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尺度大,我们就输了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香蕉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性教育全国统一测试卷》 1.小时候,你问你妈,“妈,我是从哪来的?”,你妈怎么说? A.垃圾堆里捡来的B.地里挖出来的C.买方便面送的 2.小时候,你认为怎样会导致怀孕? A.接吻 B.男女躺一张床 C.闻对方呼吸会怀孕 3.跟爸妈一起看电视,看到亲热镜头,爸妈什么反应? A.咳嗽B.故意聊天C.指使你去倒水 1.身体不能让别人摸这个事情,就没人告诉我 看到这份测试,大家应该心领神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一样的童年,一样的性教育缺失。 我们看英剧《性爱自修室》,会发现一种可怕的对比。 第一集里,Adam为自己有根“特长”的老二而烦恼。

在Otis的帮助下,亚当开始接受自己—— 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改变看问题的态度。 午餐时间,他脱下裤子,把自卑的地方展示给众人,以此战胜自卑。

这莽撞、荒唐的青春期,掺杂着性困惑与身体焦虑。 当我们还在“谈性色变”的时候,别人已经以性为引,进行成长教育了。

我们是“性教育缺失”的一代。 在以为“接吻便会怀孕”的环境下,怀着对性的羞怯,懵懂中长大。 当我们成人,外界任何一点刺激,都能激起我们的愤慨和控诉。 上海一家书店,10岁男孩掀女孩裙子,摸女孩私处,还诱导女孩舔自己下体。

曝光后,男孩妈妈理直气壮地说:女孩是自愿的。 当公众的怒火一齐烧向这对母子,有的人冷静下来。 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敲响警钟: 性侵害,为什么不能防患于未然? 一位遭遇性侵的女孩长大了,回忆那段阴影,她说: “挺难过的一点是,身体不能让别人摸这个事情,就没有人告诉我。”

“加强儿童性教育”牵动人心到,仅2020年两会的一个提议,就能在社交媒体激起千层浪。 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凌锋建议,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很多事情防不胜防,外面扎篱笆,不如把自己做得更强。”

凌锋作为神经外科专家,之所以关注到“女童保护”,缘于一件事。 凌锋照看过的一所孤儿学校,曾接收过一名遭受性侵的女孩。 被公安送来时,她才6岁。 当时,“她就像惊弓之鸟,一直都特别害怕,浑身都在抖,不让任何人靠近,尤其是男性。” 不论对于女童还是男童,性侵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生都难以抹去。 根据真实改编的法国电影《不能说的游戏》里。 叔叔骗她进入浴室,玩“挠痒痒”的游戏。 那伸进内裤的手,和擦拭淫秽的毛巾,关进了她的记忆深处,成了缠绕她20年的噩梦。

长大后,她磕药、喝酒、滥交,易暴易怒。 在舞台上疯癫舞蹈,也不能冲破禁锢她的那道粉色木门。

是羞耻,是烙印,是伤疤,是囚禁。 这心之牢狱,只有在将坏人绳之以法时,才会投进一缕阳光。 虽然电影结尾还主人公以公道,可现实远比电影残酷。 根据最高法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5-2018年间,全国法院审结猥亵儿童案11519起,平均每天接近8起。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专家预估,在针对儿童的性侵案中,隐藏案件的比例高达1:7. 性侵犯已经严酷到这种地步,孩子们却只能做“沉默的羔羊”。 我们拍过那么多性侵电影,控诉过那么多罪犯,为那么多受害者心痛难过。 当孩子遭遇侵害,我们只能坐等意外“曝光”。 这无疑是最深的悲哀,也是最大的无能和失职。

这个时候,加强儿童性教育,将儿童防性侵课纳入义务教育,已经变得如此刻不容缓。

2.被下架的教材 很多人不知道,早在2017年,北师大编写的一部性教育教材,引起了不小争议。 杭州萧山,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 在微博吐槽学校发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 并晒出介绍男女生殖器的图片,直呼辣眼睛。 校方最终迫于压力,收回了教材。

蕉姐特意找到了家长晒出的,所谓“黄图”。 左图讲述生命孕育的过程; 右图家长没有截完整,实际上想表达“不要给别人看自己的生殖器”。

教材编写组的初衷,仅仅想让“性知识能和其它科学知识一样,被自然、准确地传递给儿童。” “让儿童感觉到认识阴茎、阴囊、阴道、子宫等生殖器官,跟认识身体的其它器官一样。” “懂得这些器官很重要,一定要保护好。” 但,不知道教材里哪些词汇刺激到了父母敏感的神经。 是“阴茎放入阴道”?还是“精子进入子宫”? 是这些器官的用法不科学,还是过程不光彩。

说来说去,还是长期禁锢东方人的“性羞耻”观念在作祟。 在对待性侵问题上,父母尴尬的地方不在“侵”,而在“性”。 可父母有没想过,羞于谈性,有一天会成为性侵犯的帮凶。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被诱奸后的思琪好像意识到什么,试探性地跟妈妈说: “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如果一开始,房思琪就懂得,触碰身体,就是犯罪,和爱无关; 如果一开始,在提到学校有个女孩和老师在一起时, 妈妈没有说“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而是说“老师是坏人,不该诱骗未成年”,房思琪还会走投无路吗? 不会!绝对不会! 外界的冷漠与攻讦,是压倒房思琪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个时候再回想林奕含的绝笔书沉痛万分—— 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细思之下,房思琪妈妈那句“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也让人惊怖。 长期以来,性教育被误解为“性交”的教育。 很多家长以为,性教育会促使孩子提前性交、滥交? 这样的误解何止大人才有。 回到那套“被批评”的性教育教材,里面的教学内容超乎想象的丰富。 比如,教孩子认识自己的生殖器官。

告诉孩子隐私部位禁止触碰,碰了就报警。


表达性是美好的,像呼吸空气、沐浴阳光一样自然;

性幻想、性梦、自慰不是肮脏的,不是疾病,更不必感到羞耻。

教材里,还传达性别平等的观念,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倡导多元的社会性别。 女孩可以成为优秀的警察,男孩也可以成为出色的护士。 谁说女孩子一定柔弱?谁说男孩子就不能细心体贴了?



课本还引入对性倾向的认知,任何倾向应和普通喜好一样得到尊重。

还有与时俱进的观念—— 选择不结婚是个人的自由,婚姻并不一定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 人有结婚的自由,就有不结婚的自由。

看完这些,惊讶又欣慰。 惊讶于跟我们小时候教的大不一样。 记得小学的健康课,只上过一节,还是数学老师教的。 讲到女生初潮,教室嘻嘻哈哈笑倒一片。 遥想自己的性启蒙,还是来自法制栏目《今日说法》…… 说欣慰,欣慰在这套书,与国际接轨,与我们这一代的成人认知接轨。

这套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性教育课题组编写。 他们以“将性教育纳入中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为己任。 跟近年来,大人代表、政协委员的提议不谋而合。

中国对性,向来讳莫如深,总觉得那是龌龊的,不能宣之于众的。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不过大人觉得羞耻的东西,小孩子却很坦然。 二年级的学生,朗读性健康课本, 和朗读“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一样自然,声情并茂。 你知道吗,总有人在爱护这个世界。 普及儿童性教育,教儿童防性侵,不止教材编写组在努力,民间组织也在发挥力量。 3.“你想坐牢吗?” 2018年,《奇葩大会》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 她叫孙雪梅,凤凰网公益主编,“女童保护”项目发起人。 自2013年起,这个公益项目一直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她在现场和马东做起了,预防性骚扰的“情景模拟”。 马东扮演小朋友,孙雪梅扮演坏人。 在一辆公交车上,坏人触碰小朋友的身体。 这个时候小朋友要喊出两句话: “我不认识你,你不要碰我。” “我还没满14岁,你想坐牢吗?”

这两句话很巧妙。 第一句是提醒公交车上的人,有陌生人在骚扰小孩。 第二句是在无人伸出援手之下的自救。 大量案例表明,很多罪犯吃准了孩子不懂,不敢说,才肆无忌惮地侵犯。 “你想坐牢吗”,这句话警告对方,小孩是受到训练和教导的,让对方知难而退。

这只是“女童保护”项目授课的一个小片段。 孙雪梅发起这个项目的动因之一是,当时看到一则儿童性侵新闻。 12岁的留守女童遭到性侵,女童的父亲知道后,竟然是先动手打了孩子一巴掌。 这样的观念愚昧并不占少数。 电影《嘉年华》有一幕惊心动魄。 小文被干爹性侵,妈妈骂她,“让你再穿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 并把小文拖进卫生间,剪去一头长发。

夜晚,无家可归的女孩,抬头忘了一眼巨大的玛丽莲·梦露塑像,美丽、性感、又无辜。 这一夜,少女的美梦,碎了。


有时想,父母和学校但凡早一点告诉孩子哪里不能碰,碰了该怎么应对; 但凡早一点伸出怀抱,告诉孩子,那不是你的错,不是短裙的错,不是美丽的错, 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一些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我们再也不能等了,孙雪梅说。 “我们都曾有过童年,我们希望他们的童年也能够快乐。 我们未来也可能有女儿,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不要蒙受阴影。”

“每当我痛苦,要产生动摇的时候, 我都会被新的案例,激起愤怒,产生动力。” 我时常想,我们的痛苦有什么用?我们的指责有什么用? 儿童性侵不会因为铺天盖地的谩骂而减少; 罪犯更不会因为夹带私货的情绪发泄而良心发现。 在面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都不能做鸵鸟。 这才是我们愤怒的出路,这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根基。

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会像上一代一样,经历失败懵懂才明白,接吻只是接吻,不会怀孕。 希望有一天我们听到的,不再是孩子无知地问“叔叔你为什么摸我?” 而是大声呵斥: “你不要碰我!”“你想坐牢吗?” 希望有一天,我们给孩子性教育,可以像我们教孩子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一样的自然。 罗曼·罗兰说,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 但愿,大人做个称职的大人。 惟愿,通过大人的努力,这方小小的宇宙,承载的不是晦暗的来路,而是通往彩虹的前路。

文/香蕉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