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师太读史记之五秦
这是本纪中最后以朝代来综述的一篇,且开篇以女脩吞蛋生大业为开始,亦黄帝子孙。太史公似乎喜欢以这种荒诞来证明些什么,然后再与秦国祖先和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到奖赏,与前面情节承接起来。
远粗近细是史记的特点。史记三千年,从黄帝写到汉武帝,详略有别。
秦人以为周王朝驾车养马发家,封地也是荒凉所在。
武公杀了三父,开始活人殉葬。武公之后其弟德公继位,德公之后,穆公继位。
而秦穆公为秦本纪的重点,太史公在他身上费了不少笔墨。重用人才,五张黑羊皮换了百里奚,百里奚推荐了蹇叔。虽然嘴上拒绝了丕豹的建议,暗地里重用他。西戎有贤人由余,深以为患,策反之。以声色迷惑西戎国国君,扣留由余,一年后才让返国,君臣嫌隙,策反成功。重用由余而取胜西戎。
秦晋之间,怨多于恩。晋文公夫人乃秦穆公之女,秦穆公夫人乃夷吾之姐。不要小瞧联姻和女人,都对历史有重要影响。夷吾毁当上国君赠八城池之约。晋饥荒,借粮于秦,准。二年后,秦饥荒,借粮于晋,晋趁机攻之。穆公亲自上战场,丕豹为将军。欲擒夷吾,反被掳。三百岐下人报穆公不杀食马之恩,舍命相救,反败为胜。掳夷吾,迫于周王朝和秦穆公夫人的压力,放人。
穆公路过郑国,有人要当内应而欲偷袭之。穆公不听百里奚和蹇叔劝说,执意偷袭。三位将军获悉消息泄露,弃郑,转而谋晋之边城。晋大丧被袭,怒,出兵偷袭,殽山险要地区,灭其全军,掳获三将军。果然如百里奚和蹇叔所料,坏主意,且败于殽山。晋文公夫人求情,放三将军。
穆公死,陪葬者众,还包括良臣。
秦地偏僻不能参与中原诸侯聚会,深以为耻。秦孝公欲奋起图强,重用商鞅变法,正是因为变法,秦国才强大起来。阻力大,于是从太子作筏子,动太子身边的亲信。触动贵族利益。民众也不理解,三年后才认为佳。可见改革之难,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商鞅惨死。
秦献公终止了殉葬制度。
张仪先后为秦相、魏相、再为秦相、楚相,死于魏国。是那个时代的职业经理人,白话本未提及,他的死因。关系没处理好,死于猜忌。
至于嬴政,当然是重点,所以太史公打算以秦始皇开始,为帝王单独作本纪。这就是详略之分。何况史记最后的两个朝代就是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