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天宝年间那些事儿(三):怪力乱神篇
玉有太平字
开元元年,皇宫中下过雨后,地面湿润,微微裂开。到了夜晚,裂处发出光来,宫禁中的守卫把地点记下来,等到天明时禀奏皇上。皇上令人凿其地,得宝玉一块,像演奏用的檀板一样,上有古篆“天下太平”的字样。百官称贺,收之内库。
蜂蝶相随
京都中有出名的歌姬叫“莲香”的,国色无双,当时贵门子弟都争相拜访她。莲香每次出行,都有蜂蝶相随,这是因为她身上散发出香气的缘故。
虎之妖
唐朝有个叫周象的,好打猎,后来官至汾阳令。有一天,忽然梦见乳虎相逼,惊而梦醒,由此染病。后来僧人海宁恰好路过周象家门前,对邻居老翁说:“这间屋子必有妖气,时间长了,主人家就救不活了。” 邻居于是马上转告周象,周象请海宁僧前来察看,海宁说:“让我来替您禳除这场灾殃吧!” 于是择日设坛,持剑禹步(跛行)诵咒。从大门而入,来到房间,绕着病人转了好几个圈,边转边大声叱骂。此时,床底下突然传来一声虎啸,吓得家人都惊愕奔散。周象也不经意间跌落床下,伏地而死。僧人见状,口含清水向他喷去,不久,就像好人一样了。
记事珠
开元年间,张说为宰相。有人送给张说一颗泛着红青色光泽的明珠,名字叫“记事珠”。当有事情遗忘的时候,就用手拿着这颗珠子抚弄,便会觉得心神开悟,事无巨细,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张说把它珍藏起来,当作至宝看待。
游仙枕
龟玆国(中古西域大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今属新疆 ) 进贡唐明皇枕头一个,此枕色如玛瑙,温润如玉,制作看起来十分质朴。但如果枕在上面睡觉,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现。皇帝将它称之为“游仙枕”,后来又赐给了杨国忠。
自暖杯
皇宫内库有一只酒杯,青色,纹如乱丝,质薄如纸;在杯足上有镂金字,写着“自暖杯”。皇上让人往杯中倒酒,酒入杯中则慢慢变得温暖,甚至有气生出,犹如沸汤,于是珍藏之。
辟寒犀
开元二年冬至,交趾国(今越南)进献犀牛角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让人将之放在黄金做的盘子上,众人皆感觉到有暖气袭人。皇上问其缘由,使者回答说:“此是‘辟寒犀’也。以前在隋文帝时,本国曾经进贡过一株,直至今日。”皇上非常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使者。
瑞炭
开元某年,西凉国(西域古国,今甘肃省武威市)进贡木炭百条,各长尺余,青色,坚硬如铁,名字叫“瑞炭”。把这种炭放在炉中燃烧时,没有火焰,却有光。每条可烧十日,热气逼人,使人不可接近。
花妖
开元初,有木芍药花,种植在沉香亭前。一日,某株木芍药忽然一枝开两头,早上是深红色的,中午变成了深碧色,黄昏成了深黄色,夜晚则成了粉白色。昼夜之内,香艳各异。唐明皇对左右说:“这是花木成妖,不足为怪。”
七宝砚炉
唐宫内库藏有七宝砚炉一座,极其精巧。每逢冬天寒冷,砚台结冰,就将砚台放在砚炉上,砚冰自消,不劳置火。
妖烛
宁王好声色,于是有人进献奇烛百炬。这种烛似蜡却油腻,似脂却坚硬,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每逢夜筵,宾客、歌姬坐在周围,酒酣作狂,烛光就变得昏暗,好像被什么遮挡住似的,不久又再度复明,奇怪莫测。
梦玉莺投怀
张说母亲曾做一梦,梦中有玉莺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于是生了张说。后来张生果然成为了宰相,可见这是至贵的征兆啊!
馋灯
南方有种鱼,肉少而脂多,当地人取鱼脂炼油。有的人将它用来照织布机,火光则暗而不明;有的用来作筵宴照明,造饮食,火光却分外光明。时人号称为“馋鱼灯”。
照病镜
叶法善(道教天师、官吏,号“罗浮真人”)有一面铁镜,照物如临水般清晰。如果人有疾病,以镜照之,尽见五脏六腑中滞留之物,再用药物治疗之,不久就会痊愈。
助情花
唐明皇因为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安禄山初承圣上睠爱,趁机进献“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帝珍藏之,说:“这就是汉朝所说的“慎恤胶”了。
警恶刀
杨贵妃的父亲杨玄琰,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把刀,出行的时候,多佩带此刀。如果遇到前方有恶兽、盗贼,所佩之刀就会发出铿然之声,好像预警一样。杨玄琰当成宝物一样收藏它。
梦中有孕
杨国忠出使江浙,他的妻子十分思念他,不久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合,因而有孕,后来生男名“胐”。等到杨国忠回到家中,其妻具述梦中之事。杨国忠说:“这是我们夫妻相念情感所致。”时人无不讥笑之。
烛奴
申王也好奢侈,是世风使之然。每夜宫中与诸王亲贵戚、妃妾聚宴时,申王就用龙檀木雕成烛台童子,童子身穿绿袍,系腰带,手执画烛,列立于宴席之旁边,称之为“烛奴”。其它王亲贵族家家都效仿之。
醒醉草
兴庆宫宫池南岸,有草数丛,叶紫而心红。某日有一人饮醉,从草旁经过,忽然酒醒。后来有酒醉者,摘草嗅之,立然醒悟,所以称之为“醒醉草”。
香肌暖手
岐王年轻的时候沉迷女色,每逢冬天手冷,不去生火取暖,只在妙龄歌姬怀中暖手,每日如是。
醉舆
申王每逢酒醉,即令侍女将彩色锦缎结一兜子,让她们抬着回寝室。宫中称为“醉舆”。(舆:车)
妓围
申王每逢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就让宫中歌姬密围坐在身旁,以御寒气,自称为“妓围”。
枯松再生
唐玄宗遭安禄山之乱,銮舆西幸(西逃到蜀地),此时皇城中枯松重新生长出枝叶,葱翠宛若新植的一般。后肃宗(玄宗第三子)平定内难,重兴国运,可见“枯松再生”的征兆不虚。
颠饮
长安进士郑愚、刘参、郭保衡、王冲、张道隐等数十人,不拘礼节,旁若无人。每到春时就挑选妖艳的歌姬三五人,乘着小牛车,往名园曲沼而去,脱去衣帽,以草为席,叫笑喧哗,自称为“颠饮”。
刀枪自鸣
玄宗天宝年间,武库中刀枪自鸣,有见识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后来果然有“禄山之乱”“大驾西幸”的应验。
富窟
王元宝,是京都中的大富豪。屋里经常以金银堆叠为墙砖,壁上再用红泥封存。又在宅子设一座“礼贤堂”,以沉香、檀木为栏板,以玉石为地面,以锦文石为柱础,又以铜线穿钱铺在后园花径中,用来雨天防滑。四方宾客前来拜访,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舒适感觉。故时人称为“王家富窟”。
床畔香童
王元宝这个人喜欢招揽宾客,追求奢华的生活,器玩服用之物,僭越王公,因此四方之士都仰慕而尽归其下。元宝常在寝帐床前,用名木雕成矮童二人,手捧七宝博山炉,自黄昏开始燃香直到拂晓,娇贵如是。
夜明杖
隐士郭休,有一根拄杖,色如朱染,叩之有声。每当夜晚出行,此杖便发光,可照十步之内。因此登高陟险,未尝失足,皆是此杖的功劳。
相风旌
五位王爷的宫中,都在庭院中竖起长杆,在杆头上挂五色旌旗。旌旗的四边,缀上小金铃,如果发出声响,即令侍从察看旌旗飘荡的方向,这样便可知当时的风向了。
占雨石
学士苏颋(修文馆学士,皇帝的御用文人),有一块锦纹花石。他将这块石头雕镂成一座笔架,常常放在书桌上。每当天上想要下雨,书架就会冒汗似地流出水来,不久后外面就真的下起雨来。苏颋用它来预测雨候,没有出差错的时候。
占风铎
岐王的宫中,在竹林间会悬挂碎玉片子,每逢夜晚听到玉片相碰撞的声音,就知道外面起风了,号称“占风铎。”(铎:铃铛)
山猿报时
商山隐士高太素,受朝廷多次征召却不愿从政。他在山中修建了道院二十余间。每日起居在清心亭下,皆是茂林秀竹、奇花异卉。每当整点,即有一猿在亭前报到,鞠躬啼叫,每日如是。太素称之为“报时猿”。此猿灵性如此。
红冰
杨贵妃初承恩召,与父母道别,登车时涕泪交零。当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歇马杯
长安自昭应县城至都门(京都城门),官道左右皆是村店之民,都在大路两边卖酒,行人量钱数多少而饮之,也有免费提供给行人解渴的,故路人号为“歇马杯”。
泪妆
宫中的嫔妃们,喜欢在脸颊两侧涂抹上白色的脂粉,互相之间称为“泪妆”。有见识的人以认为十分不祥,后来果然有禄山之乱。
肉阵
杨国忠在隆冬季节,常选身材肥大的婢妾,行列在前,令其遮风。这是借人气取暖,故称之为“肉阵”。
灯婢
宁王宫中,每夜在帐前罗列木雕矮婢,以彩绘装饰,各执华灯,自昏达旦,称之为“灯婢”。
油幕
长安贵家子弟,每至春时,喜欢设帐游宴于园圃中,随行的马车上载有油幕,如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
凤炭
杨国忠家里,用蜂蜜将炭屑捏塑成双凤的形状,等到冬月则燃于炉中。在此之前要将白檀木铺在炉底,使炉灰不能掉落到下面。
吸花露
杨贵妃每夜酒醉初醒,多苦肺热,经常凌晨独游后苑,傍花树,以手攀枝,口吸花露,借露液润肺。
楼车载乐
杨国忠子弟,皆恃杨贵妃显贵,极其奢侈。每逢游春之际,以大车结彩帛为楼,上载女乐数十人,从私宅出,以声乐引路,出游园苑。长安富豪、贵族皆效仿之。
猧子乱局
某日,唐明皇与亲王下棋,令贺怀智独奏琵琶,杨贵妃在旁边观棋。当皇上将要输棋时,贵妃就偷偷将康国猧子(西域国的小狗)放出来,使之扰乱棋局,难辨输赢。皇上龙心甚悦。
决云儿
申王有一只高丽(今朝、韩)赤鹰,岐王有一只北山黄鹘,皇上都十分喜爱,每次打猎时都放在御驾之前,帝称之为“决云儿”。(决云:截断浮云)
夜明枕
虢国夫人有一个夜明枕,把它放在堂中,光照一室,毋须灯烛。
金鸡障
明皇每次饮宴,都让禄山坐于御侧,仅以金鸡障隔之。
百枝灯树
韩国夫人家中有灯树百枝,高八十尺,竖起来犹如高山。上元夜(即元宵)将之点亮,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
千炬烛围
杨国忠子弟,每逢上元夜,各人皆有千炬红烛围于左右。
冰兽赠王公
杨国忠子弟,以奸媚结识朝廷之士,每逢夏日三伏酷暑,便取坚冰令工人镂刻成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于雕盘之中,送与王公大臣,惟有张九龄一人不受此惠。
嚼麝之谈
宁王骄贵,极其奢侈。每逢与宾客谈论,皆先含嚼沉香、麝香,再开口发言,香气喷于席上。
暖玉鞍
岐王有碧玉马鞍一面,每至冬月则用之,虽天气严寒,在此鞍上坐,有温火之气。
百宝栏
杨国忠初时因贵妃专宠,皇上赐赠木芍药数枝,植于家中。国忠以百宝装饰花园栏杆,即使是皇宫内苑也比不上此种豪华。
四香阁
杨国忠又用沉香木为庭阁,檀香木为栏杆,以麝香、乳香筛土和泥粉饰墙壁。每逢春天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友在阁楼上赏花,禁中沉香亭也远比不上这般壮丽。
风流阵
唐明皇与贵妃,每当酒酣,则使妃子带领宫女百余人,帝统领小中贵百余人,排列两阵于掖庭中,称为“风流阵”。又把霞被、锦被张开作为旗帜,互相攻击相斗,输的一方要大杯罚酒作为戏乐。时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后来果然有禄山之叛,可知天意人事,皆非偶然。
望月台
唐玄宗八月十五日中秋夜,与贵妃临幸太液池,凭栏望月,意犹未尽,帝意不快,于是敕令左右:在太液池西岸另筑百尺高台,打算来年再与妃子望月。后来经过禄山之乱,高台被毁,最后仅剩基址而已。
鹦鹉告事
长安城中有富豪杨崇义,历世为巨富,服饰玩物,僭于王公。杨崇义妻子刘氏,有国色,与邻居的儿子李弇私通,情甚于夫,因此有意要谋害崇义。一日,崇义酒醉不醒,躺在床上,刘氏与李弇于是同谋而害之,埋于枯井中。此时杨家的妾侍、仆人并无发觉,惟有鹦鹉一只立在堂前架上。
杀崇义后,其妻却令童仆四散寻觅他的丈夫;后来又到衙门报官,说自己的丈夫一夜未归,恐怕是被奸人所害。于是府县的官吏,日夜捕贼,未果,因此怀疑杀人者为童仆辈。但严刑拷打过百数人,仍未查出真相。
后来县官等又再到崇义家中搜查,此时架上的鹦鹉,忽然发出委屈的声音。县官于是把鹦鹉放在自己的臂上,问其缘由。鹦鹉开言道:“杀家主者,刘氏、李弇也!”官吏等人于是执缚刘氏,并逮捕李弇下狱,令其如实招供。
府尹把这件事详细地上报朝廷,唐明皇听了十分惊讶。最后,刘氏、李弇依刑处死,鹦鹉被皇上册封为“绿衣使者”,付后宫喂养。
张说后来写了篇《绿衣使者传》记叙此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译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