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靠在妈妈肩上十分钟,我一个礼拜的辛苦都补回来了

01
何炅在节目里曾经提到,他每次回长沙录《快乐大本营》时,一定会找个时间回家吃饭。
吃完饭之后,他还会握着妈妈的手,陪着爸妈一起看电视。

看累了,他就靠在妈妈的肩膀上睡一觉。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何老师很认真地说:“你不知道那一觉有多沉。虽然睁开眼发现,你才睡十分钟,但是你就觉得这一个礼拜的辛苦都补回来了。”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归属感吧。
虽然现代生活压力很大,但在父母身边,我们还是可以短暂地抛开所有压力,快速变小,变幼稚,变成那个可以去撒娇的小孩。
抱着妈妈,靠着爸爸,就像拥有了全世界。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长大了,父母变老了。
我们能和父母一起相处的时间,也在渐渐变少。
著名影星陈道明也意识到这点,因此,他在近年来,减少拍戏的时间,让自己有机会多在家陪伴母亲。
他说:“母在,子不远游。我母亲岁数很大了。尽管每天你到她屋里请安,一次两次,陪她坐一会儿。”

陈道明也坦言,母亲并没有要求他一直陪着。
至多,希望孩子心在就可以了。
但很多时候,子女却对父母有了更多的依赖。
不只是想陪着母亲,大概也是依赖着母亲,想要享受这叫一声“妈”,还有人能应的时光吧。

02
著名国学家季羡林先生曾说:“一个人的一生难免稀奇古怪的。个人走的路有时候并不由自己来决定。”
季羡林本人的经历就是如此。

他出生在山东农村,原本没什么机会能受到教育。可恰好,在季羡林父亲这边,季羡林这一辈的小孩中,只有季羡林一个男孩。
加上当时正处在封建社会,很多人重男轻女。季羡林的伯父就把他接去了济南读书。
带着对新世界的好奇,季羡林别过母亲。
在他的概念里,未来很长,他还有很多时间和母亲相处。
可殊不知,这临行一别后,他和母亲就鲜少有见面的机会。而在当他考上清华大学念书之后,母亲又突然去世了。

等他回家,他只能伏在母亲的棺木上痛哭。
甚至,他在恍惚间还感觉到母亲抓住自己的手,说:“儿啊!你让娘想得好苦呀!离家八年,也不回来看看我。你知道,娘心里是什么滋味呀!”
看上去,是季羡林在想象母亲责备自己,但这何尝不是自己在潜意识中的自责呢?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
“假设,父母今年50岁,你一年呆在家里5天,那么在父母80岁之前,能陪伴父母的只有150天,3600小时。除去睡觉、上网、应酬、约会,真正陪伴父母的时间,其实已不足30天。”
看起来还有30年的漫长时间相伴,实际的真正能相处的时间却不足30天。
这样的数据刺眼,也在提醒我们,真的要学会珍惜了。

03
诚然,我们不能延长父母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父母的幸福感。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1」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老人退休之后,渐渐和社会脱节。那种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孤独感会变得很强烈,因此,作为子女更需要为老人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帮助老人排解掉难过。
有能力的,可以常回家看看,陪着爸妈聊聊家常,帮着他们做些家务。
父母要的真的不多,就像歌里唱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有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教父母使用手机的各种app,带他们学会网上冲浪。即使之后他们会老给我们发画风清奇的表情包,或者是一些很神奇的养生链接。
可毕竟他们也有了事情做,也乐在其中了。
而如果因为工作原因,无法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其实也不是不能为父母提供陪伴。
我们尽可能多地和父母联系,可以嘘寒问暖,也可以随便聊聊天。
聊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电话线把你们相连的这一刻。

「2」在父母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
父母辛苦劳累,为家庭,为儿女付出了一生。
他们老了的时候,如果儿女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带他们出去旅游,看看世界。
一是可以让他们得到放松的机会,二是我们和父母之间又多了可以相处的时间。

而如果暂时没条件带父母远游的,也不要紧。
近郊游也是可以的,带着父母一起出去逛逛。
要知道,时间不等人,别总想着等以后条件好了再怎么样。
毕竟,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们能把握好的,只有当下。

「3」让父母对你的生活有参与感
很多儿女长大之后,习惯报喜不报忧,满口自己过得很好,却从不提自己遭遇的困境。
父母想关心也无从入手,渐渐地,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没用了。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把自己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父母聊聊。就像陈虹在《常回家看看》里唱:“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当然,说困难和烦恼,并不是要真的让父母和我们一起难过,而是让父母了解我们最近在做什么,遇到了哪些难以抉择的事情,也让他们参与进来,帮我们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比如,要换工作的时候,和父母聊聊自己的想法,要装修房子的时候,听听他们的意见等等。
毕竟,为人父母总是免不了为儿女操心。与其让他们无从下手,不如主动把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向他们求助。
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也能为儿女做点什么,也会觉得开心。

想到《父亲》里唱的那句:“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愿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的骄傲。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填平父母的担心,让父母的晚年,安心又快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