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日
周二,武汉,阴转多云转小雨。
周末做的肉松蛋糕卷昨天吃完了,今早只好热了外婆做的馒头,牛奶、馒头、鸡蛋,不挑食的我也能吃得下去,不错不错。自从怀孕生娃后,口味变淡了,吃东西也逐渐返璞归真,以自然原生味淡健康为宗旨,去年回四川和朋友吃了次火锅,朋友笑说我已经被武汉同化了,没有四川人的本色了。我笑道,武汉背锅了,武汉菜的口味其实也挺重的,我这口味变化纯属个人原因。
今早看的是《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一·吴越归地》,吴越钱氏选择以最温和的方式,献地归顺了宋王朝。从宋王朝而言,钱俶是识时务者,保全了吴越人民免受战乱之苦。从吴越而言,这一决定是痛苦而艰难的。我虽对历史了解不全面,总有一种这样的错觉——吴越江南地的人,不爱妄动干戈。
在这一章里,钱俶尚未献地归顺前,曾与宋王朝建立了较为友好的关系,共同出兵征伐江南。钱俶到汴京,太祖对钱俶赏赉甚厚,“赐俶剑履上殿,书诏不名”。剑履上朝我理解,书诏不名,不太清楚情况,在网上查了一下。古代帝王赐臣下剑履上殿、书诏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这些看似无实际意义的优待,以示殊荣。而宋王朝,四项殊荣均获者唯有赵元俨,也就是历史上的“八贤王”。当年《少年包青天》陈道明饰演的八贤王,尊贵高雅,礼贤下士,至今回想,风采依旧;而近日观看的《清平乐》赵达饰演的八大王,倚老卖老,令人生厌。
同样的历史人物,因为不同的立场,在影视剧里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我史书读得不多,对大多历史人物的认知都来源于影视剧,一个人物在这部剧里是正派,到那部剧里可能就是反派。以前看剧,还要分正反派,如今看剧,世上哪有正反派这样非黑即白,不过都是立场不同而已。
《宋史纪事本末》一共有109卷,照我这个龟速,上班每天早上来得早,读一卷,除开有事耽搁的,不知2020年能不能看完。估计还得加油。
今早还翻了几页《繁花》,确实挺有意思的,我有兴趣读下去。小说对话全是上海方言,真的是一部可以读出上海味的小说。小说前言里有一段话评价这个小说很恰当:“《繁花》用自己腔调和言说印记来发现并肯定日常经验和平凡物事‘诗意’和‘史意’”。
城市与人,如今的城市大楼大厦林立,传统的地域文化日渐式微,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长此以往,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恐怕只能从文学作品里去寻找印记了。但,有作家的地方还能有作品流传于世,那没有作家的地方呢,它们的地域特色是不是会淹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是不是消失的时候连个水花都没有呢?
中午,步行到中南的银泰,给孩子买了一条裙子,在最后一天用了云闪付的消费券。
今天,下班回家,孩子冲到门口来迎接我们,第一句话就说,春节快乐。我一头雾水,她没来由说这句话是干什么?读了什么新绘本,还是看了什么新动画片?
外婆说,我昨晚把儿童节送她的礼物收起来,她今天一整天都在找儿童节的玩具。
我恍然大悟,原来,她说的是,儿童节快乐。因为表达不是太清楚,语速又有些快,er这个音被吞了,tong听起来就像chun了。她说儿童节快乐,是在问我,昨天我祝她儿童节快乐时送的礼物去哪里了?
我理顺逻辑,用正常的话表达了一遍,问她我说的话,是她想表达的意思吗?
她点头说是的。我说晚饭后再玩。
发酵箱到货,一个大箱子。我在回家途中跟爸爸做好了心理建设,告诉他我买了一个大家伙,让他回家看到大箱子不要惊讶,最好不要发表任何意见。他守约没说任何话。
我负责清理厨房,小小的厨房又塞了个大家伙进去,厨房的灶台呈L型。如今,L型的一边已经被烤箱、厨师机、发酵箱、隔水炖、奶瓶消毒器占满了……
此时,我无比地期待有个大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