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幕正剧
——《半个喜剧》的课后思考题
文/明浩

生活,该是一幕正剧。
看起来,生活中好像充满了悲剧的色彩。其实不然,我们至少还有半个喜剧。
——题记
闲来无事,看了个电影《半个喜剧》。
我决定看看这部电影的理由,是这个电影,让不少人吵架了。围绕着一部电影,以吵架的方式展开讨论,似乎是很多影迷的习惯。这样的习惯还有个好听的说法,叫做快意恩仇。恩仇似乎相去甚远,评论也就天差地别,有人将其捧得很高,有人将其踩得很低。这种两极分化的评判背后,除了快意之外,还有就是影片想要表达的内核,与观影者形成了深层次的碰撞。
其实,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富二代郑多多婚前劈腿,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矛盾。通过由此引发的矛盾表达人性,及相应的思考,构成电影想要传达的价值观。
那么,由此引发的思考,又会是什么呢?
朋友,不要索取太多
人是社会性动物,也便注定了不能孤立的存在。终其一生,可能我们的朋友不会多,但是要与社会绝缘,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就连和尚、道士也做不到,更何况我们这这些凡夫俗子。
在朋友链当中,我们有可能是郑多多。凭着自身优势的存在,会对某些朋友产生利益上的增量。对他们来说,我们就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就是圈子中被宠爱的那一部分。殊不知,被宠爱的多了,即便是天生朴素,也会有飘起来的那一天。
人啊,一旦飘了起来,也就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仰视。甚至会觉得别人为自己所承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我们也可能是孙同。因为无论我们有多强,也不能成为完人,总有仰仗别人的时候。在被别人指指点点的时候,虽然可以忍气吞声,却也不会是完全的折服,大多数的情况,应该是屈从。
孙同与郑多多,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存在,却终会走向分崩离析。无论你有多么的强大,也不能满足别人所有的需求。那所谓的卑躬屈膝,有时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时候却仅仅是别人诚心的回馈罢了。可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不会长久的。
第一种情况,会离散于你不能满足别人需求的时候,这种情况表现出来,似乎是人走茶凉的薄情。其实不然,这是压制的太厉害了,呈现的反弹;第二种情况,会心寒于你没有节制的索取。我因为获益于你,才会涌泉相报。你若觉得索取是理所当然,也势必会超越了我的底线。
没有谁是绝对的强者,也没有谁是绝对的弱者。是朋友,就不该索取太多;是朋友,也不该无尽纵容。
亲情,不要绑架爱你的人
我们听得最多,又最不喜欢的一句话是——我都是为你好。
这话常常出现在父母口中。这话的出现,并不是在初为人父母的时候,而是在孩子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思维,开始的,直到父母豁然开朗,会终止。如果很不幸,父母终其一生,也没有想得开。那么这个期限,就是生离死别。
就像孙同的妈妈,她第一眼看到莫默,表现出来的热情,也不过是一份美丽的误会。因为她没有理清三个年轻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不过,这位妈妈也不是个棒槌,她很快就弄得汤清水利了——利益与爱情还要选择么?当然是利益!
可是,她怎么也不明白,儿子为何就是个榆木疙瘩,竟然会选择爱情。所以,她这位正义的、正确的化身,必须及时出现,要不然,儿子就毁了。毕竟走过的路和过过的桥来比较的话,老人家总是那么的骄傲。至于儿子所列出来的爱情的美好,在她看来,那也仅仅是个屁,其实还不如个屁。屁是有味道的,爱情连点臭味也没有。
我们竟然无法反驳,孙同妈妈的做法与想法。忽然,想到一个并不恰当地比喻:被锋利的刀片轻轻一划,只要是出了血,就会让人觉那很疼;如果是被打了一记闷棍,内脏或者颅内被搞的七荤八素,却没有出血,在别人看来,你捂着脑袋或者肚子,就是在装样子。
可是内伤,有的时候比之于外伤,来的更加恐怖。
爱情,不该掺杂了其他
爱情,似乎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改变着,被更多的功利色彩包围了。就像是一个女人,化了浓浓的妆,你已经记不得她原来的样子了。
可是,爱情不是一场走秀,而是回归后的休憩和相守。终是要卸妆的。
爱情也需要美化,所以要洗脸,不要让美丽的面容蒙尘,如此就好。就像孙同,他向往着美好,可是终究被亲情和朋友牵绊着,直到最后,他将生命中的所谓的“不公平”控诉出来,来为他扭曲的爱情做辩解。这似乎也不能完全说是不对的,最起码,在他看来是对的,只不过,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是呀,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郑多多永远无法理解孙同的委屈。因为拥有和未曾拥有之间,不仅仅是物化的概念,而是透过物化,浸入在骨子里的骄傲与卑微。所以,孙同会控诉,控诉命运的不公。
如果控诉有用的话,世界将是一片哀嚎。即便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似乎也不会觉得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有情饮水饱,似乎有点过于理想。但爱情确实应该是,可以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强堡垒。毕竟,真正的爱情,是干净的,澄澈的,也是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的。以此为基础,才会创造出两人共同的未来。
爱情,若要是,掺杂了骄傲与卑微的成分,也就像锈迹斑斑的雕像,了无生气了。
自己,总要有些坚持
纵然别人知道,你的脚是四十三码的,也未必能为你买到合脚的鞋子。很多时候,那些对自己来说,合适的、对的决定,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就像孙同终于没有屈从于户口和事业,畅快淋漓的做出自己的决定。即便是,这样的决定到最后被证明是错的,那又如何?最起码能让自己正剧的人生,增添一抹悲剧的色彩。
生命啊,悲剧才是隽永的。
好吧,我们喜欢悲剧的作品,却不喜欢悲剧的人生。那么,悲剧的对面,是半个喜剧,在平衡着生命。
青春开满了鲜花,才是美好的,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青春有了伤痛,才是真实的,才是将来可以回忆的曾经。
生命是一出戏,自己能把握的部分并不多。所以,当好好把握,至少为自己留下半个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