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期三中午的胡七八说
或许是受家庭教育影响,越来越明显的发现,被动胆小,遇事悲观且逆来顺受的性格被我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能拥有这样的家庭,已经十分幸运。如果不是这样父母,或许早就被扔掉因早产奄奄一息的我;如果不是这样的父母,或许早就因成绩差被辍学早早步入打工道路的我;如果不是这样的父母,注定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我。
只是因为从小的被动选择,导致现在遇事做不出决定,好似丧失了决定能力,又或许是不敢承担。因为长大,让我身后少了“爸爸”那条后路。
这样的性格,其实,是让我感觉自卑的。直到今天我越来越发现弟弟也是这样,我才感到难过。
朋友说,有这样的父母何其幸运。从小由爸爸选择我们要走的路。学校、专业、考研,或者工作,一切的安排或者需要打点的人际关系。我们自然是幸运的,而且是最幸福的。
只是现在,在我成为了妈妈,思考如何教育孩子的时候,才意识到,为子女做一切决定,到底是保护还是伤害。是不是从小的被保护,被决定,而磨灭了自主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年龄越大,这种弱点就暴露的越发明显。小到吃饭点菜,大到买房落户,所有需要选择是或非的时候,整个人的焦虑和无助,真的难。不敢做选择,不会选择,不知道选择会带来什么,不敢承担后果。
记得第一次真正做选择,是我打电话给爸爸,问跟我在一起的这个男生我要不要跟他结婚。爸爸说这个事情肯定是要你自己决定呀。听到这句话,整个人是发懵的,我自己决定?我怎么决定?我决定的会不会出错?如果错了怎么办?为什么爸妈不能帮我决定?
现在打出以上这些字,觉得自己是可笑的,28岁,对人生只有胆怯,没有向往。
对于已成家立业的我来说,家里已经有了可以做决定的顶梁柱,我把对爸爸的这份依赖转移到了他那儿。可我希望弟弟可以变得勇敢,至少遇到事情可以敢做敢沟通,至少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以果断去拒绝,虽然这个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难,可我希望,真的期望他可以在面对未来的时候,比我积极比我享受比我勇敢比我充满向往。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性格,敢于尝试;希望他可以有自己的小心愿,敢于坚持;希望他可以偶尔叛逆,敢于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