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读书笔记-【投资最简单的事】(三)投资方法
本文首发于同名公众号“艾迪定投”,欢迎关注,共同学习进步。
一、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
估值、品质、买卖时机。
1、估值
有人说估值不重要,有时候确实5倍市盈率的涨不过50倍市盈率的,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即使最正确的投资方法,也不可能每年都有效。所谓正确的方法,只不过是在10年中可以有6到7年能跑赢市场;而错误的方法就是在10年中只能有3到4年能跑赢市场。
判断一个投资方法是否正确有效,必须分清楚是“赌赢了”还是“赌对了”。在股市中,短期来说,正确的操作可能赔钱,错误的操作可能赚钱。
所以要明白你赚的钱到底是凭能力还是凭运气,凭运气赚到的钱迟早凭运气再输回去。除非赚钱了就永久离开股市,偶尔的一次赚钱就离开市场,用杨天南的话说“赚钱了,你的命运改变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迟早还会回到市场,把之前凭运气赚的钱还回来。
投资分析三板斧
波特五力: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楚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
杜邦分析:弄清公司过去5年究竟是靠什么模式赚钱的(高利润、高周转、高杠杆),然后看公司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管理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
例如:高利润模式(看其广告投入、研发投入、产品定位、差异化营销是否合理有效);高周转模式(看其运营管理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是否具备);高杠杆模式(看其风险控制能力、融资成本高低等)
估值分析: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对比。
通过这三板斧,挑出来的三好学生就是大概率的好股票了。
下一个伟大的公司
市场经常出现某一个热门的炒到50市盈率的股票,总是会说这是下一个伟大的公司,是“下一个茅台”。彼得林奇说,当有人告诉你“A公司是下一个B公司”的时候,第一要把A卖掉,第二要把B也卖掉。因为第一,A永远不会成为B;第二,B已经被当初成功的代名词,说明它的优点可能已经体现在现在的股价中了。
一将VS万骨
很多人不惜以市梦率买高成长小市值的新型行业,梦想押中下一个腾讯、阿里。这其实是过度自信的一种表现,低估了预测未来的难度。在新兴行业,百舸争流、大浪淘沙,最后鹿死谁手,事前是很难预料的。一将功成万古枯,多数人只看到成功的一将,却忽视枯了的万骨。
2、品质
马重要还是骑师重要
公司在不同的阶段,它的品质的看点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公司而言,这是一匹怎样的马比这是个怎样的骑师更重要;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骑师则更重要。所以,是选骑师、选马、还是选赛道,要看公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品质判断1:是不是一个好行业
品质的好坏,关键看是否具有定价权。
相对来说,消费品更能有定价权,因为消费品是差异化产品,而且下游是分散的客户。
而政府扶持的新兴行业就要谨慎,因为政府的支持其实是增加了供应,增加了行业的竞争对手。再加上地方政府补贴一般都有地方保护主义,这反而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比如风电和光伏,2010年一扶持,立马全国遍地开花,才两三年时间,马上产能过剩。技术方向是好的,也能节能环保,但是最后大家都没有赚到钱,为什么呢?行业格局太分散。
苹果、谷歌、阿里、腾讯这些伟大的公司没有哪家是政府扶持出来的。
品质的判断2:差异化竞争
品牌:一个品牌的产品如果是用来请客送礼的就特别好,因为有个面子问题。请客送礼的东西是越卖越贵的,在家里自己用的东西就不是越贵越买的。(茅台?东阿阿胶?)
用户粘度:少量多次的购买是最好的。靠大订单的企业,今年有大订单,可能明年后年就没有了。
商品单价:单价高的商品,消费者对价格较敏感。相反,单价低是个优势,卖家容易有定价权。比如可乐、口香糖,一瓶可乐3.5元还是4元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差异。
转换成本:比如我们公司产品设计用的软件是法国达索公司的Catia。如果要换成美国的UG,工程师就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产品,转换成本就会高一些。转换成本高的产品黏性高,定价权就高。
要认识一个行业,可以做一道填空题:得_____者得天下,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行业竞争的是什么。
例如,基金业是得人才者的天下,高端消费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低端消费品是得渠道者得天下,无差异中间品是得成本者得天下,制造业是得规模者得天下,大宗商品是得资源者得天下。
3、时机
对于多数人而言,应该是避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试图“抄底”或“逃顶”上。精确的“抄底”和“逃顶”跟彩票中奖概率差不多。如果把“底”和“顶”看成一个区间,用更长的眼光来看问题就会相对简单一些。
艾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本周五,洋河最低跌到86,明知道低于90元已经是捡大便宜了,但总是纠结没能在86元精准抄底,买在最低点。这是人性,也是知易行难的最好体现。
判断时机的方法
看估值:在世界各国的股市历史中,市场估值是长期均值回归的。例如,美国、欧洲的长期市盈率中值都在15倍左右。低估值是多买入,高估时卖出,这个“笨办法”虽然既不能保证总是对、也不能保证马上对,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一定是有超额收益的。
艾迪看不懂个股,偶有尝试,但不会下重注,目前以按估值水平买入指数基金为主。
逆向思考:人们易在暴涨后乐观、在暴跌后悲观,结果常常是高买低卖。如果我们观察一下A股公募基金的平均仓位,就会发现仓位最高点出现在2007年6000点,仓位最低点出现在2008年的1644点。
历史上股市见底的信号:
1、 市场估值在历史低位;
2、 M1见底回升;
3、 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
4、 成交量极度萎缩;
5、 社保金入市;
6、 大股东和高管增持;
7、 机构大幅超配非周期类股票;
8、 强周期股在跌时抗跌,涨时领涨;
9、 机构仓位在历史低点;
10、新股停发或降印花税
二、宁数月亮,不数星星
有的行业集中度高,两三个龙头企业就占据了行业中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研究这样的行业就像数月亮一样简单;
有的行业集中度低,参与竞争的企业多如繁星,要把行业的竞争格局搞清楚就像数星星一样困难。
如果比较长期的利润增长,数月亮的行业常常战胜数星星的行业。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数月亮的行业一般门槛高,参与竞争的企业少,所以竞争有序,坐地收钱,旱涝保收;
数星星的行业门槛低,谁都能进来,竞争激烈,经济好时担心成本上升,经济差时担心需求下降,好日子总是不长久。
前者是赚钱不辛苦,后者是辛苦不赚钱。比较之后,哪一类公司更适合投资,其实是一目了然的。
最好也最容易研究的竞争格局是“月朗星稀”,就是一家独大,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成气候。例如,梯媒行业的分众传媒。
稍差一些的竞争格局是“一超多强”,彼此之间虽然有竞争,但老大的优势还是很明显。
再次一些的竞争格局则是“两分天下”和“三足鼎立”。空调是两分天下,所以过去这些年空调龙头企业的股价涨了十几倍,同为家电制造但是竞争格局更为分散的电视企业则无法相提并论。
最差的竞争格局就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高度竞争行业。这种充分竞争的行业一般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业,长期投资者不妨等待他们通过竞争分出胜负之后再投资。许多人都担心等行业竞争分出胜负后再投资会太迟。
其实,只要看一下腾讯、百度、谷歌等公司的情况,他们在几年以前就已经击败行业内的其他对手成为一家独大的“月亮”了,但是过去几年的投资回报率依然不菲。
本文完
-
道人-易乾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1 19:47:48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74篇内容 · 71.2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60篇内容 · 2.2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62篇内容 · 1.6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87篇内容 · 118.6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89篇内容 · 24.4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24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76.0万次浏览
- 推荐一本轻松有趣又能涨知识的书23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