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澳教育培训随感
这次教育培训历时近三个半星期,前后共计25天。在澳洲的每一天,我们几乎都可以感受到那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这个四面环水的大洲,以其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韵律,为我们演奏出一曲曲优美的澳洲交响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感悟与反思。下面将自己学习、生活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澳洲——美、静、和谐
——“人与大自然为善,人与动物为善,善有善报”
澳大利亚是个发达国家。它也被称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之一。它的发达程度不但体现在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高水平的人民生活,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发展,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高度发展后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澳洲,美景是随处可见的。湛蓝的天空, 白亮的云朵, 清新的空气,随处可见的草坪、绿树,这一切仿佛都在洗你的眼球,放飞你的心情和净化你的心灵。不论是在悉尼、堪培拉、黄金海岸,也不论在市区、郊区或是高速公路旁,除了随处可见的别墅、公路之外,映入我们眼帘的尽是草坪、绿树。单说这树,就多得数不清,抬眼望去,大片大片的都是树林。除了树就是草,草很绿,很嫩,而且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人们不是住在一个个人工的花园景观里,而是与大自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每一户人家外面马路边有带盖的很多的垃圾箱,家里生产的垃圾分类装入袋后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一清早有车子来收集垃圾袋,所以城里也好郊区也好,见不到垃圾满地的情况,到处都很干净,绿化又搞得好,环境确实适合人居住,生活在那里,有一种很清新,爽快的感觉,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购物时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有许多旅游景点的衣服,钥匙圈,甚至许多澳洲特色的袋鼠、考拉、鸭嘴兽等动物玩具也是中国制造的,很多的时候感觉到他们这个国家进出口商品方面政策的特别,他们把原材料运到中国、印度尼西亚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又干干净净地把成品运回自己国家。我想,没有了大批的加工厂,没有了污染源,再加上地广人稀,绿色植物多,自然就是蓝蓝的天空,纯净的河水,清新的空气了 。
应该说澳洲的动物特有福气。 在澳洲,人与动物和平、和谐相处。“一个连动物都不知道善待的孩子,怎么可能到他们长大了会善待周围的人?更别奢谈什么爱周围的人。”这是澳洲人教育孩子对待动物的态度。在澳大利亚,小孩子不会好奇地向海鸟扔石头,因为父母从小就告诉他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光脚走在海滩上,永远不用担心沙子里会有碎玻璃扎伤脚;不足斤两的海产品会被立即放生,在有些州,甚至雌性的螃蟹也不允许捕捉;没人会去伤害大堡礁的鱼儿,但万一伤害了一条小鱼,执法人员会请您缴纳很高的罚款;在许多森林公园,公路上连路灯都没有,因为人们担心那些夜行动物会因为害怕灯光而不敢穿越公路觅食。
因此,在澳洲,很多动物打从娘胎生下来就不把人类当天敌。比如说,鸟是不怕人的,不像在国内,隔着十几米,不管什么样的动物见了人就跑。记得第一天到悉尼后,我们还有点奇怪,后来才渐渐明白,不是鸟胆子大,而是他们不会受到人类的威胁,才会如此信任那儿的人。在我们驻地,清晨,东方刚泛鱼肚白,就有鸟鸣声。白天,室外的鸟声盖过人声。在海滩、公园,如果你把面包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向空中扔,便会有一两只海鸥首先发现美食飞过来,接着再扔一下,其他的鸟儿也陆续赶来,一会儿就有一大群鸟儿围着你了,在你身边跳来跳去,等着你再一次扔面包,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人与动物仿佛亲如一家!
二、澳洲人——文明、热情
——“假如我们拥有一颗体谅别人的心,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别人的爱。假如我们总是宽以待人,那么我们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假如我们总是快乐微笑,那么我们就能收到幸福和快乐”
在如此优美景致下的澳大利亚人显得格外文明。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时间:一天培训放学后;天气:下着雨;地点:我们驻地较远的地方;主人公:我们团队的四五个学员;事情的经过:那天放学后,这四五个女同胞在街上逛,天突然下起雨来,没带伞的她们只能跑到附近的一家住户外面的车棚里避雨鞋。没想到主人发现后,对这些女士们格外的热情,主动问她们要车还是要伞。接着,这个好心的澳洲人将这些幸运的主人公们开车送回了我们的驻地。的确,在澳洲的二十多天里,我们无时不感触到澳洲人的热情。
在澳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随处可见。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经常有陌生人向你微笑。澳大利亚的汽车很多,但人们驾车都很文明,看见行人总是自觉地会停,让人先过。看见主干道上有车,必定会停下来,直到没有车才会上道。特别是公共汽车司机,经常碰到问路者,可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使问路者认识路为止,宁愿一车人等着,也从不听到车上人埋怨、不满。公寓房、别墅区都看不见防盗窗,院子里围墙也只是用几片木头订成,还不到1米高,可见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信任!
在澳洲,我们经常听到的是“Hello”、“ Excuse me”、“Sorry”、“Thank you”、“Please” ……,多文明又谦虚啊!明明就是我踩到他了,他还主动向我说:“Sorry”。在国内,不揍你,至少也要来一句“有没有长眼睛啊!”;就连我们这群“乡巴佬”到了那里也跟着客气起来,见人就来一句“Hello”,也没谁觉得不好意思。只不过排队等车倒仍有些不太自然,的确,礼仪细节需要从小、平时自然的养成!
三、澳洲的教育——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倡导合作
澳大利亚的教育的确有它的优势所在。
在澳洲的教育观念中,“人本”思想为其教育的根本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⑴ 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澳洲,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班级学生额不会超过28人,否则会被认为是剥削了学生的权益。澳洲的私立中学在学习成绩要求上比国立学校的要求高,如果一门学科考试成绩低于50分则要交费重修。然而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并不大。澳洲人认为孩提时代应该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快乐,除非子女自己想学点什么,家长总是设法满足他们健康玩耍的需要,双休日的休闲娱乐场所随处可见的“亲子”活动令我们生发无限的感慨。事实上,教师如果对学生加重负担和成绩压力,学生及其家长马上会向校长或法院投诉,教师就有被炒鱿鱼的可能。所以,澳洲的教育工作者都把“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宗旨,没有人会逼着学生去博取高分,他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科学习,文、理、体、艺、劳技都可任选和转换,鼓励学生发展特长。而我们国内的中学生学习的负担却显得如此的沉重。
当然,这并不是说澳洲学生并不存在升学竞争,有不少学生为将来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而拼搏名牌大学或名牌专业、热门专业(尤其是亚裔学生),但绝大部分中学生都非常客观地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目标进行定位,也有一些文化和智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也都选择了职业技术学院。澳洲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排名并不看重,认为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发展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充分地享受人生的快乐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是承受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学业负担,即便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商人、公务员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子女选择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和今后将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横加干涉,认为只要孩子努力干就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正是因为人们看重职业教育,所以澳洲的职业专科学院办得相当出色,许多12年级的高中生甚至会放弃报考大学的机会而选择TAFE一类的职业培训。
⑵ 注重全面发展,着眼于社会需要。在澳大利亚的中学里,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训练贯穿始终。澳大利亚的中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多样性,教授的知识以实际需要为第一原则。课程内容广而杂,开设了许多符合生活实际的课目。七到十年级的学生必修课有:数学、英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艺术、外语、体育。从八年级开始,每一门课程中开设多种选课或分高低班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数学、英文、科学 (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 ) 不设选课,只根据学生成绩分高低班。外语不分高低班,但有一至两个语种供选择(宾特里学院有日语课)。从八年级开始,社会科学完全由选课组成,包括历史、地理、管理、商业知识、人际关系、法律与犯罪、社会道德、驾车常识,等等,每年学生从中选择一至两门。技术课也基本由选课组成,包括计算机、木工、缝纫、烹调、打字等。艺术课的选课包括音乐、绘画、雕塑、戏剧、摄影、工艺美术。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可根据自身能力和爱好灵活地选择,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既可以为上大学打基础而偏向理科、文科,也可选学当一名技术工人需要的技能和人人需要的生活知识。就象我们去的一所公立学校,这所学校与中国内地的两所学校是姐妹学校,学校课程的设置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有些学科就像国内职高专业一样,比如与我们随行的两个拍照的学生就是主修IT和摄影专业的。(为了教学的灵活性,澳洲中学采用了近似于大学的授课方式。学生没有固定的班和教室,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
澳大利亚的教育中一个最显著的亮点就是它的教学方法。中国教育会确切告诉学生美国有几个州,澳大利亚会告诉学生如何上网在google中查找,澳大利亚的教师会教会他们的学生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的许多教师教会的是学生如何解答这一道题目,澳洲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再接受,它以启发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实际应用为原则。我在一所学校听课听了一节社会与文化课,一节课下来,几个不同的学生对所选的国家进行了数周的研究并在课堂上呈现相关知识,有谈缅甸的,有谈哈萨克斯坦的。一节课下来,老师占用的时间几乎没有,她就在后面坐着,简单地发着指令让相关学生上去呈现内容。这的确给我很大的感触:我们中国的很多教学都是母鸡哺小鸡式的教学,我们就怕我们的学生不会而不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练习讲了又讲,做了又做,可效果呢?
⑶ 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澳洲的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课堂灌输极少。每堂课上(50分钟),老师一般讲课不超过10—15分钟,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操作、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形式,主动灵活地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比如,在英语课中,像语法这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自学,可能作业形式是: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编一本简明语法手册。于是,学生找一些语法书籍自学并总结许多他们还不曾学到的概念:名词、动词、副词、时态、语气等。又如,当众表达和演讲被当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英文和社会科学课里学生需要作多次演讲,从选择演讲题目到收集资料、准备讲稿、预演、正式演讲,学生都非常重视。集体协同工作 (Team Work) 是素质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大作业规定必须由三至五人集体完成,通力合作、互相协调是集体作业成功的关键。
这二十多天的澳洲教育培训,收获颇丰,反思颇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洋为中用”又何偿不可。回到新港中学,我将与大家一起思索,一起探讨,一起实践,取其精华、学其精神为要,学之、思之、活用之,不虚此行。以感谢领导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
-------------------------------------------------------------------------------------------------------------------
以上文章为转载
一、澳洲——美、静、和谐
——“人与大自然为善,人与动物为善,善有善报”
澳大利亚是个发达国家。它也被称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之一。它的发达程度不但体现在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高水平的人民生活,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发展,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高度发展后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澳洲,美景是随处可见的。湛蓝的天空, 白亮的云朵, 清新的空气,随处可见的草坪、绿树,这一切仿佛都在洗你的眼球,放飞你的心情和净化你的心灵。不论是在悉尼、堪培拉、黄金海岸,也不论在市区、郊区或是高速公路旁,除了随处可见的别墅、公路之外,映入我们眼帘的尽是草坪、绿树。单说这树,就多得数不清,抬眼望去,大片大片的都是树林。除了树就是草,草很绿,很嫩,而且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人们不是住在一个个人工的花园景观里,而是与大自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每一户人家外面马路边有带盖的很多的垃圾箱,家里生产的垃圾分类装入袋后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一清早有车子来收集垃圾袋,所以城里也好郊区也好,见不到垃圾满地的情况,到处都很干净,绿化又搞得好,环境确实适合人居住,生活在那里,有一种很清新,爽快的感觉,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购物时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有许多旅游景点的衣服,钥匙圈,甚至许多澳洲特色的袋鼠、考拉、鸭嘴兽等动物玩具也是中国制造的,很多的时候感觉到他们这个国家进出口商品方面政策的特别,他们把原材料运到中国、印度尼西亚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又干干净净地把成品运回自己国家。我想,没有了大批的加工厂,没有了污染源,再加上地广人稀,绿色植物多,自然就是蓝蓝的天空,纯净的河水,清新的空气了 。
应该说澳洲的动物特有福气。 在澳洲,人与动物和平、和谐相处。“一个连动物都不知道善待的孩子,怎么可能到他们长大了会善待周围的人?更别奢谈什么爱周围的人。”这是澳洲人教育孩子对待动物的态度。在澳大利亚,小孩子不会好奇地向海鸟扔石头,因为父母从小就告诉他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光脚走在海滩上,永远不用担心沙子里会有碎玻璃扎伤脚;不足斤两的海产品会被立即放生,在有些州,甚至雌性的螃蟹也不允许捕捉;没人会去伤害大堡礁的鱼儿,但万一伤害了一条小鱼,执法人员会请您缴纳很高的罚款;在许多森林公园,公路上连路灯都没有,因为人们担心那些夜行动物会因为害怕灯光而不敢穿越公路觅食。
因此,在澳洲,很多动物打从娘胎生下来就不把人类当天敌。比如说,鸟是不怕人的,不像在国内,隔着十几米,不管什么样的动物见了人就跑。记得第一天到悉尼后,我们还有点奇怪,后来才渐渐明白,不是鸟胆子大,而是他们不会受到人类的威胁,才会如此信任那儿的人。在我们驻地,清晨,东方刚泛鱼肚白,就有鸟鸣声。白天,室外的鸟声盖过人声。在海滩、公园,如果你把面包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向空中扔,便会有一两只海鸥首先发现美食飞过来,接着再扔一下,其他的鸟儿也陆续赶来,一会儿就有一大群鸟儿围着你了,在你身边跳来跳去,等着你再一次扔面包,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人与动物仿佛亲如一家!
二、澳洲人——文明、热情
——“假如我们拥有一颗体谅别人的心,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别人的爱。假如我们总是宽以待人,那么我们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假如我们总是快乐微笑,那么我们就能收到幸福和快乐”
在如此优美景致下的澳大利亚人显得格外文明。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时间:一天培训放学后;天气:下着雨;地点:我们驻地较远的地方;主人公:我们团队的四五个学员;事情的经过:那天放学后,这四五个女同胞在街上逛,天突然下起雨来,没带伞的她们只能跑到附近的一家住户外面的车棚里避雨鞋。没想到主人发现后,对这些女士们格外的热情,主动问她们要车还是要伞。接着,这个好心的澳洲人将这些幸运的主人公们开车送回了我们的驻地。的确,在澳洲的二十多天里,我们无时不感触到澳洲人的热情。
在澳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随处可见。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经常有陌生人向你微笑。澳大利亚的汽车很多,但人们驾车都很文明,看见行人总是自觉地会停,让人先过。看见主干道上有车,必定会停下来,直到没有车才会上道。特别是公共汽车司机,经常碰到问路者,可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使问路者认识路为止,宁愿一车人等着,也从不听到车上人埋怨、不满。公寓房、别墅区都看不见防盗窗,院子里围墙也只是用几片木头订成,还不到1米高,可见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信任!
在澳洲,我们经常听到的是“Hello”、“ Excuse me”、“Sorry”、“Thank you”、“Please” ……,多文明又谦虚啊!明明就是我踩到他了,他还主动向我说:“Sorry”。在国内,不揍你,至少也要来一句“有没有长眼睛啊!”;就连我们这群“乡巴佬”到了那里也跟着客气起来,见人就来一句“Hello”,也没谁觉得不好意思。只不过排队等车倒仍有些不太自然,的确,礼仪细节需要从小、平时自然的养成!
三、澳洲的教育——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倡导合作
澳大利亚的教育的确有它的优势所在。
在澳洲的教育观念中,“人本”思想为其教育的根本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⑴ 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澳洲,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班级学生额不会超过28人,否则会被认为是剥削了学生的权益。澳洲的私立中学在学习成绩要求上比国立学校的要求高,如果一门学科考试成绩低于50分则要交费重修。然而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并不大。澳洲人认为孩提时代应该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快乐,除非子女自己想学点什么,家长总是设法满足他们健康玩耍的需要,双休日的休闲娱乐场所随处可见的“亲子”活动令我们生发无限的感慨。事实上,教师如果对学生加重负担和成绩压力,学生及其家长马上会向校长或法院投诉,教师就有被炒鱿鱼的可能。所以,澳洲的教育工作者都把“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宗旨,没有人会逼着学生去博取高分,他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科学习,文、理、体、艺、劳技都可任选和转换,鼓励学生发展特长。而我们国内的中学生学习的负担却显得如此的沉重。
当然,这并不是说澳洲学生并不存在升学竞争,有不少学生为将来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而拼搏名牌大学或名牌专业、热门专业(尤其是亚裔学生),但绝大部分中学生都非常客观地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目标进行定位,也有一些文化和智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也都选择了职业技术学院。澳洲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排名并不看重,认为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发展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充分地享受人生的快乐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是承受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学业负担,即便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商人、公务员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子女选择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和今后将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横加干涉,认为只要孩子努力干就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正是因为人们看重职业教育,所以澳洲的职业专科学院办得相当出色,许多12年级的高中生甚至会放弃报考大学的机会而选择TAFE一类的职业培训。
⑵ 注重全面发展,着眼于社会需要。在澳大利亚的中学里,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训练贯穿始终。澳大利亚的中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多样性,教授的知识以实际需要为第一原则。课程内容广而杂,开设了许多符合生活实际的课目。七到十年级的学生必修课有:数学、英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艺术、外语、体育。从八年级开始,每一门课程中开设多种选课或分高低班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数学、英文、科学 (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 ) 不设选课,只根据学生成绩分高低班。外语不分高低班,但有一至两个语种供选择(宾特里学院有日语课)。从八年级开始,社会科学完全由选课组成,包括历史、地理、管理、商业知识、人际关系、法律与犯罪、社会道德、驾车常识,等等,每年学生从中选择一至两门。技术课也基本由选课组成,包括计算机、木工、缝纫、烹调、打字等。艺术课的选课包括音乐、绘画、雕塑、戏剧、摄影、工艺美术。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可根据自身能力和爱好灵活地选择,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既可以为上大学打基础而偏向理科、文科,也可选学当一名技术工人需要的技能和人人需要的生活知识。就象我们去的一所公立学校,这所学校与中国内地的两所学校是姐妹学校,学校课程的设置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有些学科就像国内职高专业一样,比如与我们随行的两个拍照的学生就是主修IT和摄影专业的。(为了教学的灵活性,澳洲中学采用了近似于大学的授课方式。学生没有固定的班和教室,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
澳大利亚的教育中一个最显著的亮点就是它的教学方法。中国教育会确切告诉学生美国有几个州,澳大利亚会告诉学生如何上网在google中查找,澳大利亚的教师会教会他们的学生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的许多教师教会的是学生如何解答这一道题目,澳洲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再接受,它以启发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实际应用为原则。我在一所学校听课听了一节社会与文化课,一节课下来,几个不同的学生对所选的国家进行了数周的研究并在课堂上呈现相关知识,有谈缅甸的,有谈哈萨克斯坦的。一节课下来,老师占用的时间几乎没有,她就在后面坐着,简单地发着指令让相关学生上去呈现内容。这的确给我很大的感触:我们中国的很多教学都是母鸡哺小鸡式的教学,我们就怕我们的学生不会而不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练习讲了又讲,做了又做,可效果呢?
⑶ 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澳洲的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课堂灌输极少。每堂课上(50分钟),老师一般讲课不超过10—15分钟,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操作、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形式,主动灵活地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比如,在英语课中,像语法这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自学,可能作业形式是: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编一本简明语法手册。于是,学生找一些语法书籍自学并总结许多他们还不曾学到的概念:名词、动词、副词、时态、语气等。又如,当众表达和演讲被当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英文和社会科学课里学生需要作多次演讲,从选择演讲题目到收集资料、准备讲稿、预演、正式演讲,学生都非常重视。集体协同工作 (Team Work) 是素质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大作业规定必须由三至五人集体完成,通力合作、互相协调是集体作业成功的关键。
这二十多天的澳洲教育培训,收获颇丰,反思颇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洋为中用”又何偿不可。回到新港中学,我将与大家一起思索,一起探讨,一起实践,取其精华、学其精神为要,学之、思之、活用之,不虚此行。以感谢领导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
-------------------------------------------------------------------------------------------------------------------
以上文章为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