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拐角的那些“地摊”
这些日子,虽然美国乱的有点像大闹天宫,但毕竟和我们隔着一个太平洋,离我们普通人太远。我们普通人还是更关心自己的事,而“地摊经济”则成为最近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个最热的词。
路透社2日报道称,中国已从疫情中率先抽身而出,允许“夜市、地摊”的重现显然是更接近振兴实体经济业态的一种方式。
关于地摊经济的一段话这两天在网络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这句话是这样评价地摊经济的,“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这段话甚至把“地摊经济“和“中国的生机”联系在了一起,这的确是以前从未听到过的。
如果这段话是哪个经济学家说的,那必定会在网上被人争论,在网络你永远找不到一个没有被争议的议题,即使是1+1=2这样明了的事,如果加以全民讨论,也会讨论出一万个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的答案。
当然如果这段话是你我这样的老百姓说的,那人微言轻,你的话会像风一样被吹走,真的网上给你登一笔,别人也会认为你脑子出了问题,怎么把“地摊经济”描述成“中国的生机”,至少那些左一句“凯恩斯“,右一句“弗里德曼”的经济学教授们是不屑的,“地摊经济”这种城市边缘化的经济,在他们眼里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当然一般也是上不了教学课堂的台面的。
但上面的那段话是我们总理说的,确确切切是总理说的,李克强总理近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了“地摊经济”的作用。
就如前些日子,总理在两会中关于中国人均收入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即使在现在,全国人民中有3亿人的月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
从总理嘴中说出的人均收入,及这几天在宣传的地摊经济,是因为总理比那些纸上的经济学更务实,更懂得国情,也是因为总理更了解我们经济的实际状况。
2020的新冠疫情无疑极大地冲击着经济,经济影响的最直接的反映也许就是失业人员的增加,这大概就是地摊经济再次红火的最直接的原因吧。
地摊在以前的一些年份也曾经非常的火爆,当然那时还没有“淘宝“和“京东“,也没有后来居上“拼多多“之类的那些电子购物网络。
谁都见过地摊,特别是在夏日,有时你穿着拖鞋,踢踏踢踏下楼出了小区,当你走上街道的拐角,也许就会碰上一个地摊,那一堆一堆的,很多就是一块布地上一铺,上面一些小的杂物,如女孩头上的发夹、男人腰上钥匙圈或一些100元不到的有着耐克标志的鞋。
地摊,又开始出现在我们街道的拐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