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
意识的定义
我目前认为意识是记忆和经验的集合体(我用记忆和经验来概括可能是狭隘的)
有生命是有意识的前提,没有生命的东西就一定没有意识
意识会对收集到得感官信息进行加工
根据现在的研究,意识是需要依靠大脑的,而大脑认识世界需要感官,但对感官吸收到的信息会加以处理。从而使得生命个体对世界得认知不一样。下面这个实验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这个实验叫棋盘暗影错觉实验盘暗影错觉实验盘暗影错觉实验。爱德华·阿德尔森用一张图来证明这个问题,图中A、B两个方块其实颜色是相同的,但在上图中我们看出来。如果像下图那样用一个色块把两个格子连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能认清,这两个格子的颜色真的相同。


这个实验能说明三个问题:
- 我们的意识在吸收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了一定的加工,这种加工我们无法意识到,加工后的结果可能已经无法反映出世界的客观情况
- 认知问题并不出在眼睛上,而是出在我们的大脑里。当用色块连起来两个格子的时候,眼睛是能看出两者没有区别的。
- 即使知道二者颜色一样,我们也无法控制大脑,将左图中的两个色块看成颜色一样的色块。也就是意识不仅仅是影响我们对客观存储在的认识,也可能是决定了我们对客观存在的认识。
这时候就让我想到特斯拉,特斯拉的所有发明的实验阶段都是在大脑中完成的。他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就是他有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能力 —— 思维实验。特斯拉可以将他的发明在意识中细致完美的描绘出来,甚至机器运行中遇到的各种故障情况。这其实依赖的就是他强大的意识能力。
我在没有设计思路时,是不会仓促进行实际工作的,而是在脑海中将它勾勒出来,然后进行修改,使之不断完善,接着进行试验。在脑海中运行自己的涡轮机也好,在实验室进行试验也罢,在我都是想象行为。我甚至可以把涡轮机出现故障的细节都想象出。不管怎样,我的想象能使结果无异于实际情况。通过这种设计方式,我可以很快地完善并实施构想,而不需要凭借实物。我打算把脑海中的成品付诸实践,是在我的设计已经修改得合理且完美无瑕时。二十年来,我设计的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与我想象中完全一样,试验结果也与我的设计计划相符,无一例外。根本不可能有例外。工程、电气以及机械的所有结果都与我的想象相符。 —— 《特斯拉自传》:第二章 少年生活
在意识中可以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
人都会做梦,在梦中我们无法分辨我们正在梦中。梦中的世界存在的事物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事物的投影,我们无法在梦中梦到我们没有见过的事物,即使存在也是对已经认识事物的加工。
基于这一点,意识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其实和我的认识世界的细致程度,以及我们的思维角度是很有关系的。还用特斯拉举例,特斯拉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他会对事物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并且思考每一个事物背后的原理。用他在自传中的一段话可以找到佐证:
我喜欢数着脚步走路,喜欢吃饭时计算汤盆和咖啡杯的容积,以及食物的份数,不然我这顿饭一定吃得味同嚼蜡 —— 《特斯拉自传》:第二章 少年生活
也需特斯拉的意识有他的特殊之处,但至少为我们证明,在清醒状态下用意识创造世界,理论上是可行的。
我们是如何分辨幻觉和真实的?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一直建立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上,其中政府、权威等角色提供的信息对我们定义这个世界哪些是真实的起了决定作用。 我们从小学习的一些常识和知识其实是一个群体内的共同认知。这个认知会收到所在国家或群体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文化传统等方面影响,如果偏离很有可能就被认为是谬误,或者将整个人打上异类的标签。
在中国高中,我们被教授的只有一种哲学:唯物主义哲学。即使高中没有学习唯物主义,我们整个社会几乎也是不强调『意识』这个概念的,而讨论跟意识相关的最重要的学科《宗教学》、《哲学》也几乎被边缘化。导致我们形成了一种信仰缺失,或者意识知识的缺失。反而物质和商品高度发达,大家潜在形成了一种物质才是唯一真实的观点。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关于意识的认知就是:人是由意识和物质两部分构成的,人的意识这是神性,而人的物质这是凡性或者兽性。
当下中国社会中,大多数人似乎模糊了这两个概念,也就是模糊了『物质享受带来的刺激感』和『精神快乐』两个概念。最终导致的就是沉溺于追求物质财富和新奇的商品,潜在的服从于自己兽性的一面。而作为表现人神性的一面 —— 意识,也许从很早开始已经发展停滞、倒退。可能终其一生也在无尽的物质欲望中沉溺,作为一只穿着衣服的野兽而存活。
另一个问题,物质(科技)发展是否会让人们精神水平更高,生活的更快乐?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论文中已经提到了这一点,论文的名字叫做《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他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里就不详细展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