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迷茫和焦虑
工作中忙里偷闲,来记录下现在的迷茫感和焦虑感。
去年,好朋友图好玩去参加了一个不知名选秀节目的海选。结果回来之后一阵唉声叹气。我问她结果怎么样,她说,自己是全场年龄最大的,身边都是未成年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而且跳舞唱歌吉他rap信手拈来。一瞬间觉察到了羡慕和自卑。羡慕她们如此年轻就有了相当的才艺,自卑在好像自己从小学什么才艺都没坚持的下去。
被她这么一说,我觉得我也挺自卑的。
现在的青年偶像们都是小小年纪。媒体们也不吝于极力地渲染他们小小年纪就如何天赋异禀,如何才艺卓绝,再配以各种各样的成名故事,都是”x岁就梦想着当艺人,然后日以继夜的练习和努力",”x岁就被老师发现了天赋才能,从此刻苦练习着重培养,最终年少成名...blahblahblah"。我回想了一下,我还没满15岁的时候在干嘛,感觉正在被初二的暑假补课占据了生活,有tan,cos的纠缠,哦,还有韩国综艺以及帅气的欧巴们(现在早已经不看韩剧了)。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连想都没想过,唯一的想法可能就是要考上好的高中,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考。
于是乎,长到现在,我似乎变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一种人 —— 无趣的人。要才艺没有才艺,要幽默没有幽默,也没什么突出的事迹,仿佛活成了一个透明人样。虽然得到了一份别人看着发展还不错的工作,也是误打误撞的。某天一早醒来,突然脑子里就蹦出了一句话“这是你想过的人生和生活吗?你能想象十年后你还继续做着这份工作吗?”,哦豁,从此抑郁一发不可收拾。
年轻最大的资本,其实不是有丝分裂的遗留次数,也不是朝气蓬勃的身体,而是可供试错的成本更低。怎么样叫试错成本更低呢?就是小孩子的时候练架子鼓练了8个月,烦躁,鼓棒一扔改连吉他,你也不过从十七岁到了十八岁,生活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然而二十多岁,有一份正经工作,即使没有家庭的羁绊,好像也很难说,老子辞职不干了,读个书从头开始(起码对我而言是这样)。由此,每一次选择都会犹犹豫豫,放在左手心和右手心捻了又捻,时间又这样被浪费了。
最要命的是,没有这段觉醒还好。一旦觉醒了就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你想干嘛呢?"。结果往往就是虽然慢慢开始改变,但是又觉得从0开始可能需要十倍的努力,可能也追不上那种从小就一直在这个方向努力的人。还会对想学的东西掂量了再掂量——“我真的想学这个吗?万一不喜欢了怎么办”,然后还会对浪费时间感到及其的负罪——”今天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又是无趣的一天“。
怎么就有人能够斩钉截铁的说出自己的梦想呢?太奇怪了。据我的观察,往往都是有成长环境的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亲人中有属于某一相关行业的,把这些经历也“遗传”了下来。于是又开始了自卑,羡慕,自卑,羡慕的恶性循环......
前段时间在字母站,看见黑泽明导演的采访,问他有什么话对年轻人说。他说“年轻人就有什么想尝试的就去尝试,想模仿就模仿,不要顾虑太多,然后才能发现真正喜欢什么。”这番话对于我这个,试错无能星人还是有些许安慰的。今年来开始疯狂的读书,也有老爷子话的影响。
也不知道现在的迷茫和焦虑会持续多久,现在的我,一方面没办法坦然的接受自己的无趣,一方面又因为时间流逝但是兴趣毫无发展而负罪感渐强。
哎,太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