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深度阅读?
精读(或者说深度阅读),是我们希望可以透彻掌握书中某个重要内容时采取的手段。相较于速读,它更加强调进行深度地思考。而对于想要学习主题阅读的阅读者来说,掌握精读是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

何时精读
精读并不是说一定要把一本书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对于一本需要精读的书,我们同时可以采取速读的方法进行辅助。
精读的对象是书中我们认为重要的内容。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自己感兴趣的、颠覆过往认知的、争议性的、可以作为参考范例的、可以作为素材内容积累的、可以应用到生活工作中的,都值得精读。
值得精读的内容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会诱发我们的某种情绪反应,迷惑不解或者茅塞顿开、引人深思或者振奋人心、惊奇、喜悦、抵触和不满等等。
不是说经典都需要精读,任何一本书是否需要精读,都要考虑到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多少价值。太晦涩或者太简单,以及价值贫乏的书则不必精读了。
以下是具体精读的方法:
解构
阅读文本,并写出它的纲要来。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重新梳理各部分间的关系。各部分间是什么关系?总分?并列?顺延?按照时间先后、从因到果、事件发展等符合思维逻辑的方式重新排列,并用结构图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时候我们需要对内容进行不断地细分。划分层次并分析,对子部分进行分析,对子子部分再进行分析,直到你对内容的结构彻底明了没有任何疑惑为止。
联系与迁移
书中在提及概念、原理、方法和思想时,往往会举一些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例子往往和作者本人的经历有关。
而对于读者而言,我们需要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内容,就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我以前在哪里遇见过相同或者类似的内容?可以用来解释我知道的哪些现象?可不可以把书中的观点进行迁移和推广?如果可以,那么它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适用边界?
我们需要不断地反复向自己提这些问题,以此来发现繁复现象背后共通的原理。
深挖
所谓深挖实际上就是追本溯源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接受到的知识都是二手的、甚至三手四手的。这些知识往往出自于某些具体的学科理论:心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物理学等等。
一手的研究资料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然后被写成了畅销书或者科普书,然后另一些人读到后掺杂自身的理解再进行转述,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样的好处是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易懂、贴近生活,却也因此承担着扭曲误解、过度推广、断章取义、误用滥用的风险。只有追本溯源,我们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背后的原理,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存在的不足与批评反对的意见。具体深挖的方式,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如何邂逅一本好书?
练习与实践
对于技能、方法和思维方式等以程序性记忆(或者说内隐记忆)为基础的知识,我们需要反复地练习、应用来内化,以此形成条件反射,形成习惯,熟能生巧。
练习的方法建议采取“刻意练习”的方式,可以做到高效掌握和快速提升。(刻意练习的方法我之后会写文章介绍,这个方法网上也已经有了很多普及的书籍和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精读是一种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和时间才能做到的一件事情,但是对于想要深刻地掌握某种知识来说,精读是必不可少的方式。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学习、思维、个人成长的内容,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默默加一。大家一起来快乐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