,形似神异的续作,称不上续作。《洗澡之后》中每个人似乎都变得市井油腻了。杜丽琳被下放后的移情别恋,尤其让人瞠目结舌。她对许彦成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无论如何不会如此简单翻转。之后两人的离婚以及各自再婚,都变得没了味道。第二部分中许彦成与姚宓的果敢决绝,积蓄满了力量,呼之欲出,第三部分没有写,续作更是直接撤去了铺垫的情绪。《洗澡之后》看似给姚宓了一个完满的结局,实则书中人物已不是原来的姚宓,姚宓的魄已经飞走了。
杨绛担心有人擅写续集,污了书中人物的清白,因此自己写上续篇。但好作品是不怕被污清白的,《红楼梦》《西游记》续作多了去,人们也不会认可。作品本身是金子,就不怕被人群的言语遮挡。
看得出杨绛对姚宓这个人物有很深的感情,否则不会出头强续。比之于福楼拜直接宣称:“其实我就是包法利夫人!”,姚宓究竟体现了杨绛的何种诉求,作为旁观者,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