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太读书:千古一书水浒传
这书端的是气势磅礴,规模宏大,读完令人惆怅不已,回味幽幽。
读了七天七夜,累计用时46H,很久没有这么用力去读一本书了。金圣叹称百读不厌,它确实很精彩,几乎全书都是高潮,而且还在不断递进,一浪高过一浪,无一处不吸引人。收尾如此黯然,故让人惆怅。
这本书是施耐庵写的,弟子罗贯中帮忙收集材料,这种收集整理英雄好汉对《三国演义》的书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金瓶梅》借了武松杀嫂一段,借树开花。《红楼梦》借了林冲之妻庙里上香遇见高衙内而引来大祸,那金哥上香遇见李衙内,曹雪芹真是古今洗稿第一人。李瓶儿托梦西门庆,红楼秦可卿托梦王熙凤,借了张顺托梦宋江,后者更像,因为都是新死,前者也像,因为是搭救。再有道家佛家的箴言,金瓶梅学了去,红楼学得炉火纯青。施耐庵还会给解读部分箴言,曹雪芹却尽在不言中。
若论其妙处,那多了去了。文采,实在是太美了,为之震惊。且进退周旋,值得观摩学习。巧计环生,更加两军对垒变幻无穷,读来仿佛见叱咤风云。且人物众多,写来必定颇费心力。起承转合,自然衔接,特别是前大半部分。而且章回之间,卖关子,让人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甚至废寝忘食。此书之妙,若非亲自读之,只言片语又怎可尽诉?拙笔不能表诉其亿分之一也。
缺陷也不少。章回目录概括性不够强,或前后半句说的是同一件事,或前后事件颠倒对应,且字数并非严格是七个字。这一点跟红楼梦略输一筹。再者虽人物众多,但是并非人人皆面目分明,只有重要人物才是性格分明的。曹雪芹那种三言两语使一个小角色跃然于纸上的功夫,施耐庵和其他顶尖的作家都不具备,那是曹雪芹的独家秘方。
水浒传的女性,不是母夜叉顾大虫便是潘金莲潘巧云李师师这样的粉头淫妇。就算有个一丈青只是配了个好色的矮脚虎王英,且被梁山伯杀了全家,只走了她哥哥,老夫亲都丧命了,也不见她有任何反抗,认了宋江之父宋太公为父,且听命嫁给了王矮虎。并且为梁山伯效命,无血无肉耶?唯独一个琼英年轻貌美,却是落得孤儿寡母。读来觉得施耐庵对于女性的认识,还是很传统,不得不说,曹雪芹很超前。
水浒中的粗人,像鲁智深,粗中有细,且前面用了太多的篇幅去描写鲁智深,以及林冲,因为后面两人在大军之中如同一滴水融入一杯水中,并不冒尖。这是施耐庵篇幅安排上一个大大的不妥之处。李逵的粗,在于他全不知礼数,如同一个未驯化的野人一般,心直口快,有一说一,却是水浒传忠义第一人。宋江心机诡诈之人,居然这么喜欢李逵,从心理层面是说得通的,且他需要也得到了李逵誓死追随。
燕青虽年轻,但是聪明伶俐,机灵多变,所以在水浒中戏份不少,派遣时是个得当的人。且忠心护主。柴进是何等人,纵然是落草,也保留着王孙贵胄气派,从不肯主动邀功的。这是与生俱来的底气和修养,他是108将中的闲云野鹤般的人物。去当细作,却只挑了燕青一人,实在让人佩服他的眼力。燕青是卢俊义的家奴,宋江每次都让出第一把交椅以笼络人心,只有对着卢俊义的时候,才是真有此意。不仅卢俊义不敢,吴用也不赞成,所以暗中破坏,并且在战中不作为,要不然为何等到宋江来了他就有妙计了呢?且宋江每次兵分两路攻打城池,总是要和卢俊义抓阄,为何宋江独让卢俊义一人,对他并无以上对下的意思,都是平起平坐。且书中对于卢俊义能够坐上第二把交椅的原因,并不介绍。且卢俊义并不见才能特别出众,就算是出众也看不到,因为每次和宋公明兵分两路时,都是详写宋公明,略写卢俊义。似乎宋公明自带男主光环。不过也略点过几句,卢俊义一人战五将并未不敌,随后以一人之勇杀散一千多士兵。仅限于此了,但我以为这是匹夫之勇,对于他的将帅之才,着墨不多。通过对燕青的描写,来侧面点出他的地位吧。施耐庵有意如此,想必有很深的缘故。且卢俊义上梁山泊,吴用专门下山招呼,提下藏头反诗,真是毒计。梁山伯虽是聚义,且为了让壮士上山常常陷其于不义,让其走投无路,只得上山。
吴用实乃水浒中才智第一人,神机妙算,且看他用兵,真是顺势而为,将计就计,每每因地制宜,让人暗暗佩服。这可能就是作者视角的,施耐庵也是军师出身嘛。元末明初,揭竿起义自立山头的队伍中的一员,不过朱元璋胜出了这场问鼎大赛。施耐庵的军师出身和他的战争历练,真是他能够写下这本佳作并且名垂千古的资本。吴用从上山即是核心领导班子成员,确实有智慧有良谋,而且规劝宋江不听的时候,都不是梗着脖子硬顶的,私下里暗暗联合弟兄们破坏。他从不得罪宋江,且宋江一向言听计从,十分重用。宋江偶尔不听良言,丢盔弃甲,也是吴用来搭救且并没有丝毫幸灾乐祸的表示。
且论宋江,真是水浒中谋略第一人。表面谦谦君子,实则心狠手辣。施耐庵对他的讽刺虽然不是正面的,但是也是明显可见的。沽名钓誉,仗义疏财其实是给些小恩小惠,及时雨之名广播江湖,这是他数次死里逃生和坐上第一把交椅的重要资本,商誉嘛。若论经营个人品牌,宋江无人能及,在那个时代,其影响力不低于今天的马云。三番五次不肯落草,无奈上山,且处处架空晁盖。每次出山攻打城池,都是劝晁盖留山镇守,自己却担任主帅。晁盖的死,既是自己无谋中计并中箭身亡,又是被宋江逼下山并且急功近利,浓浓的危机感萦绕着晁天王。晁盖死后,宋江分配众人,便可知他早有做第一把交椅的心了。以往都是吴用分派的。晁盖并无寸功,不在108名好汉之列。
宋江能够坐上第一把交椅,首先是七星聚义时送消息救了众人,先有活命之恩;然后是为梁山伯聚集引荐了众多好汉;上山后屡次建功,战果累累,能够服众。宋江虽然奸诈,但却实是个能做大事的人,每次降伏大将都能礼贤下士,使其归降,真是一等一的功夫,甚至每次都要象征性地退位让贤以吸引人才。宋江的假正经,官瘾太重,一直想招安,想要被赏赐,是梁山伯众好汉的大不幸。
我爹曾经说过,逼上梁山的只有林冲。这句话,对,也不对。林冲是第一个被逼上梁山的,是高俅设计陷害入狱、野猪林买凶、再使人烧草料场,逃到柴进处恐连累柴进,才不得已上了梁山,并为王伦所不容。林冲本来得上司高俅赏识,80万禁军教头,又有恩爱娇妻,本来很幸福了,但是却因为高衙内欲夺妻而遭到陷害。人生跌入低谷,无处容身,被王伦猜忌排挤。可以见到后来林冲变得多疑,并且喜欢仗着一身本事抢头攻。书中从未有宋江对林冲的态度,但是可以得知宋江是不喜欢林冲的。林冲上山之早,火并了王伦却不敢坐第一把交椅,这是识时务,否则小命难保。但是林冲从来不在核心圈层之列,虽是正将,总是做先锋。
梁山伯最初的领导班子是王伦、杜迁、宋万。王伦嫉贤妒能,远近皆知,故人不敢投梁山伯,杜宋二人皆是粗人且武艺平平。火并王伦之后,领导班子是晁盖、吴用、公孙胜,这是七星聚义的领导时代。再然后是宋江上山,领导班子增加了宋江,晁盖身亡,最后卢俊义上山,坐了第二把交椅。所以整个顶峰时期,领导班子是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排名必定分先后)。整个领导班子是不断变化并趋于成熟的,真像现在的企业创业。
想来施耐庵胸有丘壑,所以不急着入题。在鲁智深、林冲、七星聚义夺生辰纲费了不少笔墨。攻打各州救人,并了小山寨,抵挡高俅和蔡京分别私下派兵进攻。最好看的是抵御朝廷分别派遣童贯和高俅的战役。宋公明摆九宫八卦阵,吴学究十面埋伏,两败童贯,端的是好看。至于高俅,是为了讽刺他的腐败和胸无谋略,不懂打仗,还在战船上饮酒听乐。帮闲得志。然后是三次招安。被调去攻打辽兵,出生入死,本可灭其全军。功成只在一举,朝廷却愿意纳降,因为四奸臣受贿全力周全,后患无穷。最后城池交回辽国、释放被捕之众将,放虎归山。施耐庵通篇都在演绎这样的荒唐。宋江关键时刻,总是能以忠义夹持众人,也是大患。可惜坐第一把交椅的人,总是想着招安,并无揭竿而起之意,这是宋江最大的局限性,不仅功成身死,也害了一帮兄弟。再平复三次揭竿而起自立为王的草寇,以草寇出身去平寇,自称天兵,称对方是贼是伪,可笑。
最后一战,打东吴方腊,折损总将,108将,身经百战,虽有伤但并无碍,唯独最后一战凋零涂炭,就像我们永远都不会死的士兵,这时候如此不济事。施耐庵也知不合乎情理,故书中反复念叨。死的死,伤的伤,去的去,也有班师回朝,见大功已成,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其实是以此自保,怕兔死狗烹罢了。
书中写了众多宋朝时的风土人情,对于当时的贪污腐败,朝廷无能,奸臣当道,处处可见。对于宋朝的习俗,写完这本书的施耐庵也算得上是专家了。
其中词句优美,多有言浅意深之句。读此书时常捧腹大笑,李鬼遇见李逵,施耐庵特地设置了不少笑点,读来甚至欢乐。可惜最后越发苍凉。想来总是一场空。
金圣叹评水浒,没有细看,但是看到第一句很喜欢,他拿水浒和史记相比,看出太史公满腹牢骚,我读史记也读出这股味道,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不过就算略翻一翻也不太同意他的某些说法,比如水浒人物独不喜欢一个宋江,宋江虽然虚伪奸诈,满口假仁假义,但是宋江确是能够聚合众人并且做大事的。再如他说西游记每每写不下去都是菩萨救走,而水浒并不如此,处处写实。但是宋江两次梦见九天玄女,一次受天书一次面授机宜,这也是神话,还有土神山神分别相救宋江。以及张顺附身张衡来见宋江。难道金先生和本师太看的并非一本书耶?
亦有可能,因为版本太多,光是章回数,就有七十、一百和一百二十这三种了,其余各种内容有出入的版本,想必更多。不过我觉得应该以守约为要,不拘怎样,先读一读再说,就拣一本顺眼的。读来收获满满,受益无穷。胜读世间千万本书。
最同意金圣叹先生的,大概是读水浒传百读不厌,爱不释手。水浒列为四大名著,果然名不虚传。
古贤写书,水平如此之高者尚且是潜心专研,穷尽一生的智慧,再花上晚年这半辈子的时间,才能熬出一本书,这是书质量的保证。想来,今人虽资料更加丰富,但是才气不如既往圣贤并且心气浮躁,还有人会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去写一本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