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踏踏实实做事才会有好结局,功成身退越早越好

在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着天下所有人的生杀大权。
因此,在朝廷做官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必须小心翼翼,时刻保持谨慎,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才能保全自己呢?曾国藩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一、凡任事之臣,当可善始善终
在《致澄弟沅弟·凡任事之臣,当可善始善终》中,曾国藩就说到:“以朝廷之仁厚,凡任事之臣,当可善始善终。”
这里的“任事之臣”就是指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只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就可以得到善始善终。
自古以来,朝廷最害怕的不是碌碌无为的庸才,也不是贪官污吏的小人,而是能力很强、野心很大的人。
曾氏兄弟创下了许多丰功伟绩,虽然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但也不得不让朝廷紧张和戒备。
朝廷担心曾国藩兄弟二人在建功立业之后,不老老实实地为朝廷效力,而是野心越来越大,甚至想成为第二个吴三桂。
在湘军攻下南京之后,朝廷就已经有所动作。
好在曾国藩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及时做出了裁撤湘军的决定,这才消除了朝廷的疑心。
后来,曾国藩又奉命剿杀捻军,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他表现出的办事能力,以及对朝廷的忠诚,却赢得了朝廷的信任,这才得以善始善终。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虽然算不上仁厚,但对于忠心耿耿为自己办事的人,还是会委以重任的。因此,曾国藩经常告诫弟弟曾国荃,做官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好的结局。这也是曾国藩为官几十年的经验之谈。

二、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有一段时间,曾国荃一直为遣散湘军的事而郁郁寡欢。
毕竟湘军是他们兄弟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可以说他们为之付出了许多心血,而且湘军也为他们兄弟取得了许多军功,为他们赢得了诸多荣誉。现在军队解散,他们心里自然不好受。
曾国藩深知弟弟曾国荃刚毅倔强的脾气,担心他在冲动之时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因此在《致沅弟·功成身退,愈急愈好》中告诫弟弟“日则嫌其骤,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一般来说,大的名望和功业一定会招致大的灾祸,因此必须尽快抽身隐退,才可以保全自身,避免灾祸降临。
曾国藩的这种观点和做法虽然有些消极,但从历史进程中来看,也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当时曾氏兄弟二人已经深陷陷阱之中,不能自拔。如果不尽快脱身,恐有性命之忧。
湘军攻陷南京之后,对南京城进行了洗劫,抢夺了大量金银财宝,而曾国荃抢得最多。
因此,左宗棠等人上奏弹劾曾氏兄弟。朝廷有些恼怒,原本打算严肃查办,但却被曾国藩用智慧化解了。

三、曾国藩的聪明之举
曾国藩在攻入南京城后,知道自己会树大招风,于是赶紧办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修建贡院,并且当年就举行乡试,使许多江南的读书人都获得了进入仕途的机会。
第二件事是修建南京旗兵营房,把北京闲散的旗兵调到这里来驻防,解决了许多人的生计问题。
第三件事就是裁撤湘军,表明自己并没有拥军自重,而是对朝廷一片忠心。
这三件事都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原本想要弹劾他的人都改变了想法,于是朝廷也决定不再追究。
正是因为曾国藩这种谨慎而聪明的为官态度,才在无形之中挽救了他们兄弟二人的性命和前途。
这种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取得了太大的功劳,也会招致同行和同事的忌妒。如果不能低调行事的话,很可能会给自己招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