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品味史实之绝妙的背景知识框架
我们在阅读历史时,常感觉在观赏⼀幕幕大戏。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各怀鬼胎,各施伎俩,各显短长。每个故事都交织着无数线索,牵一动百,曲折跌宕。 若有幸能沉浸下去,便可发现,其精彩远非虚构作品所能比拟。毕竟,和上帝的造化神功相比,人类的生花妙笔太不值一提了。 然而,学会欣赏历史中的精彩并不容易。那需要⼀个背景知识框架,知道古人大概是怎么过日子的,靠什么谋生,如何解决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有何种行动能力,受到哪些局限,如此才能真切体会他们的关切,忧虑,苦乐,得失和荣辱。 经济史便是这⼀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如你不知道养⼀匹战马有多昂贵,就不容易理解骑士的地位会如此特殊;假如你不知道有些社会(比如中世纪早期的欧洲)货币有多匮乏,就难以理解,为何各种社会交往都伴随着⼀份份冗长细致的实物清单,无论是嫁妆彩礼,雇主给工人的报酬,还是附庸给领主的贡纳。 类似的,若不了解古代长途贸易是如何进行的,就不会意识到出现在西欧的胡椒比黄金还贵,于是就轻信了胡椒被用来掩盖腐肉气味的谣传。 和技术史⼀样,经济史知识可让我们对古代社会大致如何运转建立⼀个常识。之所以这⼀常识需要通过阅读来建立,是因为当代生活和古代差别实在太大。 考虑这一点或许足以体会这种隔膜:若不是通过影视或阅读,你能想象电话普及之前的男女如何谈恋爱吗?
*(详细经济史类书单,请至神兽之间店内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