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查看话题 >三连休,春山可望
周五休假,自己给自己放了个三连休的小长假。
早上和往常一样醒来,天气晴朗,微风从纱窗吹进屋里来。在床上盹了一会儿,清醒后意识到今天不用上班,心里大乐,连带着窗外摇晃的香樟树叶都格外绿且香。
是五月的天气了。春花落尽,植物层层叠叠地绿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信然。只有石楠花自顾自痛痛快快得香,嚣张且刺鼻。
慢悠悠弄了点早饭,又泡了杯咖啡。别说,休息日的咖啡味道可比工作状态的好喝得多。
然后继续读《春山》。
新书。写王维和裴迪一起度过的最后一年,写王维的盛唐与寂灭 。
纯粹是小说笔法,当成正史阅读的人估计会很失望。但小说的字里行间里亦有无数真相。我喜欢这样的小说,写古人就如写正当龄的人,写他们的生平、欲望、青春和衰老,这是所有的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无谓古与今。这样很好,让我觉得与他们贴得很近。
李白奉诏进京的时候,全长安的才子心里在想什么呢?王维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裴迪问王维:为啥不喜欢李白呢? 王维说:嗯,是不很喜欢他的诗。 天下人都喜欢的,我也喜欢。 是不喜欢他好用大词。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这词大不大?忘了吧?你写的。 那两句诗的确是他天宝元年写下的题为《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天宝的年号一共用了15载。《春山》
写“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时候,王维36岁。那个“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王维应当更加年少一些。我读王维的时候,常常觉得他是个少年的形象,一个不太威武但灵气逼人、想法独特的少年,因此很难接受他诗佛的外号。虽然也喜欢他那首《幽篁里》。
《春山》里的王维,是何大草的王维。他以苍老为经、以童心为纬,从历史的尘埃里编织出一个全新的王维来。故事不长,却读来让人意犹未尽,是个很好的、很鲜活的故事。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锥。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蘖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王右丞集——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傥能从我游乎?去看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春山吧。
下午三点多,读完《春山》(这真是本盈盈一握的小书)。风依然盈满了房间的角角落落,是初夏的凉风,风里带着湿润的气息,很舒服。太阳逐渐西沉了,阳光斜斜地照在窗外的香樟树冠上,又乘着绿意和风进入房间,落在墙壁上、床单上,把整个房间都照得透亮。我头一回意识到白橡木的家具美极了,清爽、干净、利落、温暖。
五点不到开始锻炼,大约四十分钟,跟着美丽芭蕾的视频做些很简单的拉伸和抬腿动作。出一身汗,觉得人变得轻了一些。看着房间里的光线渐渐暗下去。窗外暮色开始浓重起来。
六点吃饭。七点吃水果,是枇杷和荔枝。都是当季时鲜的水果,很清甜好吃。枇杷大约是快落市了,赶了个末班车,抱着玻璃碗赶紧再多吃它几个。
晚上开了本新小说,阿来的《云中记》。我喜欢这个作家,喜欢他笔下对传统的描摹和敬畏。我喜欢一切对传统敬畏且珍惜的作家,我喜欢沈从文、汪曾祺,我喜欢阿来。
记录这个属于我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美好的一个休息日。
能彻底把自己放空、感受风、感受阳光、感受绿意、感受时间的流逝、感受文字的美,仿佛张开浑身所有的毛孔,去贪婪地、快意地吸收这些美,感受着这些形形色色的属于生活的美把自己从头到脚浸没。
真的很幸福。
© 本文版权归 Grinfinde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