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舟国际教育大咖课堂 | 浅谈国际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


疫情爆发以来,虽然和大家一样都无可奈何地经历了一段“宅在家里”的时光,但这让我有了更多时间与孩子朝夕相处,也让我能够安静思考、沉淀感受,从一位母亲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国际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进行思考,希望我的理解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刘娉娉
诺亚舟国际高中课程项目主任
澳大利亚留学背景,英语语言专业
自2012年起担任诺亚舟学校国际部主任,与国外名校建立友好关系并成功输送数批毕业生至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
家庭教育融合国际化教育的趋势
这题目初看很大,家庭教育与国际教育仿佛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又丝丝相扣,这与我们较流行的一个观点——原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贴近。现在,尽管疫情当前,尽管家长们的观点可能会因为COVID-19的国际发展趋势而变化,但国内的国际教育蓬勃发展,以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不少家庭还是坚定不移地按家庭教育发展规划去走,让孩子选择,有机会走出国门。举两个例子吧~

例子1:
一起长大的朋友,全家迁居英国伦敦,孩子出生在伦敦,从小接受西方文化,又在家庭的影响下学习中国文化。
英国疫情期间,七岁的孩子在家除了时间不多的线上课和体育运动,凭借自己对中文的热爱,翻出家里的故宫书签,专挑最难的汉字去写。
英国的教育给了孩子西方语言文化的熏陶,个人兴趣的培养,同时他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习华夏文明。多元文化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左图为孩子挑出的中国汉字。

例子2:
—大学同学,移民加拿大,他分享:“疫情下的加国,我们家孩子在家是靠奖励游戏时间;而邻居家娃爸教育孩子真的用心,没有疫情时,每天带娃练冰球、跳舞,或者综合运动。
平等沟通机制下,他们家娃非常听话,他爸禁止的事情,没有一个孩子会做”。
选择移民,我想大部分原因还是受国外优质教育制度和氛围的吸引吧!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在国外文化影响下家长用心教育的成果,家长吸取国际教育的养分,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国外求学仍然是一个趋势,并且是低龄化走向的趋势。

国际学校助国际教育融入家庭教育
国际学校是应运而生的,它较中国传统体质内学校有些不同,大到课程体系、评价机制、授课环境、语言环境、思维方法,小到规章制度、课堂要求、宿舍管理、硬件设施等,这些不同让国际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在此,借用诺亚舟国际事业部总监Michael Wang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总结:Critical Thinker批判性思考者、Problem Solver解决问题者、Decision Maker决策者,来作为家庭教育中的培养方向。

作为一名母亲,我同样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成为具备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的优秀人才,可以有机会接触国际教育,更希望他能走得够远,到达国际教育的顶尖学府,成就人生。这些都是美好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取决于他个人的努力和我们能够给予的平台。国际学校不失为一个提供国际教育优势的平台。每个人从小就都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奠基石,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并与家庭所认同的学校教育相辅相成。
如何将国际教育点滴融入到家庭教育
想让孩子成长为具备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的优秀人才,与基础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个人认为这三个培养目标能从家庭教育的不同方面着手:尊重与被尊重、分辨是非、待人接物、自主学习(包含阅读习惯)与自我保护。以下将从尊重与被尊重,以及如何分辨是非进行分析。
01 尊重与被尊重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尊重,也是培养Critical Thinker的前期奠基石;让孩子感受被尊重,他才会敢于说出内心所想,才会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才不会随波逐流。怎样对待孩子才是真正的尊重呢?我们通常认为,孩子们应该表现出对我们的尊重,而不是尊重他们。相反,孩子是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实际的尊重是怎样,来学会尊重。《正面管教》有具体的举例:“你提出要求时,要尊重你的孩子。当你打断孩子正全神贯注地做着的事情时,就不要期望孩子会‘马上’做什么事,要给她一些提醒:‘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了。你想再多荡一次秋千,或再滑一次滑梯吗?’要随身带一个小计时器。教给孩子如何设置一分钟或两分钟。然后,让她将计时器放进她的口袋里,以便计时器响起时,她能够准备好离开。”正面管教里提到的尊重,是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加入了时间管理的概念;在家庭中,尊重孩子,首先要做到的允许孩子自由表述想法,发表意见,不妥的话语,我们及时给予指出,帮助他们改正,这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他们独立思考,拥有正确世界观的第一步。要尊重孩子的气质特点、兴趣爱好及对活动的选择,切忌拔苗助长,逼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我的两个孩子性格迥异;大儿子安静,他四岁时说过一句话:“我可以用意识控制天气”,对于话不多很安静,天天捧着书看的大儿子,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完全的天马行空,完全的不着边际,让他继续发挥想象力是多么得难能珍贵;小儿子闹腾,天生爱演,奥斯卡小金人儿的获得者,想象力丰富,编织各种英雄梦,我虽不阻止,但会告诉他谁是生活中的英雄,那些警察、消防员、医生等等可以拯救人生命的人,就是英雄!于是,他有了英雄梦——消防员。不嘲笑他的想象,帮他树立正确三观,不活在自己的英雄世界里,避免导致一些误以为自己可以飞檐走壁而带来的悲剧。不强迫他们去参加任何补习班,有时会有点不学无术的感觉。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形成,需要家长的引导,建议兴趣爱好一旦确认、选择,就想办法坚持。坚持也是一种信仰,我想不强迫也是一种态度,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把长偏长歪的枝杈砍去,是帮助他们长为参天大树的第一步。


左图为大儿子小学的美术作品、右图为大儿子学校活动扎稻草人
大儿子自幼儿园大班起学习美术,静得下心,沉得下来,喜欢阅读,喜欢研究,话不多,有自己的一套幽默感。



cosplay绘画咏春对抗小儿子生性活跃,好动,健谈,闲不住,自带喜感,静不下来。 其次,给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凡是他们能做的,对他们有益的,都鼓励他们去做,过度的关心和担心是不必要的。例如一些家务的承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去参与,参与多了,就会逐渐具备基本生活技能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儿子第一次离家住校的第一天,宿舍里八个孩子,只有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床铺的整理。图为两个孩子参与的家务活,并非摆拍,是过程中的拍摄,只为了记录下这一刻;期待他们将来不在父母羽翼的保护下,依然可以拥有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



孩子被尊重的同时,也在效仿我们的行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我们的尊重,会换来被尊重,久而久之,就是相互尊重,有商有量的家庭环境,更改有利于孩子的今后成长。
02 培养慧眼 懂得明辨是非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55万例。这是什么概念?许多人对于疫情的认知较为片面,于是有了键盘侠、甩锅侠等等的诞生。我们的孩子每日除了知识层面的教育,其他现实世界的教育少之又少,对于万里之外的美国疫情,有着“幸灾乐祸”的心态的人并不在少数。这其实是一场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免疫测试,如果可以利用Crtical thinking方法来思考,用逻辑思维来看待事物,那就可以辩证地去阅读各类型消息了。

如左图所示,借作者“十七进制”的一篇文章中的截图来说明一下有关“世界观”的问题。
生活中,要如何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呢?我们要结合具体事件,对孩子进行启发与教育,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段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培养。例如,讲故事,以书中的孩子为例,启发孩子对照自己,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促进孩子的上进心,改掉坏习惯。与此同时,我们要避免无原则的迁就或训斥,虽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面对一个调皮捣蛋随时可能引炸你情绪的那个小人。从小培养起来的“慧眼”是可以帮助孩子在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做事原则,并建立适当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成为通往成功道路的必备法宝。
小儿出门,全副武装
特殊时期,注重防护

当前,国内的疫情在中国政府的快速反应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与支持下,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基本趋缓,但境外输入新增病例不断增加也的确让人心慌慌。整个假期宅在家里,除了买菜,基本不出门,偶尔跟孩子们放风,一旦出门都是全副武装。小儿子出门后,看到有人在小区里不带口罩,他会告诉我,那个人这样做不对,会有被感染的危险。这其实就是一种分辨是非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从言语到行为举止,到环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