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塘栖啊
如果要写塘栖这座小镇,突然有些像患了失语症。不知如何去表达。大约是熟悉与不够熟悉之间约莫差了几分意思,所以怕自己会词不达意吧。
塘栖是小的时候和许多同学,一起热热闹闹地挤公交,绕上约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地方。
那时觉得可真远啊,远得像是一趟远足。后来自己开车去,发现是半个多小时即可抵达的地方。原来是不那么远的。
成长有时候是能将很多事物化繁为简的,减少掉一些情怀,但是视野也有了变化。
小时候纯粹是远足的心情,对着这座小镇的印象就是那一大座的七孔桥 。一眼的望尽就是没有了。那时觉得塘栖有些乏味。

而长大后登高望远,才会看到截然不同的风景。
喏,那些老时候的马头墙的檐角都在呢。
可以说,整座塘栖都是依着运河的水而生。都说苏州是中国的威尼斯,那好像塘栖也是杭州的小水城呢。
塘栖就那么围着运河的水啊。一条条纤陌的水道,一座座石拱桥,勾勒起这座小镇。
而若是大一些的石拱桥也都是颇有心思的,沿桥种植着鲜美的花草,增添几分美感。
还有那些古朴的巷道,依然着依着水旁,还有古旧的长廊坐道。极少的游人,多是当地人闲散的坐着 有着现世安稳的味道。
可是它也是经过精心妆点的,不为世俗而世俗。不为繁华而繁华,只是静静做着自己。
华灯初上时,一排排红灯笼随着夜色的下沉,忽地亮了点起来。映在水道里,恍恍然然地摇曳,把水波推开。此时的心,涳濛又寂静。
我尤是欢喜在这里随意逛逛,安静而亲切。同样是杨柳依依,倒是没有西湖的胭脂水气,就是属于小镇淡淡的市井风情 。
这里宜居。生活很淡,节奏缓缓。这里的人,不慌不忙,落班后骑着电瓶车 买上一只特有板鸭回去吃,滋味是极好的。
我还很喜欢吃塘栖有名的刺毛肉圆。
虽然同是肉圆,可是看着就是比旁的肉圆子好看多了,精细多了。可不就是多了一层刺毛!这所谓的刺毛啊,就是肉圆子的外头裹着的一颗颗糯米粒子,晶莹剔透的,白白嫩嫩的。
这一口下去啊,又有了黏黏的糯香,又尝到了扎实的肉感。
啧啧,白白的,胖乎乎的一大颗刺毛肉圆。基本我吃个二三颗就能饱得吃不下旁的了。是这样厚重的满足。
我知道那里的巷子里有一位卖铁板里脊的阿姨,她做的里脊像是有独家的秘方一样。撒了切碎了的洋葱,吃起来格外的香。
阿姨的生意总是格外的好,络绎不绝的人儿过来排队。好些人一看就都是老主顾的姿态,熟练的掏出自己带来的搪瓷碗,让阿姨不要串了,直接和洋葱一起炒上三份,一股脑儿装进碗里。约莫是带回家当上一道菜式了。
可见味道是真的好。

如果你喜甜,又偏爱中式的传统糕点。当然是要去老刀,朱一堂,或者法根了。那里有最具江南味的糕点。裹着白砂的桔梗糖,老式的芝麻酥,粉蒸蛋糕,小桃酥,椒桃片,大麻饼,桔红糖等等。真的是说也说不完。
那些甜到发腻的口感是能让人心情愉悦的,这是中国的传统糕点能给人带来的特有的幸福感。是我们的味道。
到了春天,塘栖的枇杷亦是很有名的。会有许多的村民挑着家里种的枇杷来镇上卖。白沙和红沙都是皆是不同的风情。撕开薄薄的皮,一口下去绵绵沙沙,清甜的枇杷汁水,从指缝里流下来。最后只留下一小颗滚圆饱满的小核儿。
若有心酿一坛枇杷酒,也是极好的。
这里属于塘栖的小镇,而在镇外也是秀丽的。超山可是就在边上,到了冬末一定要去赏梅。江浙的四大赏梅圣地之一。这儿的梅着实层次丰富而鲜明。不去委实遗憾。
有了超山在,自自然然地修起了塘栖与超山的一条串连,也就是“塘超小径”的由来。这样小众的风景却是很值得游玩的地方。最好是骑上一辆自行车,边玩边走。
这儿的农村不是只有光秃秃的水稻,乌压压的房屋。而是花着心思的,在大片的湖里,养着我们的生活。房屋的外墙描摹了山水市井的故事。
还有大片的湖泊,上上头建起纵横的木栈道,竟有种在山水之间的灵动感。抛出了世外,可是又看到人们浓重的生活气息。
一直往前骑,可看到一座在水中的巨大佛陀。
而这里是丁山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