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锅贴
到汉中前,我所理解的锅贴是皮薄有馅的,平底锅煎的,细长型的饺子。南方锅贴是闭口的饺子,西安锅贴是中间捏合,两头开口的(就是“面点王”里卖的那样)。
此次出行充分利用每一餐的机会尝试当地吃食,而这个汉中锅贴彻底颠覆了我对“锅贴”的认知。
这间“聋人夫妻锅贴店”在当地人中小有名气,狭小的店面不设堂食,大清早人行道上就已排着一队人了。我立刻站队再探头观望,男主在揉面制作,女主掌管买卖,两口大锅(非常规平底)正好横档在铺口。

店里只有一种产品,一元一个。顾客排队扫码支付后,左手举着手机示意已支付页面,右手比划出所购数量。(不要问我买十个及以上怎么比划,我没遇到)女主看一眼后麻利装袋,然后自动下一位。在闹哄哄的街上,这里除了锅中冒出“滋滋”的诱人声,安静有序。只有默契高效的动作,没有聒噪闲碎的言语,人世无奈市井烟火倒像是一场精炼的行为艺术。

队伍向前挪动,锅盖揭开了!冲破散发着油面香味的白汽,在一队人的瞩目中,MUSIC——小当家的音效(咪嗦啦—啦—)以及旋转的金光——没有出现!



我,我惊了——搞错没——我怀疑了——这,这是油煎长条馒头好吧~ 前面的人开始付款了,我在动摇,还要买吗?呃,买~吧~
老李一边在路边车里左顾右望防抄牌,一边热切期待着我——买的“锅贴”。热烘烘的油煎长条馒头,他毫不疑惑一口咬下赞叹道,真香!
我试试。我是不太喜欢馒头的,无论南方精细柔软的,还是北方紧实筋道的。汉中锅贴馒头完全修改了我的原有体验。它一面是白色蓬软的,另一面被煎得金黄焦脆,咬开横截面有花卷一样的层次且气孔丰富,淡咸的油酥中加了一点花椒的微麻。没有费牙的嚼劲,但绝不软烂无魂,配上隔壁的花生粥,两根锅贴舒适下肚。下车再买两个。

除了锅贴,汉中另一代表小吃是热米皮,相当于麻辣版的,略厚一点的广东陈村粉。米浆倒在热竹屉的布上,迅速蒸成米皮,揭下趁热切条淋上佐料。它的灵魂在于油辣子。尽管我无法像那些常吃的食客在又麻又辣的重口味中分辨出各家不同,孰优孰次,但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汉中辣椒芝麻粉的真材实料和浓厚的菜籽油香的完美CP。


秦岭阻隔了北方干冷和南方湿热,使得汉中平原的油菜小麦水稻交替种植。无论是因势就地取材,还是迫于生活所驱,低消费的高碳水食材在长期市井中被竭力发掘出的各种吃法确是有趣可口。

又:中年大婶市场播报:此行正值樱桃甜杏上市。樱桃,最大最甜的15元一斤;杏子,比乒乓球还大,甘甜多汁,老李称此为“水蜜桃般的口感”,4元一斤。我广东荔枝在当地十几元一斤。
又又:以上提及的所有食物已实时落胃,根本没有顾及拍照。除了最后一张航拍图,配文示意图是从美团的用户点评里扒下来的实图,不是我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