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学习方法实践 初级
三月以来的三个月各种低落,不仅因为新冠、工作的不愉快,还因为围棋。比较痛苦的是,这发生在我真正开始对围棋认真以后。 想当年(去年底)两三星期才去一次棋院的入门课,作业也是去之前一小时赶着做。现在每天花时间在围棋上,相比之下还是当初随便的时候更开心。 最近真的有很多次,一气之下就想掀了棋盘(电脑),从此不下了!无数次心里有声音说,这样下棋没有意思。(但自己也了解自己决定了的事没法罢休,无法给自己交代是不可能放弃的。) 围棋是看似理性逻辑沉稳的一项活动,我经历了懵懂、好奇、懊悔、冲击、痛哭、迷茫、终日愁苦,其实还未曾经历极上的喜悦、快感或共鸣。围棋或许其实是很感性的活动。
老师骤变后无情摧残我,我不仅在方法论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提示,反而自信丧尽以至坚持的动力也遭到破坏。但自己还是尝试了各种方法。以下对近期的方法做一些记录,也写一下自己的感想和今后的对策。
0 下棋的目的 1 大量对局 2 围棋书 3 死活题、手筋题 4 指导棋 5 摆谱
0 下棋的目的
如果做一件事不明白目的,那无法很好地做成。 如果做一件事但方法没有效率,那也无法很好地做成。 不明目的和没有效率,是我最痛恨的事。
我把围棋当一门学问,一项技能,一种艺术。单纯想学会,想鉴赏,想了解为了赢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和技巧,如何在某一盘面下出那一时刻的好手。并无表现欲。 然而我的观察中,下棋的人(尤其是网络围棋)存在很多以下的人:
- 单纯喜欢互殴。
- 喜欢从输赢中找满足感或存在感,喜欢向人显示自己的实力。拼段位、拼rating。
- 把下棋当作游戏、娱乐,打发时间的工具,而不是体育或艺术。“今晚是玩Nintendo Switch还是下棋呢?”这样的感觉。
- 下棋社交。(这方面观察材料还不够)
可能我的目的中对象是棋,以上很多人的目的中对象是对手。
对策: 对于围棋界神奇的优越感和弱肉强食等等,我已经吐了很多槽。 和自己目的不同的人,无视之。如果对局遇上,以礼相待。如果对方不以礼相待,弃之。 把对手看作机器,看作给自己变强的习题。如果一局棋可以从对方手里学到一些,甚至可以有精神上的交流,那是对方的修养和缘分。如果不可,则无需多挂念,速弃之。 虽然很冷酷,但为了身心健康,杂鱼角色只能这样对待。
1 大量对局
大量对局是各种强者和所谓强者建议的上佳方法。 回想到3月1日为止19路我只下过3局(况且是悠然的指导棋),其实我真的超初学者超没有经验。最近一个月我用不同工具进行了对局实践(虽然不是大量)。
i)网上对bot 和老师对局输惨之后,我下决心和COSUMI每天一局19路,希望六周后重新挑战他(挑战本身可能不会实现了)。现在坚持了一个月一天都没有少。一开始让5子,赢多了陆续减。从5子到2到3子只用了一个星期,可是之后2子有赢有输,现在居然转变成无法赢。这有可能说明,棋院的入门课让我有了很好的入门基础,实力其实就到了COSUMI让2到3子。COSUMI的19路在KGS上8级,或许我现阶段的实力接近10级。 然而我又不是为了知道自己的级位才每天下棋的。现在每天以相似的情形输2子棋,重复没有太大意义。
ii)手机app对bot或对人 下载了囲碁クエスト,打开过一次后就一直不敢打开(9路13路各下一局就逃走)。因为新冠职业棋士暂停对局,在网上开大会和大家一起玩的契机,我又打开了囲碁クエ,奋发连续一小时下。这种意义上这个契机让我顺利克服了网上对人对局的恐惧。 又曾有小小的喜悦是,某天13路靠实打实的力气赢了比自己rating高一些的人。 然而囲碁クエ时间限制还是太紧了,9路3分钟13路5分钟,简直靠手感,无暇思考。可以用来试手,但不是严肃的学习工具。 除非认真检讨。
iii)网上对人 KGS首战对人,遭到escaper,在眼看输棋的时候对方逃了。 幽玄の間首战互相都是18级,被对方杀得落花流水,对方怎么可能是18级。
对于对局的感受,可能不讲理论只大量对局对小孩子有用。或许小孩的脑中不需要记太多无用的东西,脑容量大记忆力强,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信息。我的脑子往前算三步就已经容量不够,更不用说潜意识记住或分析棋本身关键内容(或许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瞅了瞅囲碁クエ上输给我的人,有的人对局历史总共有4000局或8000局,单纯假设每天两小时每小时10局,下4000局花200天。花200天拿到比我高一些的rating但还输给我这种菜鸟,实在不是很有效率。
对我而言,对局或许要重质不重量,对局后不检讨没意义。只对局不检讨,相当于只做题不批改。 想当年(三月之前)在棋院的对局后,我都会立马找个咖啡店,又花两到三个小时,把刚才的棋复盘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回忆整理老师和我检讨的要点。现在我丧失了这个习惯,也落到求量弃质。(说着说着把笔记本拿出来翻一遍,回想那时候老师的指导,简直泪崩。老师根本不会知道我这么认真,也不会知道有这种笔记本的存在。)
对策: 停止对局。把自己的棋拿出来检讨。虽然一个人检讨很困难,但试试看。 如果要对局,一定要预留时间检讨。只对局不检讨不反省真是消费时间。
2 围棋书
入门的书泛滥,入门之后的系统的教科书少,这已经吐槽过了。 从学棋开始我已经读了20到30本棋书,可是很少有系统性的好书。 最近开始读聂卫平和羽根直树的书,居然一时人品爆发连胜。但过了几天又返回普通人品。这说明书里的东西有用,但读一遍并没有掌握成自己的。忘了。 关键不在于书的量,如果能有一套靠谱的初级书,从头到尾吃透,那比读很多书有用。
对策:继续寻找。
3 死活题、手筋题
体感就当这是背单词,而且居然不做就会忘。死活题几周不做居然就杀不死bot,太现实了。 手筋更不用提了,本来手筋、对杀技能就是0,还屡屡碰到一上来就喜欢凑上来互殴的人。对付这种人,只能把最讨厌的手筋、对杀练好,你要殴我殴回去,然后走人。
对策:每天做。
4 指导棋
指导棋,一手一手的解释固然是好,但是太具体了。我需要总结一些方针,一些大方向。比如在以前棋院的指导时,由于我坚持不懈执意连问,老师的回答中会有金句。 而且无数次的反思已经让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指导棋的最低要求是,不能以输赢为目的,而是以指导为目的。
对策:(细节而不是大局方针的指导棋)暂停。
5 摆谱
当初第一次拿到13路的示范谱,我连摆两三遍,写了满满一页问题拿到教室里,结果问的人只有我一个。原来如此,原来其他人就是机械地排了一遍然后就去洗手间了。 我有可能很喜欢摆谱怎么不做了呢?
对策:赶快摆起来。羽根直树、武宫正树、秀策。
另 中盘or收官反胃
和老师的指导棋中,到了中盘之后某处(大约100手以后),因为被他压着打又不知如何还手,我经常出现一种憋屈造成生理上反胃、恶心、想吐。这经常是我不擅长的近战,不知所措又不得不下下去。对于中盘和收官的下法,我没有学过。我又是如此厌恶互殴。
对策:(没有系统学过下法之前)迎战互殴,如果局部失败,判断形势,损失惨重,直接认输,保护自己,无需下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