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经验帖」复习法考也偷懒,只要复习两个点就够了?
一、我的成绩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在问总有很多人用这样的意思劝我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好好复习,一定不能懈怠。还会举一些例子,有实务经验的人一般复习四年才能通过。我身边一些朋友也是复习了大于一年的时间才拿下这个考试。钟秀勇老师也说,通过这个考试的水平,相当于研究生毕业的水平。可见,准备法考需要做足心理准备。2017年,我给自己准备了三个月的时间复习,实际有效复习时间只有1个月,复习的推进以及最后的成绩都是一塌糊涂的。我相信了,这个考试是真的难。考虑到考试之难,复习范围之广,2019年我再次选择了暂停工作,专心复习考试。我甚至做好长期备战的准备,今年过不了,明年再考一次。要是明年还过不了,我也就死心了不考了。庆幸2020年4月份拿到了资格证书。

成绩并不是很高,属于低分飘过,总结了一些自己小小的心得,为能帮助到还在备战的小伙伴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复习的总体情况
(一)法考,我只复习了两个点。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法考的复习范围,这也是法考的一大难点。内容上,要学的核心法律大概有14部。2019年我的复习资料只有厚大的那一套,全部落在一起,有1米多高。全部要看完么?NO !NO !NO !我认为搞定两个点足以,第一个点,是重者恒重的高频考点,第二个点,是新增必考的知识点。
前期打基础期间,总的来说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搞定高频考点,就是那些几乎每年都考,今年也大概率会考的知识点,重者恒重。这些就是二八法则里那20%的高价值区。有人用大数据统计了历年考点,其中,最高价值的考点大概72-74个左右。14部核心法律、1米多高的复习资料,都是纸老虎。
对于新增必考的知识点,我在前期以了解为主,知道主要内容,主要在考前发力,集中背诵。
我的学习以听课为主,听懂了再做题巩固,对于高频且没听懂的知识点,做题的过程中自己把它搞懂。自己搞明白比听课听明白更有成就感,而且对知识点的印象也更深刻,不容易忘记。像那种真题只有一至两道的考点直接放弃了。
学会用考点做题。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试题多为案例,解题时,首先要识别考点,然后根据考点的内容结合案情作答。所谓考点,就是法条,是三段论里的大前提,案情是小前提,据此推导出结论,也就是答案。
(二)复习很紧张,想要从容一点。
这次复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法考。一件与法考无关的事要不要做,一个考点要怎样息等等一系列问题,统统围绕“通过法考”这一目标思考,来确定下一步的实施方案。
有计划地开展复习是很重要的。其实我的计划表里有很多“今天有别的事,不能全天复习了”、“今天很累要好好休息一下”等状况外的事情,但其实这些都是我计划内的。这是我做计划的一大原则,要充分考虑状况外的情况。大概学法的人都会有这种意识,法考也喜欢考查例外的情况。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自己对意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自乱阵脚,不至于心生愧疚而后悔不已,影响后续的复习。总之自己可以从容地应对复习和非复习之间的切换。
我几乎每天自己做饭,买菜做饭打扫(为了省钱不叫外卖,生活所迫)。我喜欢艾灸,经常灸着灸着就睡着了。我每周四上午去中医院刮痧,因为身体比较虚的缘故,刮痧之后当天除了卧床休息可能就不干别的事了(后期冲刺阶段就都停了)。我还喜欢运动,每天早上会做半个小时的瑜伽,每天傍晚也会在小区里跑步,或者散步,或者玩会健身器械(在家憋一天太难受,相信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这种感受)。期间和朋友聚餐、出游、看电影、看综艺,都没落下,还去相了两次亲。当然这些娱乐活动是有节制的开展的,也会利用路上零散的时间背一些知识点,效率出奇的高。
凡事做到七分就挺好。现在看来那时自己没有过份的强调要好好复习,没有给自己设定一天必须要复习多少个小时的目标,没有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朋友问我,我总进入不了状态,总是走神,你是怎么做到专心学习的?我说我就是无聊才学习的。我把所有能让我分心的事都做完了,没有其他事可做,除了学习,也有只学习了。这种状态下,比较专注,学习效率还是蛮好的。
客观题复习阶段,我的复习计划分为三轮,即使有的重点内容在第一轮没时间学明白,也不用着急,后面第二轮、第三轮还会再碰到还有机会搞明白,只要按既有的复习计划方案推进就好。
(三)为了成功,我去揭人伤疤。
很多通过考试的经验贴,很受推崇。大多都是介绍自己书看到什么程度,真题做到什么程度云云。看完之后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感,甚至自我怀疑,我的书还没看,真题也没做几道,我还能通过么?
2017年复习的时候,复习民法的时候想着刑法还有很多内容没复习到,身在曹营心在汉,复习刑法的时候又会想其他学科,整个人是很焦虑的,复习效果欠佳。2019年,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没有在该复习哪一学科、要复习哪一学科上多花一分钟的时间,都是按照厚大老师提供的课程表推进学习的进度。在应对法考这件事情上,作为专业的培训机构,厚大比我个人要专业多了,没有想太多,选择相信他们,踏踏实实的跟着课程进度走。将自己有限的精力集中用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而不是如何学习这件事情。action!就是干!
主观题复习阶段,我也找了一些成功经验贴,说10年真题要都做一遍。主观题要写写写,对于自己来说1年的真题做起来都很困难。那时候总感觉自己只复习了70几个考点,担心基础不劳,心里没底。看到这些成功经验贴强调练习的重要性,但是一点都不想下笔去写。后来我在微博上找到了几个主观题失利的网友,悄悄地咨询了他们失败的经验,揭他的伤疤,很过意不去,庆幸的是他们都很好,都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们描述的那种上了考场才后悔当初没好好练习写作的惨痛教训,让我想想就觉得怕怕的。尽管写的过程是痛苦的,还是会刻意练习。最终结果是好的,失败帖这招效果看得见。所以我认为,失败的经验教训,更能激发我们帮助我们。
三、复习的具体情况
(一)客观题复习阶段
时间上,复习是从3月中旬开始的。客观题阶段的节奏大概是这样的。每周末上两天课;周一周二周三复习前两天所学,并做真题巩固;周四周五预习接下来的课程预习真题。实际上有很多周是没有完全做到的,全靠后期打补丁。
三轮复习计划中,第一轮基础课,重点攻克高频考点;第二轮金题课,打补丁;第三轮考前冲刺,集中背背背。最后还是有一些知识点没搞懂,后来时间紧张就直放弃了。要将自己会的拿到手。
授课老师是厚大的明星老师团,复习资料也是用的厚大的学习包。
刑法——罗翔;
民法——张翔;
行政法——魏建新;
民诉——刘鹏飞;
刑诉——向高甲;
商经——鄢梦萱;
三国——殷敏;
理论——高晖云。
有同学总是在纠结哪个老师讲得好,我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做真题,搞懂知识点,都是名师,哪个老师讲,影响不大。不同的老师在讲解方式甚至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变的是老师,不变的是考点。

复习的顺序,可能我之前有一点点基础,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考前冲刺,有条件的话最好报一个冲刺班,跟着老师,在8天内,每天一科,把各个学科都复习一遍。上课期间、课程结束后,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背背背。考前,各位老师的精华背诵版讲义、考前三页纸等内容,拿到手直接开始背。

考试前一天,担心在考场上题太多可能做不完,做了一次模拟。结果是很吓人的。当晚拿着考前背诵资料背到凌晨2点多。进考场前还在背。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很多点都背到了。
(二)主观阶段
主观题复习阶段,前期时间安排是这样的:每天上午模拟考试,练习写两道真题,下午和晚上跟着公开课听课。公开课还是厚大的课程,几位老师也没有变,还是熟悉的味道。
后期报名参加了厚大考前密训班,十一七天长假集中上课,还是一天一科。课程内容是以模拟题为基础,梳理考点。白天上课晚上我就写写写。前面得到了失败经验帖,冲刺时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再不写就没时间了。
主观题的做题技巧上,很多老师都准备了答题参考话术,这些话术练习的时候简单写一下基本能记住,到考场上就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尤其是刑法,刑法题目的字数有5000多字,罗翔老师给的话术超级简洁,让我临危不惧,甚是好用。
考试时还可以翻法条。我只在做行政法题时用了法条,民商结合的那道题,由于对法条不是很熟悉,没有使用法条,全靠自己写,但其实心里并没有多大把握。平时多熟悉下法条还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切记,一定要背。平时练习的时候,法治理论让我是很头痛的,基本是写不出来的,甚至连考点是什么都搞不明白。高晖云老师教了我们很多技巧,如何拆解题目,如何找到考点,如何用考点组句子,如何写出虎头蛇尾的开头和结尾,如何展开论点,还有如何凑字数。考试时很是受用。强烈推荐。
复习主观题比客观题要紧张得多,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次修炼,磨炼心智。亦焦虑亦烦燥,后来我深深的认识到,这些情绪只会帮倒忙,除了专心复习,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让我通过考试,然后着手学习。当我学进去了,难过煎熬的情绪就都消失了。那一刻我认识到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法考带给我的收获之一。此外,很庆幸,我身边有一群一起复习的小伙伴们,他们开导我鼓励我支持我,让我最终坚持了下来,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