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山顶的路有无数条
人生就像登山,通往山顶的路有无数条。我们大部分人选择了一般游客所走的游览路线,那条路很明确,可以提前查到,在什么地方歇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景色,或者在什么地方有卫生间,我们一清二楚,毫无畏惧,勇往直前。但是,即使是常规游览路线,虽然也是人挤人,但也不是所有人最后都上了山顶,常规路线虽然乏味,但也艰辛。
除了常规路线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路,有待游人去发掘和开垦。不为人知意味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意味着恐惧,而人是最喜欢安于现状的,不确定的事很少有人去做。我记得去西藏的时候,由于国道景色单调乏味,当然对没走过318国道的人来说,这样的景色也是甚美的。但我因为走了好几天了,所以想走小路,看一下不一样的风景。所以,就从折多山上沿着小路一路下山,我走在泥泞小路上,看着茫茫山甸草原,看着折多山腰一盘一盘的公路,还有远处的皑皑冰川,觉得自己真的很棒。小路风景独特,罕见人烟,不时有野猪、牦牛,还有我叫不出来名字的动物与植物,这些,只我一人独揽了。
人生也一样。从出生到走向坟墓,中间有无数条路。游览路线很明确,大家都知道,特别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日、韩,更是清楚。无非就是结婚生子,再结婚生子,再结婚生子,然后入土为安。为了能使结婚生子这条路平坦舒适一些,我们要拼尽全力工作谋生,养家糊口。其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大部分人是止于齐家的。我有一段时间喜欢看一些名人的日记和书信,比如梁启超、鲁迅、沈从文等等,仔细看,养家户口这一项对他们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其实他们的许多稿子仅仅只是为了挣稿费,然后寄给妻儿才写的。所以,我们普通人当然更是这样了,一辈子蝇营狗苟,挣俩个小钱,过上世俗的生活。如此,便心满意足矣。
举例而言,我邻居发小,大我一岁,已有两子。我表弟小我二岁,已有一女,我表哥大我4岁,已有一儿一女。这些都是事实,他们走的是平坦常规之人生游览路线,但也不轻松,非常艰辛,我是打心里佩服他们。我时常回家,跟发小聊天,谈话内容无半句精神层面的事情。当然,他会抱怨一下,日子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当此时,我才理解了鲁迅先生《闰土》的深意。小时候,我见过农村泼妇骂大街的,见过儿媳妇把婆婆打倒在地还扇两个耳光的人,见过媳妇半夜跑了,老公来我家央求我妈妈去找他媳妇的人(因为我妈和他媳妇是老乡),见过儿媳妇偷偷诅咒公公婆婆早死的人,见过媳妇跑到学校他男人上课的教室无理取闹的人,我那时感慨,为什么会这样,不能好好说话吗?人们都疯了吗?有意思没?
我以为长大了就好了。其实不然。结婚生子是常规道路,哪怕这条路横尸遍野或者乌烟瘴气,这条路的魅力还是如此的大。因为除了这条路是明确有终点的,其他路很少有人走,也就谈不上终点了。一般人只能走这条路,因为其他的路在他看来都是死路,是不通的路,是危险的、恐惧的不归路。这就需要一部分人去开拓,开拓一条路,而让这条路两旁的迷人景色为世人所知,然后走这条路的人慢慢多了起来,这条路也会成为常规的路,这样往复循环。路有无数条,但真正有人走的就那么几条。
其实,真正关注你的只有你自己,真正爱你的也只有你自己,人不光是一堆肉体,人是有精神、有气魄、有想法的自主性物体。因此,前行的道路,无论是布满荆棘还是金光灿烂,走下去的只有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