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的学习能力
现代生活,互联网紧密连接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信息便利,但也让我们越来越容易被打扰。
再加上生活繁忙、计划多变,我们的时间不断被分割,耐心逐渐被削弱。充足完整的时间越来越少,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
因此,进行高效碎片化学习就成了这个时代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

当然,关于碎片化学习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批评家们认为相对于系统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琐碎、分散、割裂,只能提供自我感动的幻觉,是无效学习。
先不论碎片化学习是否有效,我们首先要明确,对于一个主动学习者来说,我们纠结的不应该是学习的形式是碎片化还是系统化,而是怎样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1
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这是有效学习的核心逻辑。
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都在低效地“假学习”着。我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掌握知识”的错觉:重复阅读一个知识点,继而对这个知识点感到熟悉,然后下意识地以为“掌握”了知识。
然而如果让我们复述或者应用,我们又会卡壳。因为,我们其实并未真正掌握。
这种机械性重复阅读式的学习带来的只是我们对某个知识的模糊印象,形成短期记忆,但它并未进入我们的长期记忆。
而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保证知识进入我们的长期记忆。
只有变为长期记忆的知识,才能被我们提取和应用,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掌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碎片化学习缺少学习效果的反馈,也缺少对知识的运用,所以它能变成长期记忆的可能性很低。
那我们是不是就不应该进行碎片化学习了呢?
当然不是。从珍惜时间的角度看,碎片化学习仍然十分必要。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2
有的人喜欢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新的知识,自认为抓紧了一切时间学习,十分满足。
但其实,学习新的知识实际上是获取短期记忆的过程,但由于时间碎片化,很难通过足够的反复来巩固短期记忆,更遑论转化为长期记忆。
时间充足、完整,是系统化学习的前提,是学习新知的最佳条件。
所以,我的建议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巩固旧知识。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另一方面,“温故而知新”,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细节的丰富延展。
3
时间碎片化不代表学习的知识碎片化。
碎片化时间的场合大多都没有系统化学习的常规场景,比如通勤路上、比如排队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常规的学习活动难以展开,唯一便利的学习工具就是大脑。
所以,这里有了另一个思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复盘式思考,对大脑里的知识储备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没错,让大脑成为我们的主要学习场地。我们可以重建我们已学知识的结构脉络,脑中画思维导图、智慧树等,进行一些总结、复盘、升华型的学习,而非碎片化知识点的阅读记忆。
因为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单独的知识点其实效率是不高的。知识点之间相互连接,联系紧密,集中注意力在单个知识点往往不利于知识系统化,不利于知识关联的建立和调用。当然背单词除外。

4
最后一个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方式,就是单纯地放松休息。系统化学习、工作之后我们本来就已经很累了,再用碎片化学习连轴转,往往会让大脑更加疲劳,学习效果也不高。所以,索性就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让大脑充分休息,为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
最后,总结一下关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①不建议学习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最佳
②建议简单进行思考复盘型学习,时间碎片化但是可以思考系统化
③利用碎片化时间让大脑休息,迎接之后的学习巅峰状态
新技能,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