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常被人误用的哲学概念
1.他人即地狱
萨特的意思不是说他人就是地狱、是社恐患者的噩梦的意思。
这个概念是萨特在他的剧本《间隔》中借剧中人物之口提出的,同时提出的还有“人们彼此都是刽子手”的口号。
按照萨特的观点,每一个人都是从自己的主观性出发来看待他人的,总是把自己当做主体,把他人当做自己的对象。然而每一个人都不难察觉,他人也是做为主体而存在的,同我一样具有主观性、意向性,我自己往往成了他人的意向对象。这意味着个人之间都彼此把自己当做主体把他人当做对象我不可能在把自己当做主体时把他人也做为主体,他人总是我的对象。萨特由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奴关系”,即每一个人都力图维持自己的主体性,把他人当做随自己的意向转移的对象(奴隶)。在我的目光中,他人是我的奴隶;在他人的目光中,我就被变成奴隶。个人自由总是与他人自由处于对立地位,个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一种对立和冲突关系,不管个人对他人抱什么态度都改变不了这种局面。如果我主张谦让、忍耐,这无异于让他人放弃自信和斗争;如我热情帮他人,那就会妨碍他人自立。因此,尊重别人自由无非是一句空话,即使我打算尊重别人的自由,我对别人所采取的态度仍将是对别人自由的侵犯。
可以看到,萨特是从一种稍显极端的个人主义的立场出发说出这句话的,“他人即地狱”表明的是两个个体自由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举个例子,我们常常囿于传统文化和父母的期待而踏入婚姻,即使对你自己而言并不想结婚,这时候,你自己选择的自由受到了其他人自由的限制,这时你可以说你的父母(他人)即是你的地狱,是在自由层面上的理解。
萨特的意思并不是说所有干扰到我,让我不爽的他人都是地狱。萨特不是在支持一种道德观上的个人主义,而只是在主客关系中提出的这句话。
2.存在即合理
这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言中的一句话,原句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被简化为“存在即合理”,但这句话并不是说:现存的、只要存在的东西都是有理由存在的,合理的。这里的“现实”本意是指“正在实现着”。是一个动态的观念。整句话的意思是:凡是真正合理的理想都必然体现为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凡是正在实现的东西都是向着一个合理的理想而前进的。
3.慎独
这个词常常被人们误解为:君子要谨慎选择独处,尽量不要脱离朋友群众,不要一个人之类的意思。但这句话真正但意思指的是儒家但一种修养方法,指的是人在无人觉察但闲居独处时,应谨慎对待自己但行为,自觉遵循道德要求。
一个合理地使用这个词的场景为:
就算在没有人看到但地方,个人也保持着不乱扔垃圾,乱吐痰的道德修养,我们就可以说他做到了“慎独”。
错误的使用场景为:
小红不喜社交,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这时李刚劝她说,人应该慎独。李刚就属于误用了这个词。
参考资料
1.《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
2.《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邓晓芒
3.《中国哲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