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消费和极简

前段时间,我的MUJI塑料笔盒坏了,裂成了两半,突然才意识到,这个笔盒我已经用了有十年整了。2010年,还没有搬去北京住的时候,还只是在路过那个城市的时候买的,到今年真的有十年了。一边感慨时间转瞬即逝过了十年了,一边也感慨这东西质量还挺不错,能用这么多年。
仔细去检视我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有不少都是“年”为单位的使用长度。曾经有个眼镜盒,从中学一直用着(初中开始视力下降),一直用到2015年才在换新的眼镜的时候换了个眼镜盒。我有个MUJI的卷笔刀,也是这些年唯一的一个卷笔刀,2007年在伦敦的时候买的,一直到现在还在用,虽然这东西并不是每天都是使用,但跟着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坏过,很好的质量。有一块蜻蜓牌橡皮,也是2007年开始用到现在的,当然中间还用了些其他的,但这块橡皮一直跟着我一路到现在,被用到越来越小,现在还装在我裂了两半的MUJI的笔盒里。MUJI的眼罩,已经用了十年了(另外有个2012年买的在两年前回国的飞机上丢了),一个很简单的化妆包,也用了差不多有六年了。随身钥匙上的挂饰最久的也有十年,短的也是八年前到手的。现在还有个小笔袋,也是2007年伦敦买的(卷笔刀同期),因为当时刚到伦敦的时候所有文具被偷了,只好再买了新的,现在还有在用。
每天都使用的东西,我需要什么,我想要什么,很多都是不同的东西。
拥有什么呢?



我过往的消费,几乎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回本甚至升值的资产,例如没有房子,没有黄金白银之类的硬通货。除了衣服鞋子等生活必需品之外,我有很多的文具,很多很多,笔,各种各样,本子,各种各样,胶带贴纸也不少,国内家里还有些印章之类的杂物,自我认为过去的十几二十年已经买了很多了,但还是看到喜欢的品牌新出的产品,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冲动想要买下的时刻,但稍微冷静一下之后,就觉得新品好看是很好看的,但真的不需要,不应该买。算不上爱美的女人,但也会花销在打扮自己上面,以前也花了不少钱买护肤品和化妆品,这些占我个人以往支出的小部分吧,相较来说。
科技的发达,使得世界上他人的生活方式能轻而易举的看到,那些很多精美的生活所含的元素,例如那些昂贵的香氛蜡烛,不同牌子的高价货,创造出来的需求,制造出来的向往,希望得到的憧憬,以及无法得到的煎熬和折磨。我偶尔也会自省,是否自己正在被这种网络消费主义所折磨,想要拥有而不可得的折磨。
其实我没有什么是必须要拥有的,大多只是喜欢向往的程度,但真的喜欢有需要到掏钱去买的程度吗?只需要看看存款,这种念头都不应该存在。没钱,用来消费的钞票变少了。能如何呢?应该想的是,拥有的已经很多,房间满满当当的,如果要搬家,会是一件很头大的事情,因为实在太多东西了,更严重的是,有很多还是舍弃不了的东西(真要舍弃还是很多可以扔的,只是还没有到那个需要舍弃的时刻)。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被消费主义所误导。这两年大火的网购直播,其实跟以前的电视购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只是现在有了网络,大家有了参与感,而不仅仅是三两个电视导购在四方盒子里一个劲的叫卖了。对于那些购物平台的各类直播,我从来没有兴趣去看,但我并不是和世界或科技脱轨,这些有什么值得接轨的呢?只是花费自己的时间,去看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还要掏出你的口袋里的金钱会换取他们制造的需求。那些网红我也从来不看不关注,小红书之流的APP以前还下过,看了一圈之后就删掉了,不说上面货物是真是假,至少我不想因为种草而去消费。
前些年我也买了不少所谓大牌的MUST HAVE,什么小棕瓶小黑瓶小红瓶小灯泡,都买过用过,然后呢?并不会再买。当时买这些的决定,也不是因为谁的推荐,只是看着这些好像很受欢迎,销量也很好,在机场或国外免税买很划算,就都一一买过用过,而我这些年用护肤品的心得除了在换季过敏的时候用敏感肌护肤品有明显的效果之外,其他时候没有觉得那些高价的护肤品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即使是贵得上千功能性的大牌精华,我也没有觉得脸上的皮肤有什么神奇的变化。当然,也可能因为我20多岁的时候对脸上那点皮关注太低,没怎么细致的做过保养,甚至以前做防晒都没有仔细,导致现在基本也没什么可挽回的地步,除非以后花大钱去体验医美的神奇(我到现在都很抗拒花钱在任何医美上)。
买买买的拥有自然会很开心,但开心都是短暂的,不大会在使用的时候,长期维持同等程度的开心。之前买到喜欢的文具,在付完钱拿在手中的那一刻是很快乐的,但之后呢?看着它们的时候好像也很开心,但却不是在得到手那一刻的那种开心。所以购买的行为所制造的快乐的多巴胺只是当下那一刻的巅峰,在往后,不再重现,除非时刻保持着类似的购买行为,但这种行为在失业没收入的时候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这两个多月在纽约的生活,因为疫情,极简了很多,尤其是在生活开销上面。以前一个月要花三百多甚至四百刀在食物上面(偶尔的外食),现在一个月不到两百了(外食几乎都没有了,除了五月底买了一次炸鸡)。以前每个月会去电影院看周二半价场的最新电影,现在因为疫情影院都关了,也没什么新片了,这一块的消费也减了。现在连洗衣服的钱也少了大半,因为都不怎么需要出门了,换的衣服少了很多,加上为了省点钱,平时还会手洗些轻薄的衣服,免了洗衣房的洗衣烘干费用。从去年下半年交通费减少了很多,因为已经不买月票了,只是充值按单程付费,但这两个月,单程付费都不需要了,因为出门基本都是靠双脚走的范围,哪怕跑去上东找朋友,也是慢慢走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不花钱坐地铁。当然,地铁之类的公共交通还是有些不能完全放心,虽然也有搭了两次公交车,但什么都不碰,下了车各种挤免洗手液消毒杀菌。
之前虽然都不怎么大宗购物,衣服鞋子之类都是很偶尔的买些必需品,但平时会花些小钱买买文具让自己开心开心。但最近大半年几乎也不怎么买了,好多次有时间的时候,去41街的Kinokuniya那转转,就只是看看,看看那些精美的杂物文具,拍拍照片,都让自己的心情很愉悦,也偶尔去过几次其他的文具店,也是从来都不买东西,纯粹就看看,看看也很开心的那种。
去年年底在MUJI买了今年用的日程计划本之类的文具,后来还拖朋友回国的时候帮我从淘宝带了不少回纽约,所以已经有很多了,钱也是之前就已经花出去了,所以现在只能跟自己说,物质上,我什么都有,除了满足生存基本的食物,其他什么都不需要。
现在的生活,都是在不花钱的地方发现幸福感。例如河边的跑步锻炼,散步去公园草地躺和野餐,看路边沿途或自然的风景,欣赏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或瞬间,和家人朋友聊天,看书、电影或剧,从中学习收获别人的人生和故事,路过一朵花也觉得很美好,看到一片可爱的云也会很开心,还有那些可爱的狗狗和小baby,都会让我内心有很多温暖的幸福感。食物还是需要钱购买,但在制作的过程中,沉浸在锅碗瓢盆的协奏中,不只是负责自己的吃食,也是从食物中获得有限的幸福感(自己做的食物来来回回就那些,幸福感太有限了)。
在过去的几个月,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们被迫改变着生活方式,从收入减少到消费减少,很多人经历的比其他人要多许多,更使得我们去思考,到底该如何去生活。
比起以前的我,现在我既有失去,更多的却是收获,因为专注思考自己需要什么生活就好,不需要去看别人过怎样的生活。
© 本文版权归 不ugly的Bett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World Traveller & Life Explorer la vie est ailleurs & eudaimonia 我...
不ugly的Bett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魔幻南美(1)--秘鲁利马 (15人喜欢)
- 关于中美对账这件事 (14人喜欢)
- 伦敦假期(4) (16人喜欢)
- 伦敦假期(3)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