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后感---青春年华

最初因为这部电影中文名称中的“死亡”两个字直接忽略过好多次。后来不断在各大影榜中看到,被推荐被好评,看过简介才知道是关于教育和自由的一部作品。
在课堂上,“captain,my captain”深入人心,拉丁文的“seize the time”成为大家的标杆。课堂上的老师,让人很容易想到《放牛班的春天》。学生时代,那样能看见人本身的老师,太值得推崇,也太值得被一部又一部作品称颂了。下次,《心灵捕手》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一个如同地狱般的好中学,所有的父母将孩子送入这个将来有可能进入耶鲁、牛津的好殿堂,没有父母禁得起任何闪失,尤其那些千辛万苦、家境一般的父母。他们需要孩子们争气,需要孩子们在他人面前让他们有面子,需要孩子成为他们的炫耀品。所以,他们不允许孩子做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情,他们必须保证成绩。
而尼克,这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在新学期初因为父亲的威严,取消了本来已经要升职为副会长的社团活动,开始了埋头苦学的生涯。本来,大家都已经准备好面对,或者是无可选择也未意识到的,这死气沉沉的不该属于青年人的美好的枯燥青春。
一切,在新的诗歌课老师--Mr. 基丁--的到来中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把教科书中的第一章内容全部撕掉,摒弃书中所谓大师的观点,让学生回归本真的感受;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自己率先示范,让孩子们站在讲台上用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看周围,去体验不同的感知;这位老师在课堂上他给出“seize the time”的口号,希望学生可以感知自我、回归自我,不让学生以Mr. 基丁称呼而是“captain,my captain”;这位老师把诗歌课挪到户外,让大家在感受自由行走,在踢足球时放声表达自己的诗歌……
学生们在Mr. 基丁的带领下,开始从枯燥、庄严肃穆、呆板的学校生活中解脱出来,大家在得知曾经学校中有一群人组织过诗社后,自发开始晚上去山洞中读诗。那个晚上小心翼翼、想尽办法溜出去,在山洞中狂欢、抽烟、用自己喜欢的舒适的自由的方式尽情读诗,在夜幕中再偷偷回去的场景,是多少青年人梦寐以求的自由。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压力、捆绑,让现在的年轻人无法自由生长,如同《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句经典的台词“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Always like this. 人生是一直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小时候这样。 人生一直如此艰难”。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哪里还有少年可以自由的去对自己喜欢的男孩子、女孩子去表白去拍拖?面对父母在家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学习如何能不成为首要目标?面对老师学校的监视,孩子们只能剩下日复一日的勤学苦读,没有丝毫可以放纵的机会……这一切的一切,加之家境的影响,很多孩子从小开始背负父母出人头地的希望,背负父母那些没有也无法实现的愿望。孩子,就在最美的年华里枯萎了、衰残了,不再有生机,不再有活力。可怜的孩子们,以为高考是出路,以为分数决定一切,但当他们真正走入大学走向社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对的似乎不对,那些曾经坚持的似乎应该被撇弃。但是,时间不等人,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人生的一切观念具已成型。改变,尤其是价值观层面的改变,谈何容易,简直是抽丝剥茧、脱胎换骨。确实,当人把眼睛定睛在自己和周围环境上时,这样的改变是几乎不可能的,是会给人带来无限的绝望的;而向上看,向那位创造者看,改变,弹指一挥间;改变,变成了可能。希望之光,此时就通过某个缝隙照进了心间。没有信心,哪来的希望呢?没有希望,哪来的爱的。信、望、爱。
很多人没有机会在少年时遇到像Mr. 基丁一样的老师,耐心的引导他们释放自我,解除捆绑,发现自己所爱并有内在驱动力去追寻。Mr. 基丁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有幸遇到,真是人之大幸,是作为人在人类世界中能遇到的最好的启迪;如果没有,那也无需伤感,那些曾经在你成长路上给过你一丝一毫鼓励引导的人都是你的幸运,那些为你负重的人也都值得感恩,况且,如果能因此向上仰望的话,那岂不也算塞翁失马。
既然人生总是如此艰难,无人幸免,那么,能有机会早早的看到真相,看到背后的最有力量的存在,希望就不会建立在人身上了,就也不会太过失望。
尼克开始了自己追求演员的梦想,成功应聘为《仲夏夜之梦》的男主;室友托德在老师的鼓励下, 在教室里大声讲出自己最好的诗歌;同学诺克斯也因此而有勇气对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儿表白和争取……
少年人啊,美好的青春年华啊,若有幸如此放浪不羁,是很值得为此感恩了!

然而,悲剧就在尼克与父亲的沟通不畅甚至是没有沟通中发生了。一个从小在父亲威严下长大的孩子,一个只能说“yes, sir”的孩子,一个在同学中如此活泼本已得到所有人认可的孩子,面对父亲,只能低着头,眼含泪光的用微弱的、颤抖的声音说“yes, sir”。那个时刻坐在沙发上欲言却被父亲严厉斥责的尼克,他是怎样的心情呢?当他晚上用枪对准自己的身体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时,他是怎样的绝望呢?
如果,对于改变再也没有了希望,对于改变充满了绝望;逃离,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一个乖乖的孩子,或许对于忙碌的追求自己虚荣心的大人来说似乎很好,不用费心费力;但对于他自己的人生,太可悲了。他很容易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他很容易不再有能量,他……会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最终无法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人生。
尼克,最终选择了离开,留下终生悔恨的父母;留下同窗好友;启蒙老师也因此被早已看不惯的领导作为替罪羊革职。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徒留活着的人悲伤汹涌。
死亡,在此时,显得不那么美好。离开,对于心灵受困的尼克来说是解脱,但对于爱他的人,甚至是那样严厉的父亲也是极其残忍的事,这位父亲该将怎样度过余生呢?挣脱、面对、抗争、表达,各种各样的沟通方式,在此刻显示出如此美好的光辉。
“未知死焉知生”,又一次浮现,对于死亡的解读有太个层面,每看到一次它的真实含义,都会给人再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活着,有太多责任和要面对的东西了,活着,意味着无限可能,只有还活着才能有机会去改变。

当Mr. 基丁离开正在上课的教室时,虽然所有死亡诗社的学生都签订了他有错误的协议书,但那个懦弱的一直不敢吭声的托德,终于在众目睽睽下大声解释大家签协议都是被迫的,他站在自己桌子上,喊着“captain,my captain”,然后一个又一个学生站起来,无视正在阻止的老师,向着Mr. 基丁致敬。
孩子们,你们短暂的美好的青春岁月啊,有过如此美好的一位老师引导过,有过同进退的挚友永远的离开过,有过不得不面对的生活压力而被迫撒谎过,你们以后的人生怎么样了呢?你们身上还有美好、还有希望、还有光明吗?
人,如何在见识过真正的世界后,还能保持对它的热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会在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