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山漫遊
by 聂娘娘的小奴婢
这是郭沫若老先生访问日本之际写下的红叶一生——历经严霜浸染、傲然枝头,在小鸟的吟唱中安然逝去。我曾在2016年的秋天漫游日本,享受秋叶之艳丽、寺院之庄严、和食之精细,每当想起,意犹未尽。
为了远离都市的喧嚣,这次旅行我选择了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高野山。这里是日本佛教密宗真言宗的本山,开山鼻祖弘法大师空海的长眠之所。每年暮秋,秋叶烂漫,山寺威严,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在高山之巅欣赏黛瓦红叶,体悟佛道,荡涤心灵。
沿着陡峭的山道乘坐地面缆车一路上山,穿过极乐桥,到达高野山站,不远处便是女人堂。空海大师在开山初期,为了敦促僧人潜心修习佛法,订立了不准女性入山的规矩,故而女性只得止步于女人堂休憩或是遥拜。
继续前进,穿过大门,首先见到的便是坛上伽蓝。由中门而入,穿过木质的金堂,可以看到整个坛上伽蓝中最高的建筑——根本大塔。此塔以鲜红色为主,象征着俗世的种种欲望,与两侧深色的东西双塔形成鲜明的反差,反映出密宗客观看待自身欲望,不一味追求空的理念。园中还有莲池一方,上卧红色拱桥一座,池边红叶、银杏、青木层层叠叠,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为庄严肃穆的古寺平添几分活力。

左行便是金刚峰寺。金刚峰寺是高野山上最大的寺院,也是公认的真言宗的总本山。千年之前,空海大师随遣唐使东渡,在长安学法两年,尽得青龙寺东惠果高僧的衣钵,后遵师命返日弘法,选址高野山为道场,先后建造了伽蓝和金刚峰寺,将密宗流传下来。寺前有一条缓而长的台阶,左侧的红枫微微前倾,像是向远道而来的鞠躬致意,右侧的黄树则傲然挺立,似是谨记守卫的职责。寺中有着日本最大的枯山水庭院蟠龙庭,庭院内布满细沙,象征着波浪起伏的云海,而岩石代表两条盘旋的蟠龙,护卫着金刚峰寺。

沿着参拜道一路东行,经过有悲伤故事的刈萱堂,到达奥之院的入口——一之桥。从一之桥,经中之桥到御庙桥,便是奥之院的深处。桥与桥之间有着窄而长的参道,被茂密的参天大树遮得严严实实,即便烈日当空,也难得漏下几丝光线。参道旁长眠着日本战国大明和日本商业巨擘的家族墓地(如松下幸之助家族),或许千百年来人们始终相信有种力量能够超越肉体的衰亡,超越自然,超越时间。
参道的尽头是气势恢宏的御庙,出于对宗教的敬重和对文物的保护,大殿及内部不允许拍照摄影。我跟随着人流进入大殿参观,遙想空海大师于千年之前在此入定,关上门后再未曾出来。《大智度论》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没有人知道大师是早已圆寂,抑或是仍于门内修禅。
深秋的夜幕早早降临,游人散去,熙熙攘攘的街道安静下来,古寺红叶也变得冷清,山中的寒意渐渐弥漫开来。我和一家香店不期而遇,店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檀香和槙香制品,在黄色的灯光下香烟袅袅,驱散了些许肃杀之气。
山上遍布着100多家寺院,大多称为“院”,内有典型日式庭院,大多不接受游客参观。若是选择在寺院中留宿一晚,不仅可以欣赏院中的日式庭院和古代器物,还可以参与次日清晨的早课。山中寺院多为木质结构,年代久远,即便穿室内鞋行走,也能听见吱嘎吱嘎的响声此起彼伏。早晚餐皆为素食,谓之曰“精进料理”,以蔬菜、豆腐制作而成,并根据食材的自然特点调味及摆盘,清淡而款式多样,简朴而不简单。夜深人静,山寒渗入单薄的房间,让人愈发清醒。回想一日所见所闻,不禁感叹真言密宗在中国已近失传,却在异国他乡发扬光大。简陋的物质条件,没有阻挡僧人钻研修悟的进程,反倒让人灵台清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戒骄戒躁,摒弃杂思,与自然与佛心为伴,专心探求万物相生之理,变化之秘,加以融会贯通,自能去忧远虑,心情舒畅。
破晓时分,天色微朦,穿过狭长的走廊,到寺内本堂上早课。小小的房间中跪坐着数十人静心聆听主持与僧侣诵经,每人次第上前虔诚礼拜。仪式完毕,在院内的私家庭院散步,庭院中细沙、枯石、老松、枫树、石灯清美幽静、诉说禅意、相得益彰。
乘上返程的缆车,我依依不舍,蓦然回首,但见多彩的秋叶和黛色的庙宇渐行渐远,峰回路转,不见踪迹,唯有惊艳之喜、崇敬之意、佛理之悟长在心头。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并投稿!
长按图片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