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笔记
查看话题 >绿植与灵修/Hands of Light
疫情期间我在做什么?对灵性和人生的一点思考。“唯我们觉醒之时,方是黎明 ”—— 《瓦尔登湖》
美国疫情愈演愈烈这段时间,除了买菜和寄快递,我经常会去的最后一个地方是花卉市场。虽然出门一定是戴口罩,拎东西的话还会戴手套。不过每次去种植园,反而少了几分担心。一方面户外阳光直射的面积比较大,再一方面在一整个园子的花草树木旁边还真是心旷神怡、空气清新,潜意识相信植物的净化能力。
每次去家居和植物市场,周围的客人很大比例是中老年朋友。我在20岁这个阶段,除了对结婚生子没什么兴趣,做完了网上很多人所谓的30岁人生目标,和很多40多岁人聊天的时候,仍然觉得他们心智不够成熟、经历太少或者没看懂人生。现在开始目标过40-50岁的生活状态,理想情况也应该是这样,可以开始慢慢实现半退休和财务自由的过渡。
从三月在家工作以来,真是拥有了好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对需要通勤的、每天开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去拥挤的市中心上班的人,能长期在家工作是个不小的红利。这段时间我自己搞了不少室内装潢和维修;利用这个整块的空挡和集中力,更换了手机和电脑设备,顺便整合了数据资料;同时清理了不少闲置物品,或卖或送,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还有主动慰问了需要帮助的邻居和一些很久没有联络的老朋友,交流近况、保持联系。此外,一张爆了七八年的痘的大干脸,现在痘痘全不见了。不过最让我感受奇妙的事情,是养绿植。从白掌、绿萝、波士顿蕨开始练手,这几个月陆陆续续有了二十多种植物,从室内到室外,有热带植物也有蔬菜香料。每天看着大片的叶子欣欣向荣,笔直的枝干向阳光生长,感觉没由来的生活的力量。

可能是我天性热爱自然。植物对我的治愈功能,实在要是比宠物强烈很多。在帮朋友们暂时照料过多只宠物狗之后,我基本可以下结论我是个不喜欢狗的人——能量过剩且气场不合,闹心!我倒是很喜欢吸猫,可是喵养久了也会经常性地很烦躁,想让他们自己去门外面静一静,或者出去当只旅行蛙半年之后再回来找我。植物的魅力,在于我越多时间和他们相处,内心越平静,思路也越清晰,并能慢慢感知他们的情绪。他们若是发黄、枯叶、失去光泽,一定是哪个诉求没有得到满足,需要仔细聆听。绿植多的房间,像个小森林,一呼一吸都是草木的芬芳;从他们身边走过,每一株植物似乎都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和主人交流不同的问题,简直像是游走在爱丽丝的奇幻世界。
2017年的时候我在喜马拉雅山下灵修,除了做两周的全封闭的内观冥想,后面的好一段日子里,都在和Osho(奥修)的弟子我的导师学习。学习Reiki(灵气)疗愈的时候,师傅传授给我Reiki Power的第二天,双手对宇宙能量有了感知,整个世界在我的掌心是波动的气流。后来在长达21天之后的独居修炼之后,突然打开了第三眼。过程很奇妙,师傅教给我一套动作和冥想方法,嘱咐我:每天在太阳出现不同的几个位置自己练习三次,21天之后等待奇妙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他并没有告诉我是什么,他说每个人的生理机制和反应都是不同的。天眼打开至今并没有传说里神乎其神的特异功能——应该是还在发展阶段需要我长期的修炼,最明显的感知是闭上眼睛的时候可以用天眼看到同样有Reiki Power的人,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气流、能量和光圈,以及一些事物的识相。离开尼泊尔回到日常社会之后,冥想的频率和长度都大不如前,我以为这些灵性能力可能会随之下降,而是这几年,发现每次冥想都是对能量的进一步提升,没有出现递减,有时候遇到一些陌生人一下子能看到他们的部分筋骨问题和症结,一问病痛史果真如此。慢慢地,整个人也变得更轻松、更快乐、更明智,比较能锻炼自己在上帝视角看问题。然而拥有植物,像是对我灵性世界的又一个补充和提升,他们让我感受到这个世界有一个部分鲜活、流动而充满生命力,像一股清泉注入干涸的自我的那个部分,一点点抹去尘世里的灰尘和聒噪。
我曾经因为自己过于敏感而烦恼,比如情绪起伏,比如常人更容易感受晕车、气候变化,想法也更细腻——这些特质我认为没什么卵用,倒是浪费了不少时间、降低个人生产力。后来我发现每个人在生理特质的问题上,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其实也是为你开一扇窗。在灵修中,因为敏锐的感知,我更容易比别人取得进步。同理很多人因为自己是天生ADD(多动症)而烦恼不已,其实如果你更深地认识自己,ADD人类大多有比正常人更多的精力或其他罕见的优势,他们不容易感受疲惫,且往往更有趣。然而这个与自我交流与觉醒的过程,只有你自己去体验、去发掘,没有他人能教给你觉察自身、觉察真理的能力。

一个人这几个月,从未感觉到孤独,阶段性回首发现反倒我过去这几年来最饱满的一段时光。上班8小时内要做不少事情,偶尔和家人打电话拌个嘴,这已经实现了我与外界交流的需求。此外随着获得了更多的装潢、割草除虫和厨艺技能,从没有想念过餐厅的食物,也越来越self-reliant(自给自足)。并不是因为工作,每天依然忙到不可开交。但是对于内心的叩问与回答,终于从时常的“今天,你停下来了吗?” 变成了“当下,繁花盛开”。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这么多事,为什么不雇一个园丁/装修工。那闲出来的时间我来干什么?难道是去网上种菜和偷菜?还是去动物森友会上玩购买和交换?
自己动手并100%专注于当下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引导心流(flow)和对大脑的训练,创造最大程度的正念和喜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当完全专注于完成一件自己的喜欢的事情时,会体会时间流逝飞快并获得极大的放松和宁静,比如绘画、滑雪、跑步… 哲学上称之为tranquil ecstasy (宁静的狂喜)。
人类理应是高等生物,我们的大脑才被开发了不到20%。连不少动物都可以预感自然现象,辨别路径和朝向,以及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可是在当今很多社会中,人类却没有灵性,被金钱、物质和传统绑架,反而越走越远,没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在完成一只哺乳动物最基本的使命和循环,或沦为了政治意识形态宣教的喊话筒。

最近也阅读了不少灵修类的书籍,最喜欢的一本是Pamela Kribbe的《灵性炼金术》,看完之后对人生的理解上了一个全新高度。这本书并不是像一些佛教书籍一样讲放下、业力、虚空。Kribbe博士告诉我们,你首先是光,然后是从做人中修正、治愈并获得更多光的能量,在这个宇宙中获得生命的延续。
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求决定了这一切的行之所向。不是每个灵修者都需要去庙里念经,就像不是所有研究人员都在大学里。我渐渐明白为什么很多师父讲,要修行在浮世这个道理:如果我住在与世隔绝的丛林或者山洞里,可能我也不会这么明显地感知外面的世界和独处时的反差,也无法深刻感受这场疫情带来的民生苦难和社会变革。我们需要在尘世里,去做梦想的事,去犯该犯的错,哪怕是在跌撞中前行,却保有自己内在的信念——是我们这一生的使命。
内观里讲,你们每个人,应当以为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皈依;以真理为岛屿,以真理为皈依。我们觉醒后的时刻,才是黎明。
我还有不少追求,却越来越没多少欲望。往后余生,愿像一株植物,每天有阳光水分便喜乐健康,并为此已对此生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 本文版权归 Chandeli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