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自己的时间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二章亮点摘录。
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1. 记录时间;
2. 管理时间;
3. 统一安排时间。
———————————
管理者的绝大部分任务也需要相当多的整块时间。如果一次性所花的时间少于这个极限,事情就做不好,所花的时间就是浪费,再做就得从头开始。
如果你真想影响别人,那至少需要一小时以上。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重要的是,必须在处理某一工作的“当时”立即加以记录,而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
经过练习,他们在时间的利用上必有进步。但是管理时间必须持之以恒,才能避免再回到浪费的状态上去。
我们必要将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尽可能将这类活动从时间表上排除出去。
如果认为所谓授权,意思是说:“我的”工作应由别人来做,那就错了;因为你既拿了薪水,就该做你自己的工作。
其实他如果真想有所作为,只要将可由别人做的事交给别人就得了。
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我的注意力只能维持一个半小时。不管研究什么问题,超过了这个限度,我的谈话就没有任何新意了。而且,我还知道,如果时间太短,不够一个半小时,我恐怕会掌握不住问题的核心。
时间管理的最后一步,应该是将可由管理者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集中起来。
还有人将会议、审核、问题分析等例行工作,规定排在一星期内的某两天中办理,而将其他日子的整个上午保留下来,用于处理真正重大的事务。
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