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奇妙的微习惯培养日记(6月5日)
6月5日周五。
Anne问我,大海是谁,我说亦师亦友。
如果没有记错,Anne是一位程序员,她在微习惯自律行动营表现非常好,每天坚持阅读打卡,目前已经148天,也给我带来力量。
要知道,一年365天仅仅可以完成不到4个微习惯,她已经完成了1个,还是很酷的。
同时每次打卡,都艾特她的同桌明欢,两人相互鼓励。

大海说,把你今天的减肥行动告诉我。
我说,第2/30天,饮食方面,早餐4个小笼包与一碗稀饭,午餐7分饱,白天吃了两个橘子,没有吃晚餐。连续2天控制住没有吃晚餐,值得表扬。运动方面,夜跑3公里,今天1.7万步。
大海问我几点起床的,我说6点40起床的。
他又问我,今天的运动微习惯如何?
我说,早餐俯卧撑下蹲卷腹分别10个,然后晚上跑步3公里,1000天运动微习惯培养第193天。

他问我,今天看了多少书?
我说,看了20页书,我把部分读书笔记分享给你,今天的内容相对有点多呢。
一个人不承认自己平庸,会直接导致浪费掉他身上一个最重要的资质:肯下笨功夫。
我以前不止一次说起过,我大学的时候加入过一个激进的“背单词邪教”,那个“背单词邪教”的教义就是“你认识每一个单词,自然就能看懂任何一句话”。我当时对英语是半绝望的,死马当成活马医,加入组织,疯狂地背单词,每个单词抄几十遍,后来我的英语也非常厉害,现在在跨国公司给国外员工培训JAVA和数据库的时候,可以用英语无障碍交流。
这件事对我影响巨大,很多事就是那个时候慢慢明白的,比如第一个问题,慢启动。
其实想想也能发现,人想进步,最难的地方,就是随时想放弃,为什么想放弃呢?因为看不到进展,不知道自己在进步。而人不管干什么正经事都有个慢启动过程,也就是一开始没什么效果,比如我已经持续写下了一百多万字,可是当我写前一百万字的时候,完全没人理我,但是写到第二个一百万字的时候,人们就围过来了。如果我的目标是“引起大家注意”,第一个一百万字的时候早就放弃了。
刚才谈到的背单词也一样,你费尽千辛万苦,背了五千个单词,基本不会有什么用,等到了八千个,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但是60%的人“死”在了起跑线上,剩下30%“死”在了“临界线”之前,只有不到10%的人能突破那条线,拿到回报,等你有了一万多个词汇量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能听懂美剧在说什么了。
我这么说,不是想让大家去雇一个教练,而是想说“慢启动”这事。要理解事物发展内在逻辑,要学会“不计后果”地去做某件事,不能成天等着回报,看不到回报就迅速懈怠了。人不断向上突破,就是克服基因里固有缺陷的过程。
此外,大学背单词经历让我对另一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也就是天赋。相信大家跟我一样,不管做什么事,如果做一段时间,没什么感觉,也不太顺利,就开始怀疑自己没天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一个普通人,你有啥天赋?你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
一、现在是慢启动阶段,要什么自行车?二、数量都不够,要什么效果?把这个逻辑继续推广,大家就明白了,放在哪里都合适。
在一个人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面前,绝大部分人都是渣,因为绝大部分人只是辛苦,并不是在奋斗。
我再强调一下,首先就要排除自己比较有天赋这一谬论,除非你真有天赋。如果没有,千万不要自以为自己真有天赋,那是病,得治疗,早治疗早康复。尽快认识到自己只有下笨功夫才是唯一途径,对你的人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就是治好了“以为自己有天赋”这个精神病之后,生活才慢慢好起来的。当你肯下笨功夫之后,很多事反而不难了。
做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上心,重复次数不够,量不够。上升空间广阔,加油就是了。如果你对人生比较迷茫,没有找到方法论,可以像我一样,用笨办法,相信两件事:
第一,重复就是力量。
第二,欧成效说的,非常有启发:数量堆死质量。
大海说,不错,内容比较多,一本书看完后99%的内容你都会忘记,你回想一下,你曾经看过的书,是不是基本都忘记了?所以你要学会去提炼知识点,致用类书籍掌握几点知识点就不错了,如果能够学以致用一个,是的,仅仅只要运用一个知识点,就很了不起了。
我说,好的,谢谢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