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生活准备
年过五十,当了别人二十多年的妈,当了五十年的女儿,以及三十年的工作经历,这样一个中年妇女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我向往独居。
上有病弱老母,下有刚进入职场,还在起步的孩子,生活中的责任感大于一切,日复一日的忙碌大多数是为了家人,工作得到的回报也是为了家庭,总有疲累极了的时候,想自己劳碌半生,纯粹做自己的时候有多少?
就像最近,频繁地想着离职,频繁地想象着,自己能一个人过一段日子,心无挂碍地生活,独居竟然成了一个奢望了。日本的电影,我喜欢看《小森林》《海鸥食堂》和《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都是一个女人无论是否出于自愿,开始独居生活的时候,那样恬淡地把日子过成了诗。如果能像《面包》里女主人公那样,开一个小小的店,做美味又美丽且健康的食物,养一只猫,孤独不再是一种负面情绪,反而是治愈。
即使暂时或者可能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那我也要学会独处,为独自生活做准备,即使身居闹市,即使事务缠身,也要学着给自己的心田,修篱种菊,此心安处是吾乡。
茶和咖啡
钟爱茶和咖啡的大有人在,我钟爱这两样的原因只有一个: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它们是最好的陪伴。和它们相处,我一个人就可以。
茶龄大约也有十年了,家里有不少的存货装了几箱,兴致来了,就像守财的老财主一样,翻腾翻腾存茶,闻闻香味,看看包装,整理整齐,心里就美滋滋地,觉得自己很富有,顺便撬一泡下来,烧一壶水,慢慢地品味时间沉积的味道。
晚来天欲雪,烧水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茶香“袅袅”飘起,一杯一杯慢慢来,滋味由浓而淡,像一段渐行渐远没有结果的单恋,一点心波动荡,然后逐渐归于平静寡淡,却一直有滋味在心头。
对于咖啡,在我的词典里,和时尚,贵族是划等号的,但是,一直都不太喜欢速溶咖啡,总感觉缺少点灵魂,直到看电影《海鸥食堂 》,女主做手冲咖啡,先念一句咒语:“变好喝吧!”然后怀着让它好喝的心情,冲一杯咖啡,画面静谧安详,仿佛她手中咖啡的香萦绕于鼻息之间,啊,我想,这才是我想要的咖啡。

于是,学习手冲咖啡成了近期的新爱,连茶都不再被想起,想喝茶的时候,也是粗拉拉地泡一大杯,提起茶漏,就着茶杯一饮而尽,不得不说,虽然并不算是喜新厌旧,但是,忽略了旧爱而沉迷于新欢,是人的本性吧,有时是暂时,有时变成长久。
感情不都是如此吗,天马行空地想到,那些出轨的,未必是厌恶了,也不能说一定道德败坏,只是,新的事物和新的人,总是能激发内心潜在的热情吧。
还是回来说咖啡,如果喝茶的时光是流水一样安详,喝咖啡就很有仪式感的一场秀:这边烧水,那边,舀出两勺咖啡豆,放进磨豆机里,一定得是手磨机,慢慢摇着手把,咖啡浓香的便充满了整个空间,尤其是清晨,咖啡的香可以提神,让我们立刻从懵懂中唤醒。
热水先淋湿一遍滴漏壶和滤纸,倒掉水,把咖啡粉倒入,手冲壶画着螺旋的圈,咖啡粉在水的滋润下,“噗”地排出一个气泡,咖啡液滴滴滴滴地滴进杯子,在静谧的早晨,格外清脆,格外清醒。
配上小饼干,每天的早晨就这样开始了。
清晨的咖啡,傍晚的茶,一天这样开始和结束,很是满足呢。
悦读时光
我觉得自己就是个贪心的老财主,无所事事的时候,最爱翻腾自己的存货,除了茶,就是书。
买书有点像老财主存财宝,看上就要拿到手,然后找个隐秘的角落埋起来,就踏实了。但书毕竟不是黄金,不属于收藏品,而是要读的。没事整理着、翻看着那些存书,一边是惊喜,啊,原来我有这本书呀,一边是内疚,唉,买来都不看,忘记了,更有甚者,发现一本书买两次,“敛财”的时候很兴奋,到手就不太在意了。
但我还是喜欢读书的,杂七杂八,对某一领域求知欲膨胀的时候,就找这类书看,新冠肺炎全国封闭的时候,为了搞清楚病毒和免疫力之类的事情,问百度,问知乎,买了一本《全科医生手记》的书,还看了不少医疗剧,虽然这么多的医学常识也没有让我变成医生,但至少,当我面对疾病的时候,内心已经没有了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惶恐与无助,内心很笃定地知道,这个问题有解。
如果懒癌发作,就在手机上看种田文,曾经通宵看《庶女攻略》,连着又看了好多类似的小说,套路一样,人设相似,故事长而又长,看了后面都能忘了前面,最后所有的小说人物情节全部混成了一锅胡辣汤,分不清那个是那个,这段时间过去,自己很是谴责了自己的懒惰和消极,唉,人性本来就是懒嘛。
独处的时候,书是最好的陪伴,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书籍给我的是一个广大的世界,足不出户可以通古博今,书中的朋友全是高人、神人、完美的人,从中学着做事、做人、处世、接物,虽然依然改不了天性中的缺陷,却至少很是懂得了进退,懂得了道理。
所以,要是想独处,内心的丰富很重要,读书是最好的途径:不用回应任何人,甚至不会侵犯任何空间,也没人侵犯自己的空间,在浩瀚的书中世界里畅游,没有干扰,便是自己独处的最好空间。
上中学的时候,父母为了让我好好学习,不许看任何课外书,那时候,就暗暗祈祷,等自己独立了,要把中外名著都看一遍。
十四五岁的愿望,到五十岁也没有完全实现,太惭愧,于是,刚刚下了一笔大单,《约翰克里斯多夫》《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尼娜》等等一大堆,没看过的看一遍,看过的就存起来给孙子当遗产,我相信一句话,能亘古流传下来的,必是有价值的,如果枯燥无味,那是我自己修炼不够。
好好读书,悦读时光。
妈妈为什么不挑食
微博上有句话看过之后深以为是:妈妈为什么不挑食?因为妈妈只买自己喜欢吃的菜,做自己喜欢的饭。
我不喜欢吃芹菜、胡萝卜、洋葱、菠菜,漫长的主妇生涯,这些菜进入我菜篮子的几率少很多,最近几年,慢慢试图养生的时候,才开始按照健康的食材标准,而不是自己的喜好买菜做饭了。所以,我想我的儿子,一定也发出过那句疑问:妈妈为啥不挑食?!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生活丰富而富足的今天,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了好几季,《向往的生活》如今第四季了,还有来自韩国的《三时三餐》《姜食堂》以及白钟元的各类美食综艺节目,不知不觉中,普通人也能跟着抖音,像模像样地做出一桌大餐来。
一个人独处,食物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人食》之类的小书越来越多,教我们精致、简单而美味的食物,传递一个坚定的理念: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此时,眼光飘向厨房,我为了独处而准备的锅碗瓢勺很是不少,小小的炖锅,豆浆机,面条机,精致的小碗,小小的竹制的蒸笼,最近看上了珐琅小汤锅,没下手的原因只是家里柜子放不下了。
煎炒烹炸,百味人生,最美食,我还是有点悟性的,一定不耽误我那些家当。
恩,到了总结的时候。
独自生活的准备有什么?
在书香、茶香、咖啡香、饭菜香中,了此余生。
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