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温和的女性主义者——“书房型作家”洁尘专访
她是一个这样的人:喜欢摆弄花草、闲时下厨,却已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和随笔集近20部;没有离奇曲折的人生经历,但纤尘不染的文字往往能牵动读者心弦;她像文化隐士一样常年“蛰伏”书房,对萨冈、伍尔夫等的解读却又通透彻底。她就是被称为中国“书房型作家”、知性女人代表的洁尘。
日前,洁尘携《知性女人》系列四本新书亮相深圳,在物质生活书吧与读者就阅读、写作、女人等话题举行座谈会。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我是“向内看”的作家
晶报:媒体界一般都称你为“书房型作家”,你怎么看待这个“标签”?
洁尘:“书房型作家”是对我写作视野和写作题材的一种界定。其实我更习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向内看”的作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我受性别思维的限制,更关注人的内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朝内看”的视野。
晶报:读你的书,总能够看到你对人、对事的一种知性解读,作为知性女人的代表,你是如何定义知性女人的?
洁尘:知性是感性与理性以恰到好处的比例融合在一起的状态。知性是一种境界。随着岁月的磨砺和个人经验的积累,我觉得自己好像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种感觉让我很安妥,所以“知性女人”这个称号我很喜欢,也欣然接受。
都市女性首先要找到存在感
晶报:写了那么多的爱情小说,你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
洁尘:爱情与婚姻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十几年前我自以为对爱情很通透,看到在情感上不顺的女性,我就好为人师,为她们指点迷津。因为我觉得情感也是有法可循的,况且当时自己的情感和婚姻比较顺利,觉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也写了很多情感小说。现在回过头来一看,我却觉得情感也好,婚姻也罢,更多的是一种玄机,它是非常幽微的、无法掌控的,甚至是无可奈何的,优秀的女孩遭遇失败婚姻的例子比比皆是。
晶报:你觉得都市女性如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洁尘:都市女性首先要懂得自身的诉求,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存在的理由,即存在感。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是缺失的或者说有阴霾的话,就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都市女性来说,找到存在感的前提是自立自强,当然这并不是指一定要做一个职业女性或者说在经济上要独立,存在感更为关键的是构建一个稳固、清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这个精神支点,女性的存在感才会很饱满,自信随之而来,面对生活中许多问题也就会豁然开朗。
晶报:一讲到独立,很容易联想到现在一个非常流行的词“女性主义者”,你是女性主义者吗?
洁尘:是的。“女性主义”的前身是“女权主义”,因为“女权主义”的“权”字显得咄咄逼人,所以后来大家一般都用“女性主义”,整个女性主义者的形象也不显得那么具有侵略性了。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女权主义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女性的弱势地位也有所改变。但女性是“第二性”这个规定没变,“女性主义”的好就在于它告诉女性要对自己的性别有一种骄傲感和认同感,同时不要甘于沦落为第二性,要自信自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一个彻底的女性主义者。
晶报:你认同国外女性主义运动的做法吗?比如不结婚不生子?
洁尘:国外女权主义发展运动中的一些极端做法我是不认同的。一个真正的女性主义者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同女人所具有的所有社会属性、生理属性以及心理属性,这才是女性主义的核心。国外很多女性对“权”的要求很极端,她们不结婚、放弃做母亲等,这是对女性主义认识的偏差。我认为成为妻子、母亲是很幸福的事,也经常称自己是个温和而又彻底的女性主义者。
不再写标准的情感小说
晶报:作为“书房型作家”,你怎么看待阅读?
洁尘:我认为每个人阅读什么书是很私密的事情,但是对阅读的感受和态度是可以分享的。阅读能够给处于困境的人们注入能量。在我看来,阅读的最大好处是能够让人生更容易度过。无论怎样,一本好书可以给读者补充能量。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等消遣方式也可以给人注入能量,不过与阅读比起来,它只能实现一种单向能量传递,而阅读能实现读者与作家的双向能量交换。
晶报:在写作上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还会继续写爱情小说吗?
洁尘:我可能暂时不会再写专栏、随笔,而集中全力写长篇小说,但不再是过去那种标准式的情感小说,因为现在我已经到了中年,对爱情、婚姻没有太大的发言欲望,不敢再乱开“药方”,这些认知上的变化,都会体现在接下来的作品中。
日前,洁尘携《知性女人》系列四本新书亮相深圳,在物质生活书吧与读者就阅读、写作、女人等话题举行座谈会。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我是“向内看”的作家
晶报:媒体界一般都称你为“书房型作家”,你怎么看待这个“标签”?
洁尘:“书房型作家”是对我写作视野和写作题材的一种界定。其实我更习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向内看”的作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我受性别思维的限制,更关注人的内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朝内看”的视野。
晶报:读你的书,总能够看到你对人、对事的一种知性解读,作为知性女人的代表,你是如何定义知性女人的?
洁尘:知性是感性与理性以恰到好处的比例融合在一起的状态。知性是一种境界。随着岁月的磨砺和个人经验的积累,我觉得自己好像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种感觉让我很安妥,所以“知性女人”这个称号我很喜欢,也欣然接受。
都市女性首先要找到存在感
晶报:写了那么多的爱情小说,你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
洁尘:爱情与婚姻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十几年前我自以为对爱情很通透,看到在情感上不顺的女性,我就好为人师,为她们指点迷津。因为我觉得情感也是有法可循的,况且当时自己的情感和婚姻比较顺利,觉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也写了很多情感小说。现在回过头来一看,我却觉得情感也好,婚姻也罢,更多的是一种玄机,它是非常幽微的、无法掌控的,甚至是无可奈何的,优秀的女孩遭遇失败婚姻的例子比比皆是。
晶报:你觉得都市女性如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洁尘:都市女性首先要懂得自身的诉求,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存在的理由,即存在感。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是缺失的或者说有阴霾的话,就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都市女性来说,找到存在感的前提是自立自强,当然这并不是指一定要做一个职业女性或者说在经济上要独立,存在感更为关键的是构建一个稳固、清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这个精神支点,女性的存在感才会很饱满,自信随之而来,面对生活中许多问题也就会豁然开朗。
晶报:一讲到独立,很容易联想到现在一个非常流行的词“女性主义者”,你是女性主义者吗?
洁尘:是的。“女性主义”的前身是“女权主义”,因为“女权主义”的“权”字显得咄咄逼人,所以后来大家一般都用“女性主义”,整个女性主义者的形象也不显得那么具有侵略性了。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女权主义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女性的弱势地位也有所改变。但女性是“第二性”这个规定没变,“女性主义”的好就在于它告诉女性要对自己的性别有一种骄傲感和认同感,同时不要甘于沦落为第二性,要自信自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一个彻底的女性主义者。
晶报:你认同国外女性主义运动的做法吗?比如不结婚不生子?
洁尘:国外女权主义发展运动中的一些极端做法我是不认同的。一个真正的女性主义者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同女人所具有的所有社会属性、生理属性以及心理属性,这才是女性主义的核心。国外很多女性对“权”的要求很极端,她们不结婚、放弃做母亲等,这是对女性主义认识的偏差。我认为成为妻子、母亲是很幸福的事,也经常称自己是个温和而又彻底的女性主义者。
不再写标准的情感小说
晶报:作为“书房型作家”,你怎么看待阅读?
洁尘:我认为每个人阅读什么书是很私密的事情,但是对阅读的感受和态度是可以分享的。阅读能够给处于困境的人们注入能量。在我看来,阅读的最大好处是能够让人生更容易度过。无论怎样,一本好书可以给读者补充能量。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等消遣方式也可以给人注入能量,不过与阅读比起来,它只能实现一种单向能量传递,而阅读能实现读者与作家的双向能量交换。
晶报:在写作上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还会继续写爱情小说吗?
洁尘:我可能暂时不会再写专栏、随笔,而集中全力写长篇小说,但不再是过去那种标准式的情感小说,因为现在我已经到了中年,对爱情、婚姻没有太大的发言欲望,不敢再乱开“药方”,这些认知上的变化,都会体现在接下来的作品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