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本《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 变动不居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希言自然。什么是自然,自是从,由,开端源头的意思,自然就是本来就如此,自然也可以说是天然形成的东西,而天然形成即是一种无意识下形成的东西,换句话说在人类的视角中,自然是大脑没有参与之前的一切,而对这一切的表达就是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这非常道就是希言,希就是少,少言可以是说得少,也能理解为无法表达或难以言述。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飘风骤雨,这两句话好理解,风雨无法持续不断,就是说一切都在变化中,无法固化下来,天地运行如此,人亦如此。自然是在变化中运行,而人为就是将变化固定下来,这本没什么问题,但当我们习惯固化以后,就会害怕变化,总想抓住保留住,这种矛盾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创造过程中产生的力量会使我们的情绪产生变化,形成负面的能量,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原自于我们无法唯道是从,而是逆道而行,且不知逆反以为顺,这就是颠倒梦想。
从个人修行角度来说自是我,然为是,自然就是“我是”,我是什么,无法说清,所以叫希言,说风说雨是为了,表述变动无常,天地如此,人亦如此,人生变化无常,只是我们没有去细细感悟我们的生活,我们就是在忽略大部分细节的基础上,模模糊糊的活着,或是围绕着头脑的念头和想法,当带着自己特定的念头看世界、看问题,而又无法自知时,我们就是在以物喜,以己悲,物喜己悲也是变动不居的,只是我们在那种境界下无法自拔,无法感知。我们哭着哭着就不哭了,笑着笑着就不笑了,这就是飘风骤雨。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也许对于道与德好像比较好理解,同于道者与道合一,同于德者是体道而行,而同失者是何?失就是舍,舍就是得之反也,舍就是失,失就是损,故后文曰“为道日损”,损就是减少、丢掉、放下、不执着,所以失是去我执,所以同于失者即无为无我。这句话就是说因为我们远离头脑,直心而行,不执着自我,自然与道相合,与德相合,与失相合,故说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是诚的意思,诚是敬,是无伪,是真实,我们不敢去面对真相,真相一直存在那里,只不过是我们被念头牵引之无法去观照,无法去质疑每一个心念,所以说至诚通神,信为道源功德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